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成像技術成熟 加速3D顯示應用普及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AI Fine Tunning-ASUS

3D成像技術成熟 加速3D顯示應用普及

頭戴式個人3D劇院,雖可達到更完美的3D視覺效果,但實際上卻只能一人獨享,且裝置配戴重量較重,無法長時間使用。Sony
頭戴式個人3D劇院,雖可達到更完美的3D視覺效果,但實際上卻只能一人獨享,且裝置配戴重量較重,無法長時間使用。Sony

3D顯示器目前有多種技術實踐方案,除搭配3D眼鏡的3D成像技術外,也有不需任何輔助配件的裸眼3D技術,事實上3D成像已是成熟的顯示技術,只是發展初期可用的3D內容來源有限,造成市場推廣難度較高,也因此造成相關配件、產品單價過高...

隨著數位運算技術的提升,許多入門級的IT或3C設備,多以具備處理3D視頻所需要的運算能力,加上近年因為LCD TV毛利持續壓縮,對於硬體廠商來說,必須創造更多TV附加價值,其中3D技術就是一項可以大幅提升產品差異化的關鍵應用。

不只八大影音推出大量3D數位內容,也有家電業者推出3D家用攝影機,滿足用戶自行製作3D影音內容需求。LG

不只八大影音推出大量3D數位內容,也有家電業者推出3D家用攝影機,滿足用戶自行製作3D影音內容需求。LG

3D顯示技術已可在家用平面顯示器輕易達到應用需求,3D影音技術普及應用持續增溫。Cello

3D顯示技術已可在家用平面顯示器輕易達到應用需求,3D影音技術普及應用持續增溫。Cello

3D影像基本上就是利用兩眼視差,分別將些微相差的圖像送到左右眼,造成立體視覺效果,因此在平面顯示器直接顯示畫面時,會出現疊影情況。Fujifilm

3D影像基本上就是利用兩眼視差,分別將些微相差的圖像送到左右眼,造成立體視覺效果,因此在平面顯示器直接顯示畫面時,會出現疊影情況。Fujifilm

3D數位相機可以拍攝具3D立體效果的靜態影像,必須搭配支援3D成像的顯示器才能看到立體效果。Fujifilm

3D數位相機可以拍攝具3D立體效果的靜態影像,必須搭配支援3D成像的顯示器才能看到立體效果。Fujifilm

快門式眼鏡3D技術方案,可以產生無解析度損失的完美3D影像。NVIDIA

快門式眼鏡3D技術方案,可以產生無解析度損失的完美3D影像。NVIDIA

頭戴式3D個人劇院,為利用高解析度微型顯示面板,分別提供左右眼所需的畫面形成立體影像的3D個人劇院系統。Sony

頭戴式3D個人劇院,為利用高解析度微型顯示面板,分別提供左右眼所需的畫面形成立體影像的3D個人劇院系統。Sony

內容來源增加 3D視覺應用發展加速

早期發展3D顯示或是娛樂應用,大多受到相對應3D內容資源過少問題,即便用戶有經濟能力購買高檔3D影音設備,但受限於可用的數位內容不夠多,讓3D功能等同虛設。因為只要3D內容供應量不足的問題沒解決,就會影響消費者對3D顯示設備的購買意願。

但現今3D技術已成為電視機製造商增加產品附加價值的關鍵應用,因此廠商陸續推出多款3D電視產品炒熱市場。在內容部份,好萊塢八大片商也開始逐步增加3D內容的產製速度,一方面是3D電影的盜版難度、門檻相對較高,可以減少盜版造成的損失;二來透過3D技術支援話題,增加消費者的欣賞和購買意願。

此外,因支援具3D影像功能之平面電視,多數也提供2D內容模擬3D的應用功能,即便透過模擬取得之3D視覺影像不如原生3D內容效果,但也能短暫支應目前3D內容不足的現實現況。

在3D硬體、軟體數量同步增加、且3D藍光光碟與一般版本上檔時程逐漸同步的情況下,已讓消費者投資3D影音設備的意願逐漸增加。

3D顯示器持續進化 成本壓低形成應用趨勢

而在3D影音應用關鍵設備:「顯示器」的演進過程中,自早期彩色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發展至LCD平面顯示器,現今3D成像技術在歷經十餘年發展下,已經達到趨近於成熟的設計方案。

就現有3D顯示技術方案而言,要利用平面顯示器產生足夠的立體影像深度,必須讓人類的大腦誤以為看到的是立體影像!也就是要使得人類的左?右雙眼分別看到略微差異的畫面,利用視差原理來產生立體影像的感受。而當左?右眼分別感受到不同視覺影像的模擬視差時,人類的大腦會自動重組影像、令兩眼分別「看」到的影像在腦內自動融合成具立體感的立體視覺。

