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導入開放原始碼 可從EIP、CRM、CMS及DR切入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member

企業導入開放原始碼 可從EIP、CRM、CMS及DR切入

  • 蔡宜秀台北

前言:近來以開放原始碼軟體取代(或部分取代)商用軟體的企業愈來愈多,而提供開放原始碼整合服務的系統服務商也逐漸增加,例如昇陽(Sun)、IBM、晟鑫科技、正漢科技、競陽科技、百家資通及雙峰科技等,這些業者除了提供專業諮詢及導入服務,亦提供委外服務。面對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企業該如何評選?

隨著開放原始碼軟體(Open Source Sof tware;OSS)日趨成熟,再加上IBM及昇陽等系統服務供應商宣稱,可提供開放原始碼整合服務,因此,有愈來愈多企業開始透過開放原始碼建置資訊系統架構,最常見的應用是,以開放原始碼軟體取代既有的作業系統、系統監控軟體、對外的企業入口網(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EIP)、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內容管理系統(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甚至災難備援(Disaster Recovery;DR)等商用軟體方案。

開放原始碼軟體應用一覽表

開放原始碼軟體應用一覽表

開放原始碼軟體使用風險

開放原始碼軟體使用風險

導入開放原始碼雖有助企業降低資訊部署成本,不過卻潛藏著某些風險,例如開放原始碼的中文化與相容性等問題,此外,提供開放原始碼軟體服務的系統供應商,也可能無法提供客製化服務,面對種種狀況,企業究竟該選用商用軟體,還是投入開放原始碼的懷抱?

為難 開放原始碼當真導入不易?

除了開放原始碼的忠實擁護者外,一般企業會以開放原始碼取代商用軟體,多半是因其具備低成本、高穩定度及高客製化等優勢,當然,前提是企業已擁有足夠的資訊人力,可針對開放原始碼軟體進行相關研究,例如瞭解開放原始碼軟體的授權方式、與異質系統整合,以及進行客製開發等。

然而對資金與資源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要達到這樣的前提並不容易;其次,就算企業有專職團隊進行開放原始碼的研究,但是基於系統複雜度與支援性等考量,確實不太可能以開放原始碼軟體全面取代既有的商用軟體。

事實上,根據2006年4月的「政府機構推動自由軟體概況」報告,「軟體人才」與「整合服務」即是政府機構部署開放原始碼軟體最擔憂的2個問題,也就是說,開放原始碼軟體雖然有降低軟體授權投資成本的優勢,不過並非毫無風險。企業如欲避免上述問題,建議可透過「委外」方式部署開放原始碼軟體,一旦系統出現狀況,就算企業資訊部人員沒有時間自行處理,也無須擔憂找不到可提供專業技術支援的系統服務供應商。

為了確保委外系統不會因「系統不相容」等問題,而無法正常運作,企業在部署開放原始碼軟體之前,應先重新審視內部資訊系統架構,決定開放原始碼可以取代哪些商用軟體、由誰負責開放原始碼專案,以及開放原始碼軟體與商用軟體的系統介接或資料匯撈等議題。

委外 讓企業資訊中心成為利潤中心

基於系統穩定性的考量,企業多半不會將交易資料量大的系統,轉換至開放原始碼軟體上,一般來說,新專案以及影響範疇(系統介接程度)較低的應用,才會考慮以開放原始碼軟體取代商用軟體。舉例來說,為活動設計的臨時性網頁,多半是採LAMP(Linux/Apache/MySQL/PHP)模式,此外,也有部分企業開始以OpemOffice.org取代授權成本高昂的Microsoft Office System,或是以Linux Server取代Windows Server等。

開放原始碼軟體逐漸為企業所重視的原因,除了在於可降低企業資訊投資成本外,能協助企業資訊部從成本中心轉為利潤中心,亦是一大關鍵。當企業資訊部同仁重新審視內部資訊環境,並開始以委外方式,將既存或新建的非核心系統,轉以開放原始碼軟體運作時,企業資訊部人員僅需瞭解開放原始碼大致的運作狀況,而將主要人力資源放在核心系統的維運工作。

企業資訊部人員可以透過精算各部門的系統使用率,或是將核心系統轉換成可銷售給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套裝軟體等方式,讓企業主管階層了解IT對企業營運的重要性,以及IT部門並非只會花錢,事實上亦有助增加營收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