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智慧、創新」三大關鍵 智慧產業四大驅動力量 引領台灣產業轉型創新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ST Microsite

「整合、智慧、創新」三大關鍵 智慧產業四大驅動力量 引領台灣產業轉型創新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

為求精闢剖析「智慧產業」之深層意涵,「前進2013智慧產業 x Big Data國際高峰暨新秀論壇」特別邀請多位橫跨產、官、研、創的重量級講師,而一向致力推動智慧生活產業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也受邀以「台灣產業智慧化的發展機會與趨勢」為題發表演說。

張善政首先舉出瑞典SKF公司的轉型案例,揭開整場演說的序曲。SKF原是一家以製造球承為主的公司,但因歐洲地區人工成本偏高,以致在大陸、東南亞等競爭對手崛起後,面臨愈來愈嚴苛的挑戰,於是迫使其著手精進製程及產品品質。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長吳瑞北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長吳瑞北

SKF的做法,是在製造設備安裝感測器,藉以取得震動、噪音等數據,爾後赫然發現,當設備瀕臨故障前夕,往往產生一些共同癥兆,於是據此發展出系統可靠度的預測模型,透過持續不斷的經驗累積,最終轉化一套智慧化解決方案,並以高價化的服務型態,對外輸出給其他製造商。

發展至今,SKF不再從事球承產品的製造,完全以提供製造最佳化建議及預警服務為主業,過去的競爭對手,一個個變成為該公司的客戶,且因該項服務係以網路提供,即便客戶遍布全球各地,亦不需設置據點就近照顧,堪稱本小利大,可謂製造業智慧化的成功轉型案例。

他山之石,足堪借鏡

張善政指出,探究SKF的轉型歷程,可區分為幾個重要步驟。首先即是「抽象知識具體化、流程化」,也就是將原本留存於老師傅腦袋的智慧予以轉出,成為賴以推動「觀察(監控)」、「反應(改正)」之系統化知識;緊接著研擬「營運模式」,確定不採取到府服務的營運型態,所以接著進行「透過資訊系統程序化、自動化」,並「透過網路複製」將服務傳遞給每一位客戶。

事實上,SKF這段智慧化轉型歷程,並非在短期間內一步到位,前後足足走了長達20年;倘若台灣產業予以借鏡,複製箇中成功關鍵,即可望運用2~3年、或3~5年等更短時間,快速實現轉型願景。況且此時出現了雲端運算、行動裝置、社群應用、巨量資料等四股驅動力量,對於台灣產業的快速轉型升級,可望挹注推波助瀾的動能。

憑藉雲端運算,業者可輕易建立起全球化智慧服務平台;有了高度普及的行動裝置,終端用戶得以無所不在地接取智慧化服務,為業者營造更寬廣的施展空間;拜社群媒體所賜,業者得以獲致同質化巨量資料的成長契機;更重要的,借助巨量資料分析技術,有助於業者快速挖掘更多智慧,作為持續優化商業決策的依據。

話雖如此,在轉型之前,台灣產業亦需認清自己的挑戰與機會何在。以製造業而論,其優勢在於具備完整的基礎知識,但資訊能力相對薄弱,是亟待補強的環節。

而若以智慧生活為轉型目標,製造業當務之急,即是尋求擴大智慧產業的發揮空間,首先在市場部分,可思考由SKF案例的B2B情境,擴大至B2C應用;其次則是在應用方面,張善政認為舉凡健康照護、節能、娛樂、社群、購物…等等不同構面,都是值得發展的方向所在;再者,製造業者不妨善用數位匯流的力量,藉由人機介面降低諸多阻礙,以促進更多機會。

此外,意欲朝向智慧生活轉型的業者,亦應深思「智慧」的意涵,譬如「以服務取代購買」,能不能算是智慧?倘若將智慧投放在洗衣機、冰箱或電視等家電用品,應當採取何等模式?凡此種種,皆有賴業者不斷發現各種創意巧思。

政府扶持 塑造營運模式

「今後最值得關注的數位匯流趨勢,無疑就是電視智慧化的潛力,」張善政預期,未來平板電腦會愈來愈像是Multi-Tasking的載體,使用者只要持有平板電腦,可望藉此取代過去諸多裝置的功能,因此平板電腦與電視的結合,將會是關鍵所在。

平板電腦與電視如何進行結合?未來電視上網可望成為常態,平板電腦若能取代掉電視所慣用的搖控器,成為操控電視的工具,必然有助於優化服務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體驗。

至於智慧生活、智慧產業的應用情境,張善政則提出家庭節能、健康照護等兩個發展方向。在家庭節能方面,現在比較常見的情況是,服務供應商在家庭免費部署節能監控系統,佈建在較易發揮節能效果的關鍵點上,然後與家庭用戶達成協議,將依照實際節省的耗能,由業者、家庭雙方均分,打個比方,家庭若因節能監控系統的安裝,導致一年節省10萬元電費,那麼業者就可分享其中5萬元利潤。

但有愈來愈多家庭用戶開始意識到,這般服務模式看似立竿見影,但如果將時間拉長到10年、20年,則累積支付給業者龐大費用,未必划算,所以也開始採取自行部署節能裝置的策略,不再仰賴業者提供服務。此時業者即應思考提供雲端智慧節能服務,降低前端設備的投入,如此即能掌握可長可久的服務商機。

而在健康照護部分,包括部署健康儀器(如血壓計)、與雲端智慧結合提供健康諮詢,乃至於進一步提供預警、就醫協助,都是可行的策略。

張善政最後強調,資訊系統提供系統化、程序化平台,網路環境提供複製機會,再加上雲端、行動、社群與巨量資料等四大驅動力量,皆是智慧產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這些要素之外,政府需要扮演扶植的角色,幫助業者塑造營運模式。

立基於智慧的創新 才能走得長遠

資策會執行長吳瑞北,別出心裁將該會的III圖騰,主張成為整合(Integration)、智慧(Intelligent)與創新(Innovation),據此詮釋台灣產業轉型創新的三部曲,唯有如此,才能觸動良性的變革,引發資通訊產業的創新動能;其立論與張善政的觀點,頗具異曲同工之妙。

吳瑞北強調,所謂整合,絕對不是湊和、而是融合,在融合之後,要能產生真正的價值,則必須歷經智慧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光是把資料整合還不夠,需要加上分析,才能深入解讀資料背後的意涵,轉化為具有價值的資訊與知識,以作為啟動產業創新的泉源活水;由此觀之,巨量資料的分析應用,著實至為重要,足以協助業者獲得以智慧為基礎的創新成果,而這般成果,才能走得可長可久。

展望未來,不論是智慧媒體、智慧綠能、智慧生活、智慧商務,各種攸關智慧產業的應用情境,發揮空間都很大,皆是足以帶出台灣產業轉型創新的可行道路。而在創新之餘,當智慧產業蔚然茁壯時,亦可望帶動創業機會,為台灣年輕人提供更好的發揮舞台,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吳瑞北透露,我們身處這個新時代,雖然擁有諸多前所未見的先進科技,但他接觸不少學界人士,其實都相當迷惘、徬徨,憂心台灣產業的下一步,究竟該何去何從,但此時反倒是孕育新希望的契機之所在,只要善用資通訊科技,結合產官學各方力量,並依循整合、智慧、創新的前進路線,必能創造源源不絕的嶄新價值,繼而在智慧產業這個全新的場域,實現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