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的加值應用與發展潛力 智慧應用 影音
aispecialreport
ST Microsite

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的加值應用與發展潛力

  • DIGITIMES企劃

Telematics整合的LBS服務價值,提供相關業者更多加值服務想像。
Telematics整合的LBS服務價值,提供相關業者更多加值服務想像。

前言: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所帶動的商機,將包含內容服務商、電信系統業者、汽車廠商...等,目前在市場商業模式未定的情況下,各方技術與整合方式各有不同,而原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基礎所開發封閉式資訊服務,Telematics進一步擴展到強化行車安全的短距通信DSRC(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車外通訊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與車間通訊V2V(Vehicle to Vehicle)等進階應用,其市場發展值得期待...

本文:
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其實為Telecom、Informatics的組合,基本上Telematics為結合汽車電子技術、資訊技術與通訊技術的複雜應用,目的在滿足行車環境所將面對的各項資?通訊需求,而據統計指出,全球車載資通訊市場今年也將躍升至360億美元。

Telematics技術牽涉到繁複的通訊與感測技術整合。(HUGHES_Telematics)

Telematics技術牽涉到繁複的通訊與感測技術整合。(HUGHES_Telematics)

Telematics的行車通信環境。

Telematics的行車通信環境。

自1990年起,當時就已有車載資通訊的發展雛形,當時車載資通訊的發展方式,多半是從整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定位功能,所發展的封閉應用服務或加值應用,而隨後整合行動通訊網路應用,才使Telematics初具雙向溝通、車外通訊的強化功能,甚至整合行控中心衍生的整合動態導航、危難救援、雙向通訊...等加值服務。而Telematics最新的發展趨勢是,直接整合行車安全機制考量,提供輔助駕駛的行車安全加值服務,達到強化行車安全、整合娛樂與商務應用的新境界。

Telematics技術發展以強調多樣性的行車通訊機制為主,例如,車內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車路V2R(Vehicle to Roadside)、車間 V2V(Vehicle to Vehicle)、車外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人車V2P(Vehicle to Person)等通訊機制,另如整合3G、WiMAX、LTE或是4G通訊網路的加值服務。

不同行車通訊需求 使用的技術亦有差異

車路通訊與車間通訊,其實只是同一技術的不同應用模式,其通訊距離約為數百公尺至一公里範圍,再依據不同的實體介質可細分為:微波(microwave),紅外線(infrared),無線電(radio frequency,例如DSRC),主要差異在於介質的穿透能力及資料傳輸速度的差異,至於相對的移動速度對於通訊效能的影響也會因此介質而有差異。

車路通訊(V2R, OBU-to-RSU?RSU-to-OBU)應用模式下,至少會有一方是必須維持不動的,例如,汽車與自動電子收費站的訊息溝通,或是車輛自動取得前方交通路況、停車場資訊或採定點影音的資訊下載或上傳等應用。而在車間通訊的(V2V, OBU-to-OBU)應用模式中,就屬於較複雜的多動點間的雙向傳輸,主要是被應用於車輛安全防撞彼此行車訊息的快速交換,其安全與即時性的要求也相對較高。

DSRC短距離的無線通訊技術

DSRC泛指所有短距離的無線通訊技術,其中包含不同的技術與不同規格,而使用於交通應用的5.9GHz DSRC,在MAC與PHY底層為IEEE802.11p,802.11p是IEEE於2003年以802.11a為基礎發展制定,此又稱為WAVE(Wireless Access in the Vehicular Environment),將會用於DSRC系統應用中,優點是可在高速移動中進行傳輸而不受影響,美國運輸部以此標準建構智慧交通的基礎建設。

而在車載資通訊的安全應用部分,較多的功能著墨在於「影像處理技術」,此屬於獨立的主動式安全系統,主要為應用在單一車輛的系統之中,搭配無線通訊技術可整合車輛間的合作主動式安全系統或機制,系統的運作可透過與視線之外的遠距車輛進行即時高速資料交換,例如交換彼此的位置與速度訊息,此即可以建構基礎的防撞預警或是提示系統,大幅增進駕駛人的反應時間,同時可提升危機預警效益,達零碰撞自動駕駛終極目標前進。

