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DA走向PDA手機再到UMPC 看行動終端設備如何三十六變! 智慧應用 影音
AVNET(高雄)
ST Microsite

從PDA走向PDA手機再到UMPC 看行動終端設備如何三十六變!

  • 劉麗惠台北

前言:企業建置行動化辦公室可以選擇的終端設備非常多元,包括PDA、PDA手機、智慧型手機,及NB、Tablet PC、UMPC等,這些產品的發展雖然無法線性思考;但大致上可從2個面向來分析:一是從PDA出發,朝整合手機功能再向前朝強化電腦功能發展;另一面向則是從電腦端出發,朝更小巧方便攜帶,再往前朝整合手機功能發展。

「電腦不只是電腦、手機不只是手機!」已經是不言可喻的趨勢。隨著資通訊技術匯流,電腦與手機間的分野不再涇渭分明。如今,電腦可以透過行動通訊網路,無時無刻接取網路;手機功能也逐漸強大到愈來愈接近電腦。隨著電腦與手機的臨界線逐漸消失,企業建置行動化(M化)辦公室時,可以選擇的終端設備也就愈來愈多元。

PDA發展大事記

PDA發展大事記

如果以PDA及手機製造商的產品為選購出發點,企業M化終端的選擇已經從原本的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型電腦(Pocket PC;PPC),到後來的PDA手機以及智慧型手機;如果從電腦製造商的產品為選購主軸,企業可以選擇的產品,則有依舊熱門的筆記型電腦(NB),到平板電腦(Tablet PC)及正在萌芽發展的的超迷你行動電腦(Ultra Mobile PC;UMPC)。

企業M化的終端選擇還有工業用PDA一種,這類終端經常被使用在倉庫、物流的M化,企業早期使用的工業用PDA都是DOS機,隨著視窗型機種漸漸盛行,企業倉庫、物流M化的終端選擇轉而採用工業用PDA。不過,本文談論的M化終端,以商務人士為主,因此,Dos機及工業用PDA不在討論範圍。

手持式裝置雙重奏 從PDA到PDA手機

‧第一重奏:PDA與Pocket PC

PDA概念由前蘋果電腦總裁John Scully在1990年初期提出,1993年,蘋果電腦製造了全球第一台PDA,名為Newton,1996年,Palm公司成立,加入PDA市場,開始生產PalmPilot等PDA產品,同年11月,微軟也推出了第一款使用WinCE1.0的手持電腦(Handheld PC)NEC MobilePro 200;1997年,微軟進一步發表Win CE2.0,推出名為Palm PC的手持電腦,用來與PalmPilot競爭。

不管是微軟的Palm PC或是Palm PDA,均鎖定企業及商務市場,不過,由於採用作業系統Win CE2.0所推的Palm PC,其電池續航力不到1天,無法與Palm PDA待機時間長達1個星期相比,再加上當時微軟甫推出的Outlook,並非企業主流電子郵件及行事管理軟體,因此,無法順勢帶動其手持裝置市場。一直到2001年之前,Palm在PDA市場的市佔率遠勝過微軟,超過70%。

2000年,微軟的硬體技術有了突破,開發出以WinCE 3.0為核心的Pocket PC 2000作業系統,凡是採用微軟Pocket PC 2000作業系統的終端設備,可統稱為掌上型電腦(Pocket PC;PPC)。Pocket PC待機時間長達2~3天的時間,開始為微軟在PDA市場上挽回頹勢。直到今天,包括HP、華碩、宏達電等大廠產品都已採用微軟的Windows CE平台,使微軟的市佔率節節升高。

‧第二重奏:PDA手機與智慧型手機

在2002年以前,PDA是PDA、手機是手機,PDA鎖定企業與商務人士市場,手機則只是一般消費產品,兩者間沒有交集;因此,企業使用PDA進行M化時,只能採離線模式,或是利用WLAN上網,才能與公司後端系統連線;如果是利用手機進行M化,則只有簡訊發送1種應用。

但是,PDA與手機清楚的分界線在2002年有了革命性的改變,2002年,宏達電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款PDA手機Xda,消除了PDA與手機的分野,具備WinCE作業平台的PDA手機,讓企業在導入M化時,可以導入包括簡訊、電子郵件、行事曆,現在甚至CRM、ERP等應用也可以導入M化,透過GPRS網路傳輸,隨時隨地取得資料。

隨著PDA開始擁有了手機功能,手機製造商當然也不甘示弱,積極發展功能更強大的手機,索尼愛利信(Sony Ericsson)與諾基亞(Nokia),開始推出以Symbian為平台的智慧型手機及PDA手機,同樣適合企業M化所使用。如今,諾基亞推出高階手機時,已經不在稱其為手機,而是名為行動多媒體電腦。

由於諾基亞與的索尼愛利信手機所採用的Symbian作業系統,對於企業IT部門而言,是相對較不熟稔的平台,因此,使得手機商在搶攻企業市場時,面臨較大的困境,尤其是全面投入企業市場的諾基亞,2005年成立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並於2006年推出數款E系列手機,據了解,因為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虧損不斷,諾基亞可能會撤掉該部門。

可攜式電腦3部曲 從NB、Tablet PC到UMPC

企業M化或商務人士行動化的終端選擇,也不一定要使用小巧的手持式裝置,由於PDA作業系統與企業後端後端平台不同,使用PDA進行M化時,會面臨應用程式必須重新開發的問題,再加上PDA螢幕太小、鍵盤輸入不易等問題,PDA實在無法滿足所有企業的M化需求,因此,許多企業在M化時,會傾向採用同樣為Windows作業系統的可攜式電腦。

