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代工廠現身 台灣AI創新生態系萌芽
40年前政府主導台灣成立新竹科學園區,工研院技轉成立聯電、台積電,開創了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的序幕。時至今日,AI幾乎已無所不在,台灣能不能在軟體與AI技術上也開創新的可能?科技部幾年前已經有了答案,在政策支持下,AI創新生態體系正在萌芽中。 政府幾年前提出「AI科研戰略」報告時提到,台灣有幾十年的資通訊研發與製造經驗,應該結合本土廠商的力量,建構出優異的超級電腦和雲端平台,讓產
產業數位轉型 AI已無可替代
政府資源投入對學研界乃至產業界都有引導作用。按照行政院當前政策,台灣未來幾年都將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深耕前瞻技術研發,推動產業導入智慧製造、人工智慧(AI)、5G應用,強化產業優勢。根據政府部門規劃,經濟部和科技部(計劃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將共同投入以AI為核心技術的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任務。 根據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的定義,A
不做可能會破產!台經院張建一:淨零轉型重塑企業競爭力
「要嘛轉型,要嘛破產!」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一語道破淨零轉型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企業身處不確定因素劇增的年代,面臨COVID-19(新冠肺炎)衝擊還有迫在眉睫的減碳時程,企業必須「雙軸轉型」,不只加速數位轉型,也要及早淨零轉型。 淨零轉型究竟能不能創造企業競爭力?答案是可以,但張建一表示,其實這大部分只是維持既有的競爭力,如果不做淨零轉型,未來商品恐怕根本賣不出去。同時張建一
減碳是一門好生意 台達電海英俊:8大廠發揮影響力、眾小廠結合夥伴力
無論是政府或企業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刻不容緩,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聯合國變遷小組IPCC發布的科學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風險已迫在眉睫,同時這也攸關企業生存契機。 對此,海英俊指出,氣候變遷問題為全球議題,台灣政府也很清楚淨零碳排積極與否將會影響台灣各廠對外的國際貿易,現在貿易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台灣各界若在減碳方面不夠積極,也會遭國際夥伴抵制。面對台灣目前的減碳困境,全台平均每
智慧城市展首度北高雙主場 五大亮點一次看
2022智慧城市展首度以台北、高雄雙主場展出。今年邁入第九屆的智慧城市展,不僅是台灣ICT量能輸出海外的最佳舞台,更是亞洲最大物聯網盛事,而今年展會有哪些亮點值得一睹? 今年展會主題圍繞「數位轉型再創智慧城市新高峰」,展出內容包括醫療、交通、建築、教育等各專業領域,台北與高雄總計共約450 家廠商參展、1,500個攤位,分享各種物聯網智慧解決方案。 不畏
2022智慧城市展 數位轉型淨零生產議題大會師
2022智慧城市展將於3月22日在台北、24日於高雄展開,智慧城市中含有智慧醫療(SHE)、智慧交通(ITS)、智慧建築(IBE)、智慧教育(METAEDU)、淨零共好館,具有幾大亮點,包括當周台北、高雄雙主場;提供各產業供應商綠色供應鏈解方;搶進5G智慧杆全球商機。主辦方表示,今年規模較去年成長50%,使用近1,500個攤位,參展家數北高約450家,預計吸引專業人士超過12萬人次。
搶食智慧醫療大餅 業者拓荒也創新
全球人口持續向高齡化方向發展,再加上近年疫情影響,都促成了醫療產業朝向智慧化方向發展的動力。面對全球智慧醫療市場持續成長,台灣資通訊業者也期望從中獲得一席之地。 但是,業者們期望的不僅是單純從事醫療終端電子產品或相關硬體平台的供應,更希望藉助智慧化的過程,將產品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導入。另外,新興的東南亞市場,也成了業者們在歐美之外,優先布局的新區域。 因為
從數位到低碳重塑公司價值 數位長、永續長成企業新標配
自2020年爆發的COVID-19不僅造成供應鏈重構,至今仍對生活模式與經濟活動帶來很大的改變,與此同時,全球多國陸續宣布碳中和目標、歐盟更啟動碳關稅措施,時局的轉變讓企業必須培養更快的應變能力,轉型策略也因此成了後疫情時代企業成敗的關鍵。 但企業在轉型時刻,面對的第一個問題通常是「資源調度」,事實上不論是數位轉型或低碳轉型,都無法從局部角度看待,也因此在面對當前時局的兩大議
從製造成本到房價 碳稅影響環環相扣
全球零碳賽局起跑,首先迎面而來的是碳有價時代的來臨。專家觀察,碳一旦有價,不旦影響製造成本,甚至可能間接影響房價,影響層面甚廣。然產業雖對減碳感到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挑戰與機會並存,華碩電腦永續長吳澤欣認為,科技創新是實現零碳的重要關鍵,因此也看好如氫能、碳捕捉、碳移除等的新興技術將加速發展並商業化,讓企業在有能力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競爭優勢。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
用電大戶搶綠電時代到來 地熱能源有望成第三選項
各國已將淨零排放目標納入國家能源轉型政策與企業年度目標之一,2021年11月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歐美各國與亞洲已開發家也達成2050年達淨零排放目標。產業人士觀察,氣候金融成為國際主流外,電動車與能源產業相較以往更受重視,瑞典、德國中期目標預計在2030年較1990年減排至少6成,長期淨零排放目標比多數國家提前至2045年達成。 對此,倡議能源轉型為主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