目前在配戴偏光眼鏡、紅藍眼鏡或自動快門眼鏡的非裸眼3D技術,已可達到十分理想的3D影像呈現水準,而且前述的幾種3D技術應用成本,亦已達成簡單使用與家用應用條件,對於發展3D數位內容的業者來說,已有足夠完善的播放平台,同時播放平台的進入門檻也有越來越低的趨勢。

創造人造視差的方案相當多,上述使用配戴紅藍眼鏡、自動快門眼鏡或是偏光眼鏡方案,都是在原有影像先進行對應不同立體視覺眼鏡的應用配件特性,先進行影像的預處理,搭配3D數位內容的特殊影像組成方式,與立體視覺配件創造出完美的兩眼視差3D演示效果。

3D成像技術方案多元發展 偏光鏡方案家庭應用限制較多

在偏光鏡技術部份,以往立體電影院使用的偏光鏡方案,為利用光的不同偏極方式,產生分光效果;而在投影機應用上,可利用多投影機創造出兩眼略微相異的視差效果。若使用平面顯示器方案,就必須在屏幕的前端增設Micro-retarder(微相位差板),利用奇?偶數掃瞄線偏光方向的差異,利用偏光鏡不同角度的鏡片差異,讓兩眼分別看到奇?偶掃瞄線不同的形成完整畫面,達到3D顯示器創造視差的基本技術要求。

但利用奇?偶數掃瞄線略微相異處理、搭配Micro-retarder作法,很明顯的技術問題在於,原先完整畫面的解析度因為切分成奇數?偶數掃瞄畫面構成左右眼的3D基礎視差影像,很明顯地令原有3D影像的解析度表現被大打折扣,視覺上在技術限制下形成僅有發揮屏幕一半的解析度。

幸好在實際的應用狀態下,人眼對於垂直向的解析度減少敏銳度較低、反而對於水平向的解析度減少會較敏銳,而在偏光方案中雖然垂直向的解析度減半,但實際上水平向的解析度並未改變,對於實際形成的3D影像中,使用者仍不會對於解析度減半的畫面產生明顯落差,在畫質體驗上仍可維持一定水準的3D畫面效果。

同步快門式3D技術方案 可不減損解析度提供較佳品質

除偏光鏡方式外,其實要改善垂直向解析度減半問題,還有可補強解析度問題的快門式立體眼鏡應用方案!

基本上偏光鏡方案可以說是將內容硬生生切割成兩個畫面呈現,只是利用偏光鏡達到左?右眼看到不同畫面的視差立體效果。而快門式立體眼鏡(Shutter Glasses)應用方案,就不再針對呈現影像進行切割處理,而是利用「時間」的切割,讓螢幕在不同時序間隔下、依序呈現左?右眼影像,形成立體畫面!

但關鍵的時序控制就必須利用立體眼鏡的精密時序同步,利用電子偏光鏡控制左?右鏡片的關閉與開啟,在視差原理下形成立體影像畫面。

而要讓不同時序為左?右眼提供的立體影像內容、穩定持續地在人類視網膜上成像,即必須利用視覺殘留現象來進行此技術方案的完善化,即螢幕所呈現的時序至少要達到60Hz以上,即在每秒60幀影像的頻率下,交錯間隔提供30/30幀影像給左?右眼觀賞,形成完美的左?右眼視差立體效果。

但在實際應用上,若LCD螢幕僅以60Hz來分別處理30/30幀影像形成視覺差距,人眼會有畫面閃爍的感覺;若要克服閃爍問題,至少需要將呈現的影像頻率提升至超過120Hz,也就是達到左?右眼每秒各60幀畫面以上的交替頻率,此外,快門式立體眼鏡的快門作動也必須準確同步,才能建構出不犧牲解析度、畫面不會閃爍的3D立體視覺效果。

以快門式立體眼鏡技術方案來說,技術完成度必須仰賴LCD面板的成像技術,在液晶技術的持續改善下,目前具備120Hz畫面更新率的平面電視,已成為市場主流產品規格,甚至240Hz畫面更新率的電視產品,亦已陸續問市。。

頭戴式個人3D劇院產品方興未艾 後勢發展需持續觀察

至於快門式立體眼鏡方案,在液晶技術、AMOLED技術的持續發展下,也出現另一種解決方案,即頭戴式顯示設備(HMD)。HMD技術是直接將呈現立體影像所需要的左右眼畫面,直接交由兩片微型LCD或AMOLED顯示面板,分別呈現在左右眼前,整合成眼鏡型態、頭戴式的立體影像劇院系統。

以頭戴式劇院產品來說,這種產品將兩眼的影像分別獨立,面板僅需要各自具備最高60Hz螢幕更新率即能創造不閃爍的立體視覺,因此不需要使用高階面板產品,但前提是在極小屏幕上架構1080p解析度水準的影像,在LCD或AMOLED的小屏幕製作技術仍有一定程度的難度;此外,頭戴式方案缺點還包括:僅能提供個人使用、頭戴設備系統仍有相當重量,而且使用眼睛較易疲憊,不適合長時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