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旗艦手機晶片傳量能不足 PCB業者看好iPhone AI利多 智慧應用 影音
TCA-新創徵件
DForum0705

華為旗艦手機晶片傳量能不足 PCB業者看好iPhone AI利多

  • 康瓊之台北

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出現雜音,不過供應鏈業者仍看好蘋果2024年營運動能。法新社
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出現雜音,不過供應鏈業者仍看好蘋果2024年營運動能。法新社

2024年消費電子市場逐漸回溫,然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出現雜音,甚至傳出近期缺乏創新動能的蘋果(Apple)前景黯淡。

不過,長期供應iPhone的PCB供應鏈業者,觀察蘋果下半年以及2024全年展望,認為AI的快速發展對蘋果來說,可能是一大利多。

業者預期,2025年發表的iPhone 17將會是蘋果第一支AI手機,再隔一年,有望在2026年上、下半,各推出2款新折疊裝置。若其他品牌未推出殺手級應用,那麼用過蘋果產品的消費者,轉換使用他牌手機的意願也不會太大。

回顧2023年下半,中系手機品牌大廠華為手機復興,外界稱蘋果最強的勁敵來了,市場同時傳言,華為Mate系列最新機種Mate 70將在2024年9月前後發布,可能會對iPhone銷售造成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不過直接供應蘋果的業者直言,華為近期的手機系統晶片供應量能並不夠,若要追求量的話,良率直線往下的可能性將更高。當非蘋消費者買不到華為的手機時,自然投靠蘋果陣營。

也有業者分析,華為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復甦,很大因素是主打激發出的「愛國心」,特別是在西方國家持續對半導體產業的打壓下,讓中國人民「站出來」支持「國貨」。

但問題是,若華為晶片在效能上落後,時間一長,「愛國心」消退後,能否維持這般的銷售成長動能,就很難說了。

業者認為,華為跟蘋果能否構成競爭的交集,基本上微乎其微,說來說去「蘋果還是被自己打敗」,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華為等大廠則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至於銷量表現,iPhone 2024年第1季出貨年減近17%,業者分析,由於2023年第1季有來自前季出貨遞延,因此墊高基期,且iPhone 2024年第1季在中國地區買氣不若2023年同期,導致出貨呈雙位數年減。

業者談起市況亦表示,過往都在6月陸續跟零組件廠商拉貨,預期蘋果2024年營運動能不會往下,頂多持平。其也強調,蘋果2024年營運動能與2023年差不多,每年銷量就維持在一定的基準。

儘管近期蘋果產品銷售表現趨緩,主力商品iPhone第1季營收較2023年同期衰退將近2成,然蘋果在消費電子長期布局上,還是有可值得留意的亮點,包括Apple Music等訂閱服務和Apple Pay等,統計數據顯示,蘋果活躍裝置來到22億台,較2023年同期成長1成。

這也反應蘋果在生態系的布局成功,由於幾乎只有蘋果手機有二手交易市場,業者提到,許多新興市場或歐美青少年第一支手機寧可買二手iPhone,也不用Android新機,為的就是體驗蘋果生態系統,而最大關鍵就是手機本身。

不難看出,各家不斷露出AI應用有多創新,最終都還是得靠手機串連。業者也提到,手機大廠推出的高階智慧穿戴裝置也是值得留意的一環,像是小米旗下的華米手錶最近在中國市場上賣得很好。

蘋果供應鏈業者看好下半年新品發表,也談到華為可能會面臨產能不夠,而蘋果在壯大生態系的同時,也有望穩住市場固定佔比,或許再從華為高階手機系列分杯羹。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