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學術研究 培育尖端人才 國研院扮演台灣科技力強大後盾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DFORUM

支援學術研究 培育尖端人才 國研院扮演台灣科技力強大後盾

  • 林佩瑩台北

國科會主委暨國研院董事長吳政忠。DIGITIMES攝
國科會主委暨國研院董事長吳政忠。DIGITIMES攝

進入科技力等同國家競爭力的21世紀後,台灣的表現愈來愈亮眼,非但科技實力不遜於工業大國,部分領域更位居全球領導地位。於此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國研院,20年來的成績有目共睹,放眼未來,國研院董事長吳政忠期許國研院挑起「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四大任務,落實「創新科技,守護台灣」願景,持續協助國科會強化研發能量,帶動台灣科技發展。

吳政忠董事長與國研院的淵源相當深,他回憶2003年時,行政院整併奈米中心、動物中心、國震中心、太空中心、國網中心與晶片中心等6個國科會的國家實驗室為國研院,肩負確保上中下游到產業各階段的科技發展順暢銜接之責。後來災防中心成立,國研院的研發範圍從陸地到海洋、外太空,項目從實體動物、虛擬網路到領先全球的半導體,完整涵蓋各面向,成為台灣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

吳政忠指出,國研院被賦予的「建構研發平台」目的在於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而「培育科技人才」需依託這類平台實現。為達成目標,國研院的七大中心需與大學、研究單位合作,將學術研究單位的優秀教授和人力資源,納為研發平台的一部分,國研院也能為學術研究提供支援,在特定項目中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因此,建構研發平台、支持學術研究和培育科技人才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這類平台也是國研院達成使命的重要元素。

吳政忠接著表示,從過去20年來看,針對上述四大任務國研院已有具體成果及重大貢獻。首先是太空中心成功建立福衛二號、五號遙測衛星及三號、七號氣象衛星,此舉為台灣在太空領域奠定了基礎。其次是半導體中心,透過完善的半導體實驗室設施和實習機會,培育出優質半導體設計和製造專業人才;國研院也與其他國家積極合作,吸引國際人才來台,並在歐洲設立前進基地,推動台灣成為國際半導體設計中心。這些成功經驗將為國研院未來20年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指導和借鑒。

對於近期發展重點,吳政忠指出AI將是各國科研焦點,生成式AI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國科會發展的可信賴生成式AI對話引擎,國網中心更是扮演重要角色,不過此技術須重視AI倫理,尤其是公務機關更需有嚴格規範。他同時提到AI類型多元,不僅限於生成式AI,還涉及各個產業的應用,國研院的角色是支援AI研究和發展,並與法規機構合作,確保科技被正確使用。

至於國研院的未來之路,吳政忠再次強調,必須回到「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四大任務,他表示國研院過去20年盡力執行這四大任務,無論是協助科研或是培育科技人才方面,都是台灣許多尖端科技研究成果的幕後英雄。未來國研院在持續執行任務的同時,也需掌握台灣2035年科技願景三大主軸「前瞻創新、民主包容、韌性永續」,其中「前瞻創新」包含經濟與科技,「民主包容」包含政治與社會,而「韌性永續」則與環境有關,也就是科技、經濟與環境並重。

吳政忠最後期許國研院的同仁提高思考位階,做任何事情都能以國家整體為前提,同時注重STEEP(社會、科技、經濟、環境、政治)五大因素,讓國研院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成為國家發展的強力後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