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半導體發揮40倍價值 盧超群:5年內必要努力方向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麗臺_NVIDIA DLI

AI助力半導體發揮40倍價值 盧超群:5年內必要努力方向

  • 韓青秀台北

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會長盧超群認為,台灣將可發揮AI關鍵影響力。李建樑攝
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會長盧超群認為,台灣將可發揮AI關鍵影響力。李建樑攝

鈺創董事長暨台灣人工智慧(AI)晶片聯盟會長盧超群表示,半導體是護國群山,但未來最重要的是應用,AI具有重要影響,預計到2030年AI影響在經濟層面將達80兆美元,而硬體產值佔2兆美元。

預料AI將能讓半導體發揮達40倍的價值,雖然現今國家情勢緊張,但台灣手上有別人沒有的半導體、AI設計和系統,透過半導體的基礎,未來可望成為AI Chip衝破全球20%市佔的科技國。
 
盧超群認為,全世界未來3~5年的必要努力方向將是AI,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地位舉足輕重,AI發展將能推動台灣經濟命脈能再上層樓。

雖然OpenAI推出ChatGPT造成全球使用者爆炸性成長, 但OpenAI如果沒有半導體,將無法相得益彰,因此軟體AI跟硬體AI的進步要能互相配合,看好「AI on chip」將是對的方向。

根據估計,2030年AI延伸到經濟層面,帶動的整體產值規模將上看80兆美元,包含金融、國防、消費、食品等眾多面向,AI深深影響每個市場,而硬體佔比將達2兆美元,也就是40分之1。換言之,AI將讓半導體能發揮價值達40倍。

盧超群指出,2022年AI並沒有這麼熱門,市場規模僅約17億美元,若要成長至80兆美元,可想而知,成長曲線將有多陡峭,現在就像是30年前台灣對半導體產業不顧一切的投入,如今才能創造出可觀的產值。

現階段AI可以針對使用者的需求作出回答,屬於目的導向使用,相信未來所有目的導向的應用都能採用AI解決,不同於過去PC、手機,取而代之的是更專業的AI,變成一個循環鏈或是結構鏈。

由於產業循環的結構極為複雜,台灣現在就要開始訓練這種年輕人才,而AI需要很多軟體應用的人才,這也是台灣最困擾的問題,現在需要趕快培養。

台灣半導體產業2023年進入3奈米量產,展開1.5奈米研發,盧超群認為,半導體的基礎將能讓台灣維持10年冠軍,但10年後,AI主導的系統應用將成為關鍵。

未來要鞏固半導體產業,需要強攻AI、微系統兩大領域,才能再創下一個經濟奇蹟,看好台灣很有機會在AI Chip成為市佔率突破20%的科技強國。

鈺創目前AI布局包括視覺系統搭配記憶體等產品,盧超群表示,近期已經有客戶下單及進行送樣,推動進度非常順利,目前大家都需要找到新應用,除了把手上舊有庫存出清去化,有新產品的業者就能受惠。

儘管記憶體產業產仍處於景氣循環下行過程,但產業U型反轉點將在2023年第2季觸底,預期第3季開始回升,現在已經在逐月好轉中,除了上游原廠持續推動減產,終端應用需求也看到回溫復甦跡象。

面對台灣IC設計產業白皮書提到,未來中國積極發展成熟製程,對台灣IC產業帶來被超越的危機意識,盧超群表示,的確有此擔憂,並認同台灣晶片法案應該提供資源給IC設計和AI開發。

由於IC產業具有本小利多特性,更強調智慧開發能力,尤其是年輕研發人才短缺,需要政府挹注更多資源。AI能力從8歲就能開始投入培養,18歲就能開發AI新技術,除了學校教育,也要推動產業教育,包括AI學院等設置。


責任編輯:朱原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