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 Venturing VI】會前專訪 戴姆勒集團前數位轉型總監潘賞世:氣候危機與五大趨勢推動科技創新
曾擔任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 AG)數位轉型總監、目前在德國永續平台aware_任職CAO的潘賞世(Sascha Pallenberg),談起台灣在資通訊科技方面的創新瞭如指掌。其在Asia Venturing VI會前專訪中向DIGITIMES表示,台灣廠商過去多項科技創新產品很可惜沒有獲得全球足夠的肯定,但未來必然還是需要更多的創新,台灣應把握更多機會,並克服挑戰。
電動車需求強勁機械業吃香 友嘉朱志洋:半導體、醫療值得期待
面對電動車浪潮對全球工具機供應鏈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日前受邀出席「TIMTOS x TMTS 2022」全球記者會時透露,歐洲電動車品牌廠需求現在非常強勁,也看好半導體、綠能、醫療三大產業的終端需求值得期待。 朱志洋指出,2020年全球產業皆受疫情影響,工具機產業也不例外,從各項數據來看,2021年產業景氣明顯回升,台灣表現不錯,但要回到2018年的高峰還是需
CBAM旨在實踐排碳者付費 碳關稅恐衝擊台灣出口
近來亞太國家密切關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當國出口的影響,由於CBAM關係未來出口貿易。歐盟表示,CBAM初期以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高碳洩漏風險產業為管制對象,同時以產品碳排為管制角度,於2023年開始申報,2026年1月正式上路實施。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表示,歐盟實施CBAM的目的分為三點,首先,避免碳洩漏;其次,改變全世界的行
碳足跡管理納入服務一環 機械設備業者磨拳擦掌
歐盟加大減碳力道,2021年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計畫」(CBAM),其中碳邊境稅,也就是俗稱碳關稅一錘定音,2021年下半在製造業討論度明顯飆升,業者無不開始對綠能、高效的製程更加重視。 為此,機械設備業者也已摩拳擦掌,除鎖定耗能設備汰換潮,亦針對碳稅新制,將碳足跡管理納入服務一環。惟業者也坦言,原則上針對設備要計算出能源排放不難,但前提是得先明確定義市場規則。
金融成氣候變遷改革核心 科技業如何接招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中,金融首次成為重要研討對象,顯示該產業在經濟轉向淨零(net zero)上扮演要角。會議不乏科技業高階主管與環境專家,與會者談論到私營部門如何幫助加快邁向淨零的過渡期,以及數據和綠色科技在氣候變遷方面的重要性。 據Finextra報導,Alphabet財務長Ruth Porat強調公、私部門之間合作的重要性,而數據就是促進變革的動力。Po
車載數據如何具備佐證力? 區塊鏈業者:非前裝車廠難主導
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理事長吳盟分日前於智慧車輛關鍵資料存證記者會表示,過去在車禍、事件發生後,車主會引自裝車前記錄器作為呈堂證供,然而由於所有車載資訊皆存在竄改、置換等可能性,因此有些資料在法律上無法作為具有公信力的直接證據。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葉名山專門委員提到,目前國內針對車載資料存取尚未整合發展,未來期待以法規建構作為驅動力,推動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車載數據紀錄平台,未來
企業減碳是越級打怪? 業者:需仰賴數位治理
歐盟於日前正式宣布,將在2023年起進行進口商品碳排放申報,並自2026年開始正式啟動碳邊境稅制(Carbon border tax),針對「碳密集型產品」如電力、水泥、化學肥料、鋼鐵、鋁等重工業材料率先實施,爾後不排除針對其他商品的碳排管制。除歐盟外,近期美、中、日、韓等與台灣進出口來往慎密的國家,皆有針對碳排交易立法的進程與傾向。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與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合作報
數位、永續轉型並行 AWS提供五大見解
DIGITIMES Research舉辦科技大勢2022,亞馬遜雲端服務(AWS)半導體產業解決方案資深架構師黃振維指出,近年多企業往永續經營方向前進,公有雲可以讓企業承擔企業社會責任(CSR)時發現商機,黃振維更強調,亞馬遜(Amazon)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再生能源採購商。 近年業界十分關注循環經濟、碳足跡,永續的趨勢日漸,部分企業主張供應鏈需有永續經營的義務,因此
為何綠色供應鏈難落實? 大廠很難叫得動、小廠需要手把手
台灣用電大戶條款將於2022年期滿一年,表示台灣契約用電量超過5MW用電戶的節電年限,僅剩短短4年。 勤業眾信(Deloitte)永續發展服務團隊風險諮詢部總經理陸孝立指出,未來建置再生能源發電容量、購買碳權將會吃掉企業部分利潤,同時,減碳趨勢亦影響科技產業未來產線布局,因此欲從根本降低碳排,前期必得投入技術轉換、研發新製程、工廠智慧化等轉型成本。 企業
美建商將於德州打造最大3D列印社區
美國住宅建商Lennar與建築科技新創公司Icon合作,將在德州奧斯汀(Austin)打造目前規模最大的3D列印社區,希望解決目前建築業勞力短缺的問題,但如果想要加速建築流程,還需等待更成熟的3D列印技術。 據Ars Technica報導,由Lennar與Icon合作打造,2022年即將於德州奧斯汀動工的新社區,是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3D列印社區。社區內100棟建築物將由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