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階、消費性醫材向高附加價值發展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DForum0522

從低階、消費性醫材向高附加價值發展

  • DigiTimes企劃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 邵耀華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 邵耀華

醫療器材商機無窮,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表示,2010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為2,456億美元,其中美國佔41%、歐洲佔28.3%、亞太地區佔19.3%。但在台灣2,300萬人口、總醫療支出近300億美金的市場,對醫材研發支出僅佔不到10%,顯示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邵耀華指出,目前台灣醫療器材廠商約580家,以消費型電子醫療器材、出口導向為主,且美國為最大出口市場,例如:體溫計、耳溫槍、血壓計、電動代步車及隱形眼鏡,光血壓計台灣一年就賣出一千萬台,政府預計2013年台灣醫材產業總營業額可達到新台幣1,200億元。

台灣醫療器材產業2010年的總產值為662億新台幣,多半屬於進口依賴的類型,且很多都是影像類產品,因此邵耀華建議政府,應該鼓勵產業能夠做醫學影像的器材,因為它是未來智慧醫療重要的工具。

此外,在台灣醫材進口市場部份,針對開刀、洗腎還有糖尿病照顧佔很大的開銷成本;而在出口部份,2010年起血糖計及試紙已取代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成為最大出口產品,其中華管、泰博、五鼎三家醫材商佔大多數,全球市占率約1%,這部份市占率若能繼續攀升,就可多帶來一百多億的產值。

但邵耀華也以自身多年前開發醫材時,剛提計畫書階段就被國外大廠專利控告為例,強調台灣在發展高階醫療器材時,勢必要面對國外大廠的專利佈局挑戰,面對被告的風險時,要能夠堅持;同時可先從消費端的居家照顧裝置著手,因為業界對醫材的人性化介面的投資相當少,從文化、地區腔調等差異的因素看來,絕對有進步的空間。

台灣發展高階智慧型醫療器材的機會

邵耀華認為,在高階智慧型醫療器材發展上,台灣有很好的製造供應鏈。他指出當全世界朝向自我健康管理,需要一個整合性管理科技,從美國也注重並調整投資比例到預防保健這領域,就可看到各國其實希望盡量做好健康管理,小病不要往大醫院去跑。因此在美國過去很多專賣醫院的醫材商也開始轉型,紛紛到台灣來尋求價位較低但具備一定醫療品質的醫材。

目前也有有電子業開始將產品朝向自我健康管理、運動娛樂的應用發展,以解除掉醫療器材上層層法規的審核限制。邵耀華也點出台灣醫材商對於誰才是真正目標客戶,在分析上仍有待加強。業者必須從過去強調硬體(Hardware),轉而研發代表軟實力的軟體(Software),以及結合硬體與軟體的韌體(Firmware),下一步朝向結合生活應用的Lifeware發展。

政府高階智慧醫療器材╱服務推動方向

邵耀華指出,政府在高階智慧醫療器材與相關服務的推動方向上,已提出1.洗腎照護,並結合血液透析。2.呼吸照護。3.體外診斷。4.高階牙科。與5.影像引導微創手術五大訴求,期望朝向提昇生活品質,也是業者可以努力的方向。

如2009年洗腎專用的人工透析裝置,光進口就佔24億元台幣,台灣也有產業投入超音波、高階影像醫材與內視鏡等影像引導MIS系統的研發,甚至併購國外醫材商。同時政府也正輔導產業建立IP Bank專利智財庫,產業到IP Bank去檢視所需的專利,付費租用或取得授權,可充實自身的專利佈局。

邵耀華最後總結未來高階智慧醫材產業的躍升與行銷,應以發展建構醫材產業跨領域合作平台,進行產業鏈垂直與水平整合,提供廠商全方位解決方案,加速產業轉型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