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取4 新創與CVC合作要領多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1/19
台灣智慧醫療技術、解決方案、服務、創新模式,隨著產官學研醫法政的合作與生態形塑下,已有相當豐富的發展,而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與中美貿易科技大戰的當下,台灣品牌、注重個資與隱私、保有合作信賴的台灣隊形象,在在都讓亞洲太平洋、美洲、歐洲、澳洲的各醫療服務單位印象深刻,而在台灣醫療科技創新的向外拓展上,也逐漸有許多跨體系之間的合作。 協助既有事業發展
35取4 新創與CVC合作要領多
【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專訪(二)】醫療創新掌握黃金救治期 亦為健保樽節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0/11/18
接續跨區醫療的資源分配問題,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分析,分級醫療的效用除了能替病人與醫師掌握黃金救治時機,未來的健康促進經費更有機會由智慧醫療科技替健保節省的資源而來。 醫療物聯網 融入分級醫療與健康促進生態 小病看小診所,大病看醫學中心,透過家庭醫師制度落實家庭醫學,不僅能長期追蹤健康狀況減少無效醫療,同時目光焦點能部分轉
【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專訪(二)】醫療創新掌握黃金救治期 亦為健保樽節
深耕新南向 台灣醫材產業跳脫代理商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1/04
相較於美國與中國,台灣市場與資源產業量體較小,雖然在台灣有相當良好的應用驗證場域,但要走向國際,仍需待台灣健康醫療照護產業生態逐漸成熟;在金屬工業的生態形塑、跨國事業開拓上,已有不少與醫療院所、生醫新創團隊的激盪。同時在精準健康、醫療、照護的領域,也能提供既有的技術量能。 布局東協醫材 產官學研醫密切合作
深耕新南向 台灣醫材產業跳脫代理商
高值化醫材選題 生醫新創應掌握1%關鍵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1/02
2017~2020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以產品分類來說,一般外科佔10%、眼科設備佔12%、骨科器材佔13%,對此,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醫材服務組長黃博偉認為,以市場規模僅佔全球1%的台灣來說,切入少量多樣的醫材創新更有利基,並且先掌握台灣市場,也有助於國際取證以及通路銷售;全球醫材市場樣態部分,目前美國市場佔全球50%、歐洲20%、日本7%、東南亞5%。 數量不
高值化醫材選題 生醫新創應掌握1%關鍵
北醫「微笑曲線」主攻兒童癌症 智慧醫療 》預防醫學 2020/10/28
2020年適逢台北醫學大學創校60周年,同時10月27日也舉行以「微笑曲線」概念建置而成的台北癌症中心暨附設醫院癌症大樓落成典禮,希望藉由體系內的資源整合與體系外的醫學技術與經驗融合,提升台灣整體癌症治療、研究、健康、照護量能與生態系的型塑。 取經哈佛 同時提供兒童腫瘤跨科服務 台北癌症
北醫「微笑曲線」主攻兒童癌症
跨領域醫療高管推升創新醫療應用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0/10/15
以病人為中心、遠距醫療、創新醫材的概念與發展,近幾年在智慧醫療領域如火如荼發展,而醫院的需求也逐漸在跨領域醫療中高階主管的帶領之下,有了落地的可能,包括機構/居家醫療、新生兒健康、學齡兒童的隱性疾病,也都透過科技的創新再次提升。 遠距科技助清創模式改由病人為中心 傷口清創,需要一個月回診一次,然而,很容易在回診過程中碰撞
跨領域醫療高管推升創新醫療應用
醫療AI加速乳癌分型與法醫鑑定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0/09/23
台灣生技醫療的發展,隨著產官學研醫法政逐步採用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概念思維,已有不少研究和產業應用,諸如生醫大數據及生物大數據。台灣目前醫療人工智慧(AI)除了病理科、放射科、腫瘤科的病灶分析與輔助診斷以外,在基因體、精準醫學、刑事鑑定、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都有諸多應用。 生醫大數據 應用於
醫療AI加速乳癌分型與法醫鑑定
遠距助攻銀髮商機 一次看診多科照護 智慧醫療 》預防醫學 2020/09/15
以現在的檢康檢查流程來說,若是抽血、照腸胃鏡,三四個小時之內即可結束,而早上檢查完的抽血檢查以速件處理,很快就有結果,結果出來將會有總評醫師講解,目前也有不少單位透過預訂時間和線上講解的方式,提升健康檢查的品質與體驗,遠距科技提升多科會診效率及病人體驗。 線上平台 讓健檢報告不再只是紅字與數字 台北榮總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遠距助攻銀髮商機 一次看診多科照護
多科整合慢性病照護 遠距醫療創多元商機 智慧醫療 》預防醫學 2020/09/14
若是探討2020醫療產業數位科技輔助有哪些重點項目,探討及搜尋度的首位非遠距醫療(Telemedicine)莫屬,行動健康(Mobile Health)與醫療人工智慧(Medical AI)緊跟其後。台灣遠距醫療發展現況則因為法令部分開放與限制,而在不同場景下有著各異的應用。 遠距醫療品牌形塑需要策略 想到心臟科、泌尿科
多科整合慢性病照護 遠距醫療創多元商機
抓住健檢民眾的心 把握黃金30分鐘 智慧醫療 》預防醫學 2020/09/09
你今年健檢了嗎?入職前的一般健檢、到職後的每年或每2年由雇主負擔費用的健康檢查,一直到全民健保提撥預算給65歲以上長者每年一次、40歲以上每3年一次的健檢,以及30歲以上婦女的子宮頸抹片檢查、45歲以上的乳房攝影,在在都希望能夠透過提升健康識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等方式建立正確健康觀念。而對於醫療院所與健檢機構來說,除了檢測,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的諮詢服務和互動服務。
抓住健檢民眾的心 把握黃金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