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林育中
  • DIGITIMES顧問
現為DIGITIMES顧問,198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任教於中央大學,後轉往科技產業發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總、普天茂德科技總經理、康帝科技總經理等職位。曾於 Taiwan Semicon 任諮詢委員,主持黃光論壇。2001~2002 獲選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監事、監事長。
二維材料於半導體應用的現況及未來
最早發現的二維材料石墨烯(graphene)雖然被多方探索,但在半導體領域的應用注定成空。它的電性近乎半金屬(semimetal),而在電子線路的世界中要是半導體材料才能用電壓控制。隨著二維材料種類的陸續發現,迄今已有1,000餘種,二硫屬過渡金屬化合物(TMD)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應用於積體電路的材料。
2021/4/15
半導體學院?別鬧了
兩岸最近在半導體產業的人才供應議題,不約而同地都採行了異於過去的措施。先是2020年中國將微電子列為一級學門(像數學、物理、化學等的基礎學門),而台灣是2020年要在幾個學校開辦半導體學院。
2021/3/25
美國AI國安報告的3個思考
美國AI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 on AI)月初通過、發表了其工作了2年多的最終報告,這份長達756頁的報告分為2個部分:一是在AI世代防禦美國、一是在科技競爭中勝出。這委員會成員名攤開來就是美國AI公司的「who is who」,包括委員會主席Alphabet前執行長Eric Schmidt、主要撰稿的甲骨文(Oracle)執行長Safra Catz、AWS執行長Andrew Jassy人等。
2021/3/18
量子科技顛覆ICT產業 台灣亟需政府帶頭跑
半年以前,如果有人詢問量子電腦何時能商業化,樂觀的答案是5~10年後。5~10年對於企業是個模稜兩可的陰陽界,過早投入嫌白燒錢,又擔心會晚別人一步,但是多數的企業怕是仍觀望再三。
2020/11/26
半導體人才短缺 台、中、韓都怎麼解?
2020年兩岸的半導體產業發展都碰到了瓶頸,解決方式都指向人力資源政策。中國大陸在廣設微電子示範學院之後,將微電子改為一級學科;而台灣則籌設半導體學院。先說我的看法,這2種手段恐怕都很難解決目前所遭遇的困難。
2020/11/19
NVIDIA購併安謀的「一石三鳥」之計
企業的購併一定有綜效的目的,從最簡單的擴大經濟規模,到擴大產品線、掌握更多核心能力、整合價值鏈的上下關鍵節點等,不一而足。站在產業巔峰、發展最前端的企業心思最難揣測,因為他們所見牽涉到整個產業的前景,不在其位難以窺測。
2020/9/17
二氧化鉿鐵電記憶體面臨的挑戰
新材料的使用或熟悉材料的新應用大概是目前半導體創新的最大驅動力之一,前者如二維材料的引進,後者如二氧化鉿(HfO2)之於鐵電記憶體。二氧化鉿自28nm以下就被廣泛應用於CMOS的髙k介電質以及DRAM電容中的介電質。之後又被應用於ReRAM的阻變材料,是半導體已極其熟悉的材料。
2020/8/6
從南韓的布局 看台灣科技產業政策
90年代初台灣相對的經濟發展程度達到一個高峰,美國研究粒子物理的超導超級對撞機(SSC;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因建設經費節節攀升無法獨力支撐,邀請其他國家參與和分擔經費,台灣在受邀之列。因為經費龐大,在台灣科技界引起熱烈的討論。最後多數意見的結論是粒子物理離實際的應用尚遠,而台灣的經濟體量小,有限的資源應該投向直接有益國計民生的科學。這是影響台灣其後30年科技發展政策的重要事件!
2020/7/30
二維材料新發展與高科技材料產業
二維材料自石墨烯的發現後,陸陸續續發現了一千餘種。原先的應用重心放在石墨烯上,但是石墨烯沒有帶隙,不能當做半導體。其他的二維材料,特別是過渡金屬二硫屬化合物(TMD),卻開始在半導體及其他應用大放異彩。譬如用MoS2、WSe2等做CMOS的通道材料,有效解決了奈米元件通道漏電和熱耗散問題,使得奈米元件不必借諸3D幾何形狀以及其所需要的複雜製程。其他的應用如用CaF2當成介電物質、WS2(也是TMD)當成光子波導內層防光漏的材料等。
2020/7/16
單晶堆疊的高速矽光子晶片
儘管英特爾(Intel)在2019年開始銷售一系列以矽光子製作的收發器(transceiver),矽光子元件的銷售額也逐漸上升,但是矽光子在半導體產業中的設計和製造比預期中的進度要緩慢,其中最主要的挑戰來自於光子和電子元件的有效緊緻整合。
20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