標準化規範為發展車載通訊的基礎

目前在國際上的DSRC標準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規劃趨勢,因制定產業陣營差異,將導致各地區仍存在部分標準差異,以歐洲CEN(Committee of European Standardization)為例,CEN/TC278標準為採5.8GHz作為DSRC通訊頻率,日本為ISO/TC204標準,為採5.8GHz作為DSRC通訊頻率。美國FCC則核定5.9GHz頻段,作為車輛短距離通訊技術應用。北美為使用802.11p,採行5.9GHz短距離與中距離DSRC標準。

而在美國DSRC/WAVE的標準架構下,也為兩大部份,一個是專門用於非IP協定的應用,如IEEE1609.3/WAVE Short Message Protocol,而其適用範圍在主動式安全應用資料傳輸與部分交通資訊傳遞應用,而另一個則為IPv6通信協定,主要是應用於部分車上娛樂裝置,車群網路、與交換商家資訊等,多數是聚焦於與行車安全或道路交通資訊無關的娛樂或加值應用。

至於802.11p的標準,是以IEEE 802.11a的實體層與媒體存取控制層,作為基礎所制定而成的標準。在802.11p中通道總共被分成7個10MHz的子通道,802.11p的頻帶則是在5.9GHz,七個子通道主要是由一個控制通道與六個服務通道所組成。

新一代車載資通訊應用方式

車載資通訊主有有兩方持續推展,一是政府公部門為整合智慧型運輸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進行的相關配套政策或發展,期望透過車輛智慧化搭配道路智慧化發展更具效率、便捷與安全的用路環境。此外,在私部門的發展目的多半由車廠主導,因為車載資通訊如前述牽涉到龐大的通訊、娛樂與資訊商機,一般由車載資通訊服務商(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進行相關應用的配套整合。常見的車載通訊技術如下:

1.車內通訊:Bluetooth (BT), Ultra-wideband (UWB)

2.車外通訊:2G, 2.5G, 3G, 3.5G (cellular systems), GPS, WiMAX

3.車路通訊:Microwave, Infrared,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DSRC), Wi-Fi

4.車間通訊:Microwave, Infrared, DSRC

常見的Telematics服務內容有車隊控管、用路付費、即時路況、路況預測、交通優化與協同式節能...等應用目的。另針對便捷訴求的應用則包含娛樂、數據服務與定位資訊...等加值服務,除了在乘客的多媒體娛樂系統、導航軟體、氣象播報、景點與停車資訊、警示與維修提示...等用途外,區域定址服務(LBS)也是相關業者十分憧憬的新加值應用。

安全應用為Telematics的核心價值

另外,新一代車載資通訊強調的「安全」應用,則是近來高級車款行銷的重點訴求,例如強化行車預警、車內防護與緊急通知...等服務,或透過主動式防護系統整合車用攝影機或防盜保全功能,構築各式智慧化車輛的豐沛應用功能。

根據道安資料統計,5成的車禍意外發生在十字路口,這表示行車預警與即時應變技術,就顯得極為重要!以DSRC為基礎的V2V行車預警系統,可透過5.9GHz DSRC與WAVE協定搭配SAE J2735標準資訊規範,透過車載裝置或路側裝置傳送即時DSRC通訊警訊,利用車上的車載機地圖呈現警示,提供多叉路口防撞警示事件預警。

智慧道路即時路況偵測與分析技術,也有助於建構更安全的行車環境,甚至搭配車載資通訊裝置整合進階安全服務應用,例如,利用影像分析技術、雷射掃描等感測技術與裝置,進行道安即時狀況偵測,再透過系統即時推論交通異常現況,若整合至車間通訊網路(VANET),則可經由DSRC通訊協定進行通訊資料傳輸,進一步啟動車上的防撞機制,極具市場開發價值。

但想達到更完善的安全服務功能,則必須要做到更多標準規範制定的工作,例如,定義更完善的通訊標準技術,如導入符合美國VII的WAVE/DSRC通訊標準技術,此外,強化車內的通訊安全功能,採取類似WiMAX或LTE、4G無線網路的奧援,建構更即時、完善的車間通訊機制。

除了安全應用外,車載資通訊的廣告價值也相當高,以GPS車輛定位為基礎的LBS服務也將因此有了著力點,例如,使用者若應用聯網型PND(Connected 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則可在行車過程收取到商家的廣告內容,進一步取得優惠資訊,而內容服務業者也可向刊登廠商收取廣告費用,形成內容提供業者與車主與刊登的廣告主三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