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龍頭致敬對手 亞馬遜AWS學微軟、Google打造客製化雲端
亞馬遜(Amazon) AWS執行長Adam Selipsky擬調整為大多數客戶開發通用方案的經營策略,為醫療保健、汽車和電信業等特定行業量身打造更多產品。 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亞馬遜AWS或多或少正在向競爭對手微軟(Microsoft)和Google學習,後二者一直在推出專為某些產業設計的雲端軟體。例如,微軟已為醫療保健、零售和航空航太產業提供專用雲端服務。
中國附醫運用Power BI成功救回病患性命
台中訊 疫情加速醫療院所數位轉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因應疫情帶來的衝擊及疫後病患就診行為的改變,透過2大策略加速數位轉型:1.導入Microsoft Azure,與台灣5家醫學中心等級醫院,共同合作開發最先進的人工智慧(AI)醫療應用,並大幅縮短16萬人基因定序運算所需時間,更有效評估基因序列和患者病情之關聯性。 2.將Power BI視覺化數據分析
國研院國網中心活用雲端原生技術 快速打造AI雲端教育平台
一般數位教育面臨一些困境,首先在於學生難以獲得適用的上機操作環境。其次老師在備妥線上課程教材後,須透過還原卡或VM機制上傳至電腦教室,意謂老師需要額外費時執行IT相關工作。再者AI教學需求攀升,驅使學校的各系所紛紛購置GPU硬體設備,使行政支援單位的作業負擔日趨沈重。 然而隨著國研院國網中心推出教育雲平台(Edu-Cloud),上述困境隨之迎刃而解。Edu-Cloud最主要特
結盟大廠+三軸賦能 擴展iKala的雲端世界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企業數位轉型腳步,連帶拉升企業端對雲端的需求,期盼藉由雲端架構與數位科技帶動業務成長。根據IDC公有雲市場追蹤半年報,2021年台灣公有雲市場預計將持續成長至10.57億美元,年成長率達到21.4%。 新創iKala於1日宣布,旗下雲端事業群iKala Cloud成為亞馬遜(Amazon)AWS諮詢合作夥伴,以期在原有與Google的合作與
企業上雲協作更流暢 Google Cloud Next提解方
Google Cloud年度盛事Google Cloud Next已經展開,2021年Google除進一步替雲端開放式基礎架構賦能外,另對Google Workspace也推出新服務,藉此完善不同業務環節間的協同合作性;同時Google也續針對資安與永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Google Cloud表示,台灣有超過50%以上企業投入科技與製造業經營,因應疫情驅動數位轉型需求,已
多雲架構仍為主流 數據安全促「主權雲」概念興起
軟體業者VMware年度大會VMworld 2021於6~7日舉辦,本次大會聚焦於多雲架構、邊緣與資安等主題。VMware台灣總經理陳學智表示,多雲部署模式將會是未來的主流,因此未來VMware仍會朝著多雲市場需求拓展相關應用,以協助企業用戶應對市場潮流。 陳學智表示,多雲需求也逐步在台灣市場顯現,近來CIO逐步開始根據企業所需分配工作負載,相較過去而言思路更為清晰。因此,對
緯謙科技垂直整合雲端平台 助力數位轉型
雲端被視為企業數位轉型的重點策略,不同產業類別,對雲端架構的功能需求有其差異。企業資訊數位化後,雲端平台將會是企業的骨幹系統,如果建置完成後沒有長期穩定的維運服務,將對日後營運帶來重大影響。對此緯謙科技不僅針對不同產業需求客製化雲端架構,更透過長期服務模式維持雲端平台運作,讓企業可以無後顧之憂,將人物力資源投注在自身專業,強化市場競爭力。 緯謙科技是創新性雲端服務供應商,也是
贏創攜手AWS 盼藉新創招募計畫探索創新可能性
德國化學公司贏創工業集團(Evonik Industries)22日宣布,與亞馬遜(Amazon)旗下公有雲業者AWS合作,聯手共同舉辦《超越化學邊界,探索未來之星》新創夥伴招募計畫,將針對新材料、人工智慧(AI)與永續發展三大領域,入選者將能夠獲得工作坊與導師交流,以及進入林口新創園區AWS聯合創新中心,獲得拓展海外市場的資源。 台灣贏創董事長暨特種添加劑負責人陳偉傑指出,
CSD中衛巧用數位工具 口罩國家隊亮麗轉型
在國際情勢、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為各界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之際,連帶影響了市場波動更多、供需狀態更為不穩定。如此狀況下,過去的工具已不足以輔助企業,驅動數位轉型需求外,也讓數位化的工具、平台受到更多關注,且市場需求持續上揚。 然而,企業在數位轉型起步階段便會遇到諸多難題,不僅是內部高層、員工的意識與接受度,自己的需求為何、能夠應用何種數位工具在何處發揮效益,抑或
2021智慧製造大調查(下):邁向「智造」 人才不足成為隱憂
DIGITIMES與國立清華大學智慧製造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逢甲大學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大同大學、智炬科技共同合作,針對台灣製造產業進行智慧化程度現況調查。 透過本次調查檢視製造業對新興科技的導入意願,可發現普遍來說新興科技導入率並不高。導入率比重比較高的為物聯網(IoT)(23%)、大數據分析(25%)、與數據可視化與數位決策系統(27%)。而行動通訊、邊緣運算、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