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通大學專欄】遠距醫療與監理沙盒:英國的防疫經驗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1/03/25
由於衛福部桃園醫院在2021年1月的群聚感染事件,造成超過5,000人居家隔離。為了解決居家隔離者的就醫需求,衛福部與急診醫學會共同提供緊急醫療諮詢平台,讓隔離民眾有看病需求時,可先經線上急診醫師諮詢,評估後可直接開立處方,有就醫需求時再由衛生局安排就醫。這是用專業的人力,配合遠距醫療技術進行。 不過,如果一個國家,隔離的民眾不是5千人,而是50萬、甚至500萬呢?當一個國家
【陽明交通大學專欄】遠距醫療與監理沙盒:英國的防疫經驗
切入AI銀髮預防醫學 新創AltumView 3種商業模式 智慧醫療 》預防醫學 2021/03/12
全球都老了,不僅台灣2025將會邁入超高齡社會,5位當中1位超過65歲的世界,照護與預防醫學的概念和科技落實將更成為關鍵。加拿大生醫新創奧瞳科技(AltumView System),希望透過搭載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的影像分析系統,從感測層、傳輸層、分析層等3個層次,以及3種商業模式,協助醫師、家屬、照護機構,在長者步態開始發生變化的初期即介入,降低未來可能惡化的可能。
切入AI銀髮預防醫學 新創AltumView 3種商業模式
【遠距醫療專題—國內篇2】落實禮運大同篇 8種行動健康服務 關懷長幼更提升醫藥遵囑性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1/03/09
昨天與大家分享若干遠距醫療ICT與新創公司的服務,今天將跟大家分享行動健康(Mobile Health)是什麼?台灣若干提供行動健康服務的公司,以及在哪些科別已有應用,最後與大家探討,科技應用如何提升醫藥遵囑性(Compliance)。 遠距醫療好朋友: 行動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遠距醫療專題—國內篇2】落實禮運大同篇 8種行動健康服務 關懷長幼更提升醫藥遵囑性
【王欽堂專欄】加速遠距醫療發展 掌握健保改革契機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1/03/05
在全球疫苗開打的同時,根據法新社2021年2月26日發表的統計數據,全球已有超過250萬人染疫死亡。這場百年大疫對人類所造成的影響,除了生活型態、工作等的改變,也對人們健康照護模式,以及醫療生態、醫療保險制度產生常態性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從CES 觀察智慧醫療大未來 以往是科技業年度盛
【王欽堂專欄】加速遠距醫療發展 掌握健保改革契機
【遠距醫療專題—國外案例篇3】有效滿足醫院痛點 防系統崩潰又降低再住院率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1/03/04
接續前兩天與大家探討美國在疫情前,以及與疫情正面交鋒時的遠距醫療使用狀況,今天的美國應用案例最後一篇,將與大家探討,疫情後的應用,對於醫院、病人、政府、保險、醫師等各方利益關係人的優缺點;以及疫情衝擊醫療體系之下,遠距醫療有何機會,能讓醫療系統免於崩潰的可能。 省錢同時提升品質 降低再住院率
【遠距醫療專題—國外案例篇3】有效滿足醫院痛點 防系統崩潰又降低再住院率
比瑞德西韋毒性低 陽明交大AI篩出老藥新用3大優勢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1/02/24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教授帶領的團隊,透過人工智慧(AI)、大數據找出4款具有抑制COVID-19(新冠肺炎)活性效果的潛力老藥,並且在毒性低、效果好、免疫力提升效果好等3大優勢下,預計2021年6月時,可望藉老藥新用的方式,提升全球人類對抗病毒的能力。
比瑞德西韋毒性低 陽明交大AI篩出老藥新用3大優勢
【蔡騰輝專欄】台灣遠距醫療痛點 夠痛嗎?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1/02/03
未知帶來恐懼,焦慮帶來改變。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截至台灣2月2日上午7時,全球至少223萬5401人染疫死亡,至少1億333萬3479人確診。影響所及達193國的狀況下,台灣一年多來,科技防疫成效穩定。感謝辛勤醫療人員持續穩定控制疫情,不過近期本土案例與醫院感染事件,著實提升各界對於遠距醫療的關注度,以及探討台灣遠距醫療的發展,也讓過往
【蔡騰輝專欄】台灣遠距醫療痛點 夠痛嗎?
AI預防醫學奧義展現 長照5G到底可不可行? 智慧醫療 》預防醫學 2021/01/28
銀髮照護科技越發豐富,不少新創公司都希望從影像、紅外線、Wi-Fi等訊號,來診測銀髮長者的步態變化,進而在身體開始衰弱之初,就可以預先介入,協助增加肌力、體力、營養等,讓長者狀況不惡化,甚至提升健康。 觀察了銀髮長者的照護需求約莫4年的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分析,以「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的角度來說,使用者、使用者家屬、專業的醫療照
AI預防醫學奧義展現 長照5G到底可不可行?
馮世寬:巧用醫療同理心與商業智慧 落地醫療科技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1/01/20
如何定義智慧醫療?這個問題想必所有醫療×科技×生技×醫藥產官學研醫法政的人士都希望能有明確答案,然而,從既有資源整合出發,進而先從現有的健康、醫療、照護服務的流程效率,促進組織的營運順暢度、成員的工作科技技能、民眾/病人/住民等客戶滿意度與治療成效,似乎是近些年各大醫療院所著手進行的方向。2021年榮民醫療體系資訊整合成果研討會,就展示了以台中榮民總醫院為輔導中心,著手進行串接與整合遍布全台12所
馮世寬:巧用醫療同理心與商業智慧 落地醫療科技
【王欽堂專欄】科技與疫情 催生「大健康產業」新護國神山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1/01/15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貫穿整個2020年後,並沒有看到趨緩的跡象,許多國家的染患情形仍然持續上升,或正面臨第二、三波疫情。跨年間許多人期望送走2020,迎來2021,就會恢復往日產業榮景,解除邊境管制、出國遊玩,可能要失望了。 時間來到2021年,隨著首批疫苗供應的大幅提高,大家關注的重點已經從快速研發疫苗的壯舉,轉移到分配疫苗的艱鉅任務,國與國之間將會展開一場誰該
【王欽堂專欄】科技與疫情 催生「大健康產業」新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