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IBM攜手推永續 賦能製造業淨零轉型
繼2022年6月初推出「永續雲」服務後,台灣微軟(Microsoft Taiwan)24日再攜手台灣IBM、鴻海、友達、台達電及新創公司,宣布成立台灣ICT永續綠戰隊。相關人員表示,台灣是微軟的戰略夥伴,也預告微軟資料中心即將落地,將進一步擴大產業生態鏈價值。 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致詞時表示,微軟已宣示203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2050年要回收公司創建以來所有的碳排放,具
寶僑採用Azure以奠基與拓展數位製造平台
寶僑(Procter & Gamble;P&G)與微軟(Microsoft)簽約,採用Azure雲端運算服務以聚焦提升自動化製造能力、資料運用、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人力效率、生產力,以實現可規模化的預測式品質、預測式維護、受控制的出貨、非接觸式作業、製造永續最佳化。 根據CIO Dive報導,寶僑已運用Azure IoT Hub與IoT Edge實現機器
Dyson押寶機器人技術且大舉徵才
Dyson近日在費城舉行的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ICRA)展示正在開發的機器人初期原型影片,The Guardian報導Dyson將打造能自主處理家庭雜務與其他日常工作的機器人,並預計於2030年上市。 根據The Verge與報導,Dyson表示目前正處於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工程徵才階段,將先聘僱250名有電腦視覺、機器學習、感測器與機械電子專長的機器人工程師,並計畫未
一分鐘學會新腔調!亞馬遜開發Alexa模擬人聲新功能
近日亞馬遜(Amazon)在年度Re:Mars大會展示還在開發中、能讓Alexa語音助理模仿任何聲音的新功能,可用於模仿任何人的聲音並跟使用者對話,不過亞馬遜還未揭露這項功能全面釋出的時間。 根據CNBC與路透(Reuters)報導,Alexa團隊建議模仿聲音的功能可用於紀念逝世的家人,尤其在COVID-19疫情期間許多人都失去至親好友,人工智慧(AI)雖無法撫平傷痛卻有助於
仁寶投資AI新創 拓展自駕、智慧醫療可能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指出,未來會以AI為中心,發展車電、伺服器等產業,期待能創造新兆元產業。翁宗斌表示,仁寶車電、伺服器每年都以3~4成的幅度成長,因應AI發展,也投資美國AI軟體企業:Beyond Limits,將共同開拓自駕車與智慧醫療等商機。 翁宗斌在24日在仁寶股東會中指出,因為疫情,人們的生活與經濟活動都受到限制,仁寶面臨缺工、缺料、物流等挑戰,受惠於居家辦公等生活型態
短鏈配送還要更快! Momo拼3小時到貨
全民網購時代到來,Momo購物網日前宣布將旗下「5小時超市」服務再升級,推出全新「超市快配」服務,雙北地區3小時內快訂快到。 Momo先是於2021年推出「5小時超市」服務,上線至今深受35至54歲消費者青睞,是補給生活飲食的重要管道。為使服務更貼近消費者日常補給需求,此次Momo升級快送服務,再推出「超市快配」,並擴增生鮮冷藏類商品,只要於8:00~17:00服務時間內完成
公務車電動化 宏佳騰獲青睞
新北市三重區公所日前舉辦51輛宏佳騰智慧電動機車Ai-1 Sport交車啟用儀式,冀望透過購置電動機車等低汙染型車種做為公務車輛,落實低碳綠能交通,以及永續發展城市的願景。 三重區公所此次交車的15輛將作為三重區公所人員日常勤務需求用車、36輛為各里里長及辦事處同仁代步車與關懷里民及公務使用。之所以選中宏佳騰,除了其為本土品牌且已經深耕多年智慧電動機車外,全台Gogoro N
TikTok成大患 Facebook新功能政策針對性強
過去幾個季度來,無論是執行長Mark Zuckerberg或是其他Meta Platform高層均不斷透露,如何與短視訊應用TikTok競爭已成為公司的首要目標;近期更有內部備忘錄透露,該公司正針對Facebook主要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將著重顯示來自用戶未追蹤網頁、創作者或其他用戶的推薦內容。 據The Verge引述Facebook應用負責人Tom Alison內部備忘錄內
製造業仍為5G專網大戶 高度碎片化市場成供應商挑戰
雖然5G初期以消費市場率先進入商業化,不過長期來看,5G結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垂直應用領域中帶來革新,才是未來5G發展關鍵。根據愛立信(Ericsson)「5G商業潛力報告」指出,在所有垂直應用市場中,製造業則是引領5G專網市場成長的關鍵應用領域,然而,製造業雖是一個需求很大,但同時也是高度碎片化的市場,這也意味著,面對各異的場域時,5G專網的建設不只是單純構建硬體設備,而是需要同時滿足產業
對抗精進的深偽 東京大學推出更強破解AI
日本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公開新的AI辨偽技術:SBIs(Self-Blended Images),對抗以AI製造幾可亂真畫面與影像的深偽(Deepfake)技術,並指出此一技術以5種辨識技術指標評比,在其中4項獲得最高表現,僅1項獲得10種技術中的第2名,細節將於2022年6月19~24日在美國發表。 透過製造假新聞執行的資訊戰,在2010年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