碳淨零學院課程開跑 企業積極培養綠色轉型人才
台灣碳淨零學院經過二個月甄選,20位來自半導體、製造業、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學員齊聚一堂,正式開始為期18個周末的碳淨零永續工程師學程。台灣碳淨零學院結合產官學共90名頂尖學者專家,推出長達216個小時的學程,目的是在2030年前培育出2,000名熟悉環境科技、財務分析、及跨國資源整合能力的碳淨零工程師,協助企業完成碳淨零路徑圖。 台灣碳淨零學院創辦人呂原一表示,碳淨零工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1】ESG策略的實踐為企業永續經營關鍵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是觀察企業經營能力的重要「非財務」因素,了解其重要性的企業家把它看作是「投資」,不了解的則把它看作是「支出」。然而從近年ESG成為顯學,各國政府積極推動,愈來愈多企業開始認真實施的現象看來,由資本市場投資方與國際組織所引進的ESG浪潮,已經成為一股善為者可載之,而敷衍怠惰者恐被覆之的力量。 國際ESG評等機構標準不一,的確有爭議空間,但Tes
BCG: 全球淨零經濟4.5兆美元商機 台廠減碳可轉為競爭優勢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 2日在台北舉行的「供應鏈減碳大趨勢」記者會上表示,在歐盟2023年即將開徵碳稅,品牌商也要求供應鏈夥伴一起低碳轉型的情況下,運用人工智慧(AI)系統工具減碳為當務之急,而主要在產業鏈中上游的台灣廠商須積極因應,除了能提升本身營運效益、進取商機,更可避免被「淨零海嘯」淹沒。 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陳美融強調,全球必須在2030年將碳排放減半,才有
【春節編輯精選】碳稅上路在即 企業面臨減碳壓力淘汰賽
2020年底爆發的COVID-19疫情,衝擊了全球產業,對國際產經、社會、民生帶來相當程度的影響,但是在疫情管制和疫苗研發的進展下,終將能夠在短期內獲得控制;然而,人類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帶來地球暖化的長期問題,才更是影響人類生命存續的重大挑戰。 全球溫暖化造成的影響不勝枚舉,大家熟知的情況包括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島嶼沈沒、沿海陸地退縮;全球惡劣氣候增加,不正常暴雨、乾旱、
助下游業者減碳 中鋼導入AI智慧煉鋼
面臨未來碳中和的趨勢及挑戰,中鋼近年積極投入智慧製造,透過製程改善、精簡製程等計畫,進一步從上游材料端就力行減碳,以協助下游業者落實低碳轉型。先前已完成智慧高爐建置,近日軋鋼三廠冷軋智慧製造產線也完成建置。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曾表示,未來零碳挑戰不是個別產業的事,而將是整體供應鏈的競爭,因此上下游必須共同面對。 鋼鐵業一向被視為排碳大戶,因此在碳市場機制上總被列為頭號對象。中鋼總
高鋼價時代 手工具、扣件業等下游業者如何延續外銷佳績?
歐盟碳稅、台灣碳費將陸續上路,鋼鐵業被列為第一波課徵對象將首當其衝,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因此表示,未來鋼鐵成本每噸至少要多30至60美元。而面對高鋼價時代來臨,未來恐不只是個別產業或企業的競爭,而將是供應鏈競爭,因此不只是上游鋼鐵業,中鋼也呼籲中下游業者也需積極朝高值化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透過建立更緊密的上下游夥伴關係,才能擺脫碳有價所帶來的壓力與束縛。 歐盟碳關稅初步看來對
從製造成本到房價 碳稅影響環環相扣
全球零碳賽局起跑,首先迎面而來的是碳有價時代的來臨。專家觀察,碳一旦有價,不旦影響製造成本,甚至可能間接影響房價,影響層面甚廣。然產業雖對減碳感到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挑戰與機會並存,華碩電腦永續長吳澤欣認為,科技創新是實現零碳的重要關鍵,因此也看好如氫能、碳捕捉、碳移除等的新興技術將加速發展並商業化,讓企業在有能力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競爭優勢。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
用電大戶搶綠電時代到來 地熱能源有望成第三選項
各國已將淨零排放目標納入國家能源轉型政策與企業年度目標之一,2021年11月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歐美各國與亞洲已開發家也達成2050年達淨零排放目標。產業人士觀察,氣候金融成為國際主流外,電動車與能源產業相較以往更受重視,瑞典、德國中期目標預計在2030年較1990年減排至少6成,長期淨零排放目標比多數國家提前至2045年達成。 對此,倡議能源轉型為主的台
疫情、物價、碳稅兵臨城下 政院:台灣2022需面臨新挑戰
2021年在半導體、資通訊等產業帶動下,台灣1~11月的出口總值與外銷訂單,分別突破6,000億美元及4,000億美元,均創下史上新高。其中外銷訂單已經是連續21個月正成長。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2021年台灣拚出亮眼成績,但展望2022年,台灣則面臨疫情的反覆、物價上漲壓力與國際淨零排放等要求的挑戰。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員6日針對2022年經濟情勢提出報告。官員指出,2022年
碳稅遊戲規則怎麼玩?除了碳稅 還有這些你沒想過的隱形成本
歐盟2023年起開徵碳關稅,雖然目前還未正式上路,後續也還有三年緩衝期,但可以肯定的是,碳有價時代已然來臨。專家預期,未來各國政府都會陸續推出自家版本的碳關稅,台灣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是一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因此碳稅遊戲規則怎麼玩,企業心裡還是得先要有譜,包括將來碳稅具體該怎麼算?會衍生多少成本?不同於以往,除了產品既有成本外,未來企業也必須額外考量碳成本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