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資料變得更有用 工廠及大樓更智慧化 智慧應用 影音
台灣帆軟
ST Microsite

讓資料變得更有用 工廠及大樓更智慧化

  • DIGITIMES企劃

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IM事業群 行銷顧問 王棋楠
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IM事業群 行銷顧問 王棋楠

從工廠到大樓,從自動化到智慧化,都需要大量的智能設備連結,也因此產生數量龐大的資料,台塑網科技行銷顧問王棋楠指出,工廠或大樓如果希望能從自動化發展到智慧化,如何讓資料變成有用的資訊將是智慧應用的關鍵。

以台塑網科技發展的廠務設備中央監控系統(Facility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FMCS)為例,電力監控系統包含GIS、高壓系統、低壓系統、DUPS/SUPS (動態/靜態不斷電系統)、Generator等,主要的設備通常會納入到管理主頁中,畫面可以詳述各種設備用電狀況;特氣監控系統則是利用功能列,管理人員點選之後會出現子項目,如想知道氣櫃的位置時,從監控畫面就能看到配置所在地,管理者可以很清楚地了解運作狀態,看到系統的運作狀況。

此外,FMCS的監控畫面可以讓管理者看到實際的感測數字,如地震儀、壓縮空氣等,MEP系統監控設備可以顯示工廠實際狀況的各種資訊,PCW系統可以看到冷卻水的存量是否足夠,EXH系統可以管控可燃燒廢氣的監控,CRM系統可以監控無塵室的風量等各種資訊,透過系統流程分析圖,可以掌握動態狀況。

一旦發生異常,管理者可以透過系統警報畫面蒐集詳盡資訊,除了可以很快的反應及做出正確的決策,同時也可以做為未來遭遇類似狀況的因應檢討。此外,監控畫面也會設法清楚生動的呈現各種需要知道的資訊,必要時會用動畫呈現,利用顏色的差異,可以迅速了解系統運作的狀況。

王棋楠指出,累積量化的數據,可以產生測量曲線,進而產生各種效益。如在導入FMCS後,數據資料可以完整蒐集,而且更容易比對製程條件,找出正向發展關係;遇到異常狀況時,FMCS可以主動異常即時通報各階主管
,並可長期存檔處理結果,提供後續異常之處理參考,不用像過去一樣,只能靠取樣分析及每日人工抄寫或盤控畫面資料,進行研判操作狀況。

FMCS還可以整合各製程文件,如設備資料、保養資料與其他開放系統,發生異常時更容易進行排錯修正。所有的機能報表都能即時產出,快速查詢過去歷史資料,有利於分析比較,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至於大樓自動化方面,王棋楠以某學院中央監控系統為例指出,網路連結相當關鍵,因為要根據監控系統的數量,決定要採用什麼樣的網路架構,如環狀網路的優點就是不會中斷,再往上延伸到管理系統設計。

以門禁管制系統為例,網路架構就涵蓋圖書館、行政大樓、體育館、宿舍、公共設施及警衛室,彼此透過光纖環狀網路串連後,可以產生很多智慧應用。如透過e化智慧卡,可整合門禁管制、悠遊卡、學校特約商店消費、校務行政管理等,達到一卡多用之校園e化卡。未來也可可以視校務行政之需要在卡務管理系統之下建構相關子系統,例如學生出缺勤管理、電子錢包等,而高規格的卡片格式,更不會有破解、複製的疑慮。

王棋楠指出,門禁管制系統還可以衍生出校園關懷機制,如具有使用權限的使用者若是在規定與特定時間內,均無通行校區門禁之紀錄,系統將自動發出警示,提醒管理人員注意或關懷學生之生活狀況,及其他可供協助的事項。

此外,門禁管制系統也可以產生公共及個人訊息通知,使用者於校區各門禁讀卡機靠卡感應時,系統可在該讀卡機的顯示幕上顯示管理單位對個人的通知訊息,如宿舍代收郵件、物品領取通知、費用繳納通知等。

至於智慧型監視系統也是由下而上,根據監視需求來規劃,功能包括智慧搜索、反恐偵測、安全區域、區域保全、警報偵測、自動追蹤、影像加強及遠距監控等,監控系統建置完成後,還可針對使用者設定不同的權限,進行更有效率的管理。

如在影像分析技術方面,3D位移偵測技術可以針對現場立體環境,設定不同等級的偵測靈敏度;偵測物體尺寸分析技術,則可根據尺寸過濾出無意義的活動物體,降低誤報率,進而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負擔。

遇到警報畫面時,系統會自動自動放大畫面,提醒管理者注意。電子地圖也會顯示攝影機、感應器、警報器、觸發設備的位置,並在警報觸發時,立即顯示該影像畫面,讓管理可以立即判斷事件發生位置。

至於機電設備監控系統方面,圖書館、宿舍、各房用電計量計費系統,不但可讀取電壓V、電流A、功率W、累計用電KWH、冷氣空調狀態、餘額儲存數值紀錄,還可與公共照明連動控制,自動開關及時間排程管理等燈光控制,以節省不必要之電能浪費。

王棋楠指出,自動化的基礎建立於感應裝置(Sensing Device)上,所謂M2M(Machine to Machine)或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就是想把所有的物件或機器都互相連結,交換資訊並讓其自主做出正確決定,對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之各種層面,如節能減碳、智慧運輸、健康照護、糧食供應、防災防恐、智慧生活空間等,做出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