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預測走向決策 數位分身與AI應用整合趨勢
數位分身(Digital Twin) 此一概念最早在2002年被提出,隨著物聯網及人工智慧(AI)技術進步、製造端追求最大效率、最小成本,加上整體製造產業逐步發展數位化、自動化的基礎建設,數位分身的導入不只更容易,應用範圍也擴大。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元件到系統、設計到維修,都可以透過數位分身提供即時的模擬,達到預測與決策輔助。 工業4.0加上後疫情時代,企業對物聯網與數位化需求
發揮地大優勢 高雄打造完整智慧科技產業鏈
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2022年首度在高雄舉辦,近150家廠商參展,其中高雄市經發局與經濟部技術處合作,展出運用4K真人影像全息成像,展現3D立體效果的「5G瞬傳門」、以及AI跨屏透明顯示的「智慧窗屏導覽系統」。 延伸閱讀:
Hitachi運用AI與IoT協助澳洲蕉農數位轉型
日立(Hitachi)的美國IT部門Hitachi Vantara以「智慧農場(Smart Farm)」數位解決方案,協助澳洲昆士蘭省的蕉農Bartle Frere Bananas進行生產與配銷等整體作業的數位轉型,運用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技術提升農場效率與生產力。 根據Nikkei Asia報導,全球食物供不應求的情況日益加劇,將為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創造市場商機
歐洲人造衛星以機器學習土壤監測
歐洲發展一項新的精準農業計畫,將於2022年底發射6U大小的Intuition-1人造衛星,配備機器學習演算法、邊緣運算資料處理單元、高光譜攝影機,提供低成本、快速的土壤狀況監測資訊,以驅動更經濟且更環境友善的智慧農業。 據Forbes報導,這項由ESA的Φ-Lab資助的計畫,希望以創新方式運用觀測人造衛星,並在衛星軌道執行AI演算法,將技術運用於新一代智慧人造衛星以支援其他
42T推出基於NB-IoT的遠距農業監測系統
42T(42 Technology)協助澳洲物聯網(IoT)公司Titan Class簡化與加速開發基於窄頻物聯網(NB-IoT)的低傳輸成本遠距智慧農業監測系統,部分將部署於澳洲最偏遠的農場,且農戶無須安裝閘道天線等高成本基礎設施即可使用。 據IoT Now News & Reports報導,Titan Class的解決方案搭配現成的農業感測器,在Nordic Semico
智慧農業擺脫利基 安川與電裝擴大自動化技術
日本在311地震與核災後,為重建災區及工廠轉用,掀起2010年代的智慧農業投資潮,但只能站穩利基市場;進入2020年代,在既有基礎上汽車零組件大廠電裝(Denso)及工業機器人大廠安川電機(Yaskawa Electric),再度挑戰主流市場。 安川電機是由旗下的農業食品自動化技術新創FAMS(Food & Agri Machatro Solution),負責發展智慧農業的業
英國利用NB-IoT監控海岸滑坡與農業資料
英國政府與多塞特郡(Dorset)議會發起了5G RuralDorset計畫,其中兩個先導試驗項目,是利用Vodafone的衛星窄頻物聯網(NB-IoT)分別監控多塞特郡海岸滑坡落石,以及追蹤發展智慧農業所需的牛隻、土壤、牽引機等資料。 據Electronics Weekly報導,5G RuralDorset計畫集結了英國地質調查局(British Geological Su
農業4.0透過自動化技術重塑生產流程
隨著雲端運算、物聯網(IoT)、大數據、機器人等技術不斷精進,農業部門也將迎來更高的技術成長。智慧農業,或稱農業4.0,指的是藉由資料與資訊科技的應用,改進農業生產流程,達到提升農產品質等各項目標。 據IoT Now News & Reports報導,智慧農業常見的技術包括物聯網、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慧、繪製地圖、數據處理等。農民可透過在農地上方巡視的無人機,輕鬆監控、管理
高通詳述IoT Services Suite發展和願景
高通(Qualcomm)在第三屆驅動智慧城市高峰會(Smart Cities Accelerate)上,詳細介紹了其物聯網服務套件(IoT Services Suite)的發展和願景。在發布後不到1年的時間裡,此套件定義了30多個智慧垂直領域,並引入一個增強型平台來支持最新的物聯網即服務(IoTaaS)應用。 據EENews Europe報導,高通物聯網服務套件讓希望採用智慧
加拿大發展精緻農業 智慧工具助農民提升作物品質
洪煥周/綜合外電 加拿大農產品為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之一,其蘊藏著豐富的天然資源,加上良好的空氣品質與環境,使農業、畜牧業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近年加拿大農業組織與學術機構攜手,結合新技術積極開發精緻農業,提升作物品質。 根據Farms.com報導,安大略農業聯合會(OFA)和基督教農民聯合會(CFFO)今年8月宣布啟動Resilient Fields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