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創智能Wifundity機器人以模組化實踐多工的環境友善
當人們紛紛從辦公大樓下班回歸家庭時,負責紫外線消毒的緯創Wifundity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才剛要開始忙碌的工作。機器人在黑暗的辦公室中,沿著走道,向四面八方發出紫外線,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病毒,還能在人們進出接觸和交集最多的會議室和門把上加強消毒。做完了好幾層樓的工作後,在東方的天空顯露出如魚肚白的晨光時,機器人又自動回到充電站充電,等待辦公室的人們回來上班。 打造出這
將來銀行29日正式開業 三大純網銀終於全數到齊
籌備歷時已久,由本土企業合資籌組的純網銀業者將來銀行29日宣布正式開業,台灣市場三大純網銀迄今終於全數正式落地。將來銀行董事長鍾福貴指出,將來銀行在2021年12月獲得金管會營運執照,並於2022年1月開始試營運,至今2個月的試營運期間一切順利,正式開業之後也可望繼續提供良好的數位金融服務給更多使用者。 將來銀行背後股東群包含中華電信、兆豐銀行、新光集團、全聯實業、凱基銀行與
餐飲自動化前景佳 送餐機器人新創B輪獲高額資金
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支持的美國自主送餐服務機器人新創Bear Robotics,在B輪募資獲得美國創投業者Cleveland Avenue、南韓最大電信公司KT Corp與私募股權公司IMM等投資者8,100萬美元資金,將用於強化工程能力與拓展全球市場。 根據Reuters報導,Bear Robotics的食物服務機器人Servi能在廚房與餐桌間以多層托盤
移動機器人市場初萌芽 台廠磨刀霍霍搶佔一席之地
「機器換人」一說,早前對產業來說可能是一種想像,但如今的確正在上演,只是這次產業熱議的焦點,是從傳統工業機器人進展到更具彈性化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 做為製造業不可或缺的自動化核心,機器人並不是什麼新的技術,但移動機器人卻還在萌芽期,且市場尚未如工業機器人時代被四大家族瓜分,不只台廠百花齊放,這股熱潮甚至延燒到汽車產業、物流業者等這些非傳統機器人製造商,也計劃在AMR市
企業投入ESG 循環經濟、綠電成標配
零碳經濟時代來臨,同時帶動循環經濟發展,各產業供應鏈全面性創新打造綠色製造,傳遞「永續」概念。 製造業攜業者推動綠色製造、循環經濟 台積電作為產業界領頭羊、用電大戶,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指出,半導體製程中將產生不少廢棄物,廢棄物處理是循環經濟的一環,因此近期台積電在台中科學園區規劃零廢中心,2023年開始營運
更環保、亮麗的數位看板 元太新品搶攻商用廣告與公共顯示
彩色電子紙應用需求增加,元太宣布推出新一代E Ink Gallery Plus全彩電子紙模組,進一步提升色彩對比,將鎖定零售百貨、餐廳等室內商用廣告看板,以及捷運、機場等公共與資訊顯示看板,日前應用於北捷數位廣告彩繪列車中的28吋長條形電子紙、以及25.3吋16:9電子紙看板。 元太新一代全彩電子紙模組是以E Ink ACeP全彩電子紙顯示技術打造,運用青色、洋紅、黃色、白色
智慧零售助力品牌新零售轉型 業者以OMO掌握商機
COVID-19(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已逾兩年,消費模式與產業生態因疫情不斷變化,零接觸商機持續發酵,企業採取數位轉型、虛實融合(O2O)的營運模式,以迎戰OMO全通路新零售時代。 資誠創新諮詢董事長盧志浩表示,零售產業的挑戰以及數位轉型浪潮,再加上疫情推波助瀾下,社交距離、遠距工作模式推升線上購物需求成長,帶動相關業者積極拓展虛實融合營運模式,盧志浩建議企業瞭解最新市場趨勢
eBay推數位錢包與eBay Vault收藏品市集服務
eBay宣布推出數位錢包讓使用者存放銷售營收、支付新購物品與銷售費用,並預告第2季在美國推出eBay Vault做為保險庫以及交換卡片等收藏品的市集,短時間內也將支援奢侈品,數年內可望保管30億美元資產,成為全球最大非政府資產倉儲之一。 根據Retail Dive報導,作為真品保證(Authenticity Guarantee)措施的一環,2020年10月eBay宣布招募第三
供應鏈危機擴大? 海運減排新制上路運力恐更匱乏
COVID-19(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各國供應鏈一再面臨考驗,雖疫情偶有復燃跡象,不過業者愈來愈「得心應手」,然現在反倒是物流問題成為供應鏈當務之急,貨出不出得去,變數太大。物流卡關背後矛頭直指全球海運節奏大亂,然航運業者近期表示,2023年海運環保新制上路,船舶必須降速,將使運力更加匱乏,供應鏈危機恐有擴大跡象。 供應鏈業者指出,現在疫情雖在各國偶有復燃跡象,但有了過去2年
跨出工業應用圈 數位分身技術受其他產業倚重
從工業扎根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應用廣泛,目前雖僅5%企業採用,但隨零售與製藥等產業以及工作人力、供應鏈、預測式分析等應用日益倚重,Research and Markets預測2026年市場規模可從2020年51億美元擴大到35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37%。 根據CIO Dive報導,COVID-19疫情與大數據都是數位分身推手,數位分身能快速提供深刻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