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淡出蘋果首款XR裝置 立訊首開先例 中廠一手代工蘋果產品 智慧應用 影音
AVNET(高雄)
DForum0705

和碩淡出蘋果首款XR裝置 立訊首開先例 中廠一手代工蘋果產品

  • 李立達台北

蘋果首款頭戴裝置將由立訊供貨。符世旻攝
蘋果首款頭戴裝置將由立訊供貨。符世旻攝

供應鏈指出,蘋果(Apple)首款頭戴裝置,傳將延到6月量產,此外,原本由和碩打樣的機種,確定將轉由立訊代工組裝。

供應鏈消息傳出,和碩、立訊在3月的時候,雙方系統與人員都已對接,外傳和碩上海的昌碩廠也將出售給立訊,和碩對上述傳聞均不予置評。

和碩與立訊營收與YoY表現

和碩與立訊營收與YoY表現

此為中廠在蘋果推出新品時就組裝代工的首例。過去蘋果產品都是由台廠參與開發、量產後,再由中廠陸續接手,加上蘋果對頭戴裝置的重視,此案例不論對蘋果、中廠及台廠而言,都是新時代的開始。

AR/VR裝置與元宇宙,近期都明顯退燒,近期外資指出,Meta的Quest Pro的產品生命週期出貨量僅約30萬台。

相關供應商估Meta的新款Quest 3的年出貨規模估僅10萬台。亦有廠商指出,Quest 3原本上半年要上市,然如今延遲至6月量產,下半年才會推出。

業界分析,在此狀況下,和碩淡出蘋果頭戴裝置,立訊接手,對和碩來說,並非壞事。蘋果訂單都以EMS為主,量大才有獲利空間,然該產品即使後續有龐大潛力,短期內在軟硬體尚未成熟下,量難放大,何況客戶又有分散生產風險的考量。

業界傳出,和碩長期協助蘋果開發頭戴裝置,然最後組裝確定由立訊接手。兩廠在客戶要求下,2022年下半已經開始交接,並於3月完成。

業界也傳出,由於和碩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客戶陸續轉移至中國以外地區生產,和碩上海昌碩廠也將出售給立訊。

和碩表示,不對單一客戶與產品表示意見,也強調,有關售廠傳聞,已於2022年消息傳出時明確否認過。

在中美對抗氣氛下,一個地球、兩個世界態勢明顯,品牌廠及供應鏈持續分散風險,蘋果及相關供應鏈也不例外。台廠配合客戶需求,轉至中國以外地區設廠,當地廠房與產能,由中廠陸續接手。

和碩在配合客戶分散生產,在印度、越南、墨西哥都持續擴大投資,由於主力產品遷移至中國以外,當地產能已明顯縮減。

和碩未揭露非中國營收佔比,日前法說會僅強調,產能遷移主要還是跟隨客戶的腳步走,客戶到哪裡,和碩就到哪裡支援。

印度工商部長Piyush Goyal指出,全球約5%至7%的iPhone在印度製造,蘋果已設定目標,全球iPhone將有25%在印度製造。

除了鴻海、緯創之外,和碩在印度火速設廠,並於2022年11月開始量產,展現台廠強韌的彈性與量產管理能力。

和碩也已在越南設廠,主要生產消費電子產品,據傳其生產項目包括微軟(Microsoft)Surface及智慧音箱等。和碩也同時在墨西哥擴大投資,主要是因應Tesla生產需求。和碩在中國仍生產PC產品,隨著PC市場疲軟,其生產量能明顯縮小。

蘋果首款頭戴裝置,產品代號N301,供應鏈原本規劃第1季量產,如今傳將會延後到6月,各界期待蘋果將在6月的WWDC發表該款產品,由於上市與量產時間後延,是否能夠達到原本期望的年產量150萬台,供應鏈並無把握。

蘋果執行長Tim Cook日前受訪時表示,幾乎每件蘋果做過的事,都有很多人質疑,然他對AR/VR的影響力,深具信心。

Cook指出,重點是蘋果能否以某種方式作出別人沒有做到的重大突破?能否擁有主要技術?他對把別人的東西拼湊起來不感興趣。

在各界對AR/VR及原宇宙話題冷淡後,且Meta等廠的VR裝置傳下修出貨量後,蘋果被視為XR裝置最後救世主。

然由於頭戴裝置在考量電量、美觀、散熱等條件下,仍難符合一般眼鏡重量需求,在此狀況下,蘋果能否帶動市場熱度,仍待觀察。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