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資安成為產業必考題 無法符合規範只能出局
進入萬物聯網的時代,駭客攻擊的威脅也愈來愈多。 從消費性電子起家的大眾電腦,事業版圖從Mini Computer、DT、NB,近年看見電動車、智慧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多年前即展開超前部署,將事業觸手伸向汽車資安領域。 大眾電腦前瞻事業部總經理狄建暉指出,大家都知道IT是台灣產業的強項,但再往上延伸至應用(Application)領域,則是相對不熟悉。大眾電
鎖定半導體物流自動化缺口 友達角逐AMR新戰場
自動化商機需求爆發,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成為智慧工廠中的當紅炸子雞,近年吸引台廠競相角逐。包括深耕面板製造多年的友達也看好AMR發展潛力,跨足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更將AMR視為主力產品之一。友達直言,AMR市場正值起飛期,人機協作不僅能減輕人力負擔,同時也將成為推動智慧製造發展的重要動能。 友達旗下子公司友達數位科技上週才在COMPUTEX 2022上首次展出Clas
汽車進入智慧化時代? AI於自駕、座艙中的應用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預測,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車(簡稱自駕車)市值將上探420億美元,而部分實踐自動化、智慧化車輛將佔整體車市的12.4%,而直至2035年止,預期該智慧化車輛市場規模將持續呈倍數成長,智慧化、自駕化在汽車產業將成為不可逆的發展趨勢。 欲討論人工智慧(AI)於車載方面應用,則不可不提及此三大方向:首先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衍伸出的Level 5以
移動機器人掀起風潮 緯創自有品牌如何吸引各路「玩家」進場?
猶記前幾年,軟銀與鴻海合作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Pepper上市後,市場上曾掀起一陣機器人旋風,但後來效果不盡理想,市場對於機器人的期待落空。近年雖陸續仍有像是迎賓、送餐等服務型機器人問世,但時至今日,要說普及,倒也未必。 然隨著COVID-19(新冠肺炎)引發各界對於自動化需求提高,其中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商機爆發,卻讓沉寂已久的服務型機器人似乎有了更明確的發展方向。業界歸
亞旭「三網」一站式服務 需求反應式公車5月上路
亞旭電腦於2022年台北、高雄兩場智慧城市展同步展出「三網」,分別是民生物聯網、車聯網、企業專網的解決方案。 亞旭表示,近年於各縣市積極推出民生物聯網一站式整合建置服務,將於高雄壽山動物園也即將推出5G開放平台技術,大小朋友遊逛動物園還可與園區人氣動物擴增實境(AR)合影與製作3D虛擬動物。 此外,亞旭更將台南沙崙的公車站牌直接搬進2022年智慧城市展台
宅經濟助陣 物流商機旺 天眼衛星欲做物流業數位轉型推手
過去一年可說是全球物流業百花齊放的一年,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數據顯示,台灣整體物流運輸業營收於2021年本土疫情最為嚴峻的5月,創下驚人漲幅,尤以海運受惠於全球運價攀升,歐美各大城市逐漸解封,訂單數量因此暴漲,業務量亦創下歷年來新高。 股市小金童萬海、長榮、陽明、裕民在2021年年中便以驚人業績達到100%的營收成長;而在台灣本地陸運部分,新竹物流、宅配通以及嘉里大榮物流也在電
Hiber推出基於人造衛星的新版物聯網車隊監測系統
Hiber於2022年消費性電子大展(CES)推出基於人造衛星的新版HiberEasypulse物聯網(IoT)車隊監測系統,包括追蹤與監測車隊管理資料的HiberEasypulse Dashboard軟體,以及由電池供電(續航力1~5年)、可提供警示與固定在車輛上的HiberEasypulse Edge Station監測裝置。 根據Electronics360報導,Hib
冷鏈科技夯!研華攜天眼衛星打進冷鏈物流智慧管理平台
疫情下帶動宅經濟,電商平台帶動物流產業成長,新竹物流協理張聰海表示,近五年物流運輸業逐年備受重視。隨物供應鏈日益全球化,物流為支撐民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產業,是國家的經濟貿易成長舉足輕重的角色之一,然物流產業最重要的載具為物流車。工業電腦(IPC)廠起家的研華,透過智能物流解決方案打進物流車、電動大巴市場,成為車隊顧問的角色。 研華科技專案經理許慶龍表示,研華透過智慧交通(AI
Continental展示室內物流機器人解決方案
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在德國漢堡舉行的2021年智慧運輸系統世界大會(ITS World Congress 2021)展示3款在關鍵應用領域支援人類作業的創新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原型:Continental Contadino、Continental Corriere、Continental自主室內物流(intralogistics)機器人。 據Traff
搶攻半導體設備商機 友達聯手ABB推AMR新品
面板大廠友達跨界智慧製造,與全球機器人指標大廠ABB雙強結盟,於台北自動化展發表AMR新品,搶攻半導體設備商機。 友達光電商用解決方案研發處處長陳文杰指出,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業者無所不用其極把產能拉到極致,而提升設備稼動率、降低產線停機時間是兩大關鍵。透過自動化移載取代過去人力搬運造成溝通不調、製程銜接不順的問題,在提升半導體製程順暢度之餘,亦同時舒緩缺工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