‧首部曲:NB

1985日本TOSHIBA研發了全球首款筆記型電腦,至今,NB已經不只被行動化商務人士所採用,許多企業或一般大眾,甚至捨棄桌上型電腦,直接使用NB。到了2005年,NB全球出貨量已經達到5,821萬台,較2004年成長18.8%,2006年超越7,500萬台,預估2007年出貨量將達到8,903萬台。

‧二部曲:Tablet PC

考慮到行動化的使用方便性,2002年11月,微軟推出螢幕具備手寫功能的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作業系統,一時之間,包括宏碁、富士通等電腦製造商,紛紛推出平板電腦,鎖定企業與商務人士市場。不過,Tablet PC價格過於昂貴,最後並沒有獲得成功,市場上的相關產品也愈來愈少。

‧三部曲:UMPC

Tablet PC的失敗,並沒有終止微軟試圖搶攻介於手機於NB之間的空隙市場,2005年,微軟提出超迷你行動電腦計畫,並於2006年展示UMPC雛型機。或許,微軟推出UMPC計畫的初衷,並不只是要鎖定企業或商務人士市場,但是螢幕達7吋、重量不到1公斤的UMPC,極有可能成為企業M化的最佳終端設備選擇。

功能整合 商務終端玲瑯滿目

從PDA及NB的發展歷史來看,可以發現兩者間的產品,許多功能都非常相近。隨著NB廠商積極推出UMPC,手機業者也開始推出功能愈來愈龐大的手機,如今,企業M化及商務人士的終端設備,選擇相當多元。

一、PDA手機與智慧型手機

至於PDA手機,則成為目前市場主流,也是許多企業M化的主要選擇,最積極搶進企業市場的手機業者莫過於諾基亞與多普達、其次則是摩托羅拉、索尼愛利信。

以諾基亞為例,該公司在3年前就開始推出企業型機種,並於2006年開始推出E系列手機,目前諾基亞E系列手機已經推出E61、E70、E50、E65數款,其中E50與E65為智慧型手機,沒有鍵盤輸入功能,強調語音應用,可以與企業IP PBX整合;至於E61、E70則為3G手機,具備鍵盤輸入功能,強調即時行動郵件(Push mail)應用例如。此外,諾基亞並且已經發表3.5G機種E90。

至於多普達也積極推出商務機種,透過與中華電信的合作,一口氣推出了3G機種Dopod900,及3.5G機種CHT9000與CHT9100,這3款手機都採用微軟Windows Mobile作業平台,都擁有Push mail收發功能,而且都具備鍵盤輸入以及螢幕觸控功能。為了進一步深化企業M化市場,多普達並於2007年推出3.5G筆電U1000,筆電U1000是一款朝電腦化發展的機種,多普達總裁董俊良稱其為手機版的UMPC,不同於UMPC大小為7吋,採用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作業系統,U1000螢幕大小為5吋,採用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

摩托羅拉則有Q系列手機,索尼愛力信則推出了具備Push mail功能的M600i,另外,惠普HP)的iPAQ rw6800、iPAQ hw6965與iPAQ rw6818/6828,以及華碩的2.5G手機P535,具備衛星導航功能(GPS)功能,3G商務手機P735則內建會議時區排程(Metting Planner)功能,讓商務人士可以透過手機安排時區會議。

二、筆記型電腦

至於NB產品選擇很多,每一款NB都可以作為商務用途。過去與現在最大的不同,在於NB的連線模式有了改變,原本,商務人士要用NB上網,通常要使用固網線路,或者是到接收得到Wi-Fi網路的地方才能上網,但是,3G時代來臨之後,商務人士只要將3G數據網卡安插在NB上,就可以利用隨時隨地進行行動上網。

不過,3G上網速率只有384Kbps,因此,還不足以帶動NB行動上網熱潮,如今,行動通訊網路發展到3.5G的3.6Mbps,速度不下於2MB的ADSL,因此,華碩在2007年初,已經推出內建3.5G上網功能的ASUS U2。當然,如果沒有採購ASUS U2的商務人士,仍然可以透過外插3.5G數據網卡的方式,讓NB可以隨時隨地上網。

三、超迷你行動電腦

NB功能齊全但是體積太大,手機小巧容易攜帶但是功能太少,因此,始終有人認為應該還有更符合行動需求的終端設備,UMPC於焉誕生。目前,市面上已經有數款UMPC,三星電子首先推出名為Q1的UMPC,Sony緊跟在後,推出了Micro PC,與一般UMPC大小為7吋不同,Micro PC則只有4.5吋,也推出了甚至比多普達的U1000還要小。此外,華碩也推出了R2H,華碩指出,該公司在推出3.5G NB之後,也在計畫推出內建3.5G的UMPC。

據IDC報告指出,全球行動工作者到了2008年將達到8.5億人,換句話說,屆時將有高達1/4的工作人口,有行動辦公需求。正因為如此,不論是NB或是手機製造商,都想要從中分一杯羹。然而,在這麼多想要獲得行動辦公族群青睞的產品當中,有誰才是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呢?是從手機端逐漸朝電腦功能邁進的U1000,亦或是從逐漸縮小尺寸的UMPC呢?答案,得從企業以及商務人士的M化需求進行探討,才能找出真正的終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