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是一套全方位的績效量尺,分別從「財務」、「顧客」、「企業內部流程」與「學習成長」4個構面,衡量企業內外部績效,並協助藉由衡量企業當前績效,擬定長程戰略目標方案。

1992年,美國哈佛商學院(HBS)教授Robert S. Kaplan與其好友David P. Norton有感於傳統的績效評核制度,過度重視財務面表現,而輕視其他3個構面的表現,因此在《哈佛商業評論》中,發表了一篇題為《平衡計分卡:驅動績效的指標》(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提倡以一套更「平衡」的衡量標準,協助企業透過自我監督發掘問題,進而規劃更長遠的戰略目標;這便是BSC的存在目的與由來。

BSC具備4個構面,分別有其代表意義。首先,財務構面代表股東、資方對於企業的期望。顧客構面,則顧名思義是來自於市場與客戶對於企業的期望。企業內部流程構面,是為了達成股東與顧客期望,所應採取的業務營運方式。而學習成長後面,則是為了能勝任上述的作業流程,每1個員工應有的能力與成長態度。

BSC的重點,在於達成上述4個構面的平衡。所謂的「平衡」,指的是(1)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平衡;外部著重財務與顧客,內部則指企業內部流程與學習成長。(2)財務與非財務面的平衡。(3)短程績效與長程企業發展的平衡。

BSC不但是1套績效管理系統,也是1套戰略規劃工具。企業可藉由對4個關鍵構面的評測,達成其營運目標。由於不同的管理活動,對於績效數據的要求、度量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目前BSC已經演化至第3代,可針對不同的戰略規劃與管理需求,進行有效地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