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創光電善用Analyzer將管理推至高效率軌道 智慧應用 影音
TI(ASC)
DForum0522

群創光電善用Analyzer將管理推至高效率軌道

群創竹南資訊部資訊管理處經理曾朝明。
群創竹南資訊部資訊管理處經理曾朝明。

處在變動劇烈的TFT-LCD產業,群創光電深知,速度即是決勝關鍵,因此必須借助適當的決策分析工具,以利各單位高階主管快速掌握營運數據的變化,進而下達致勝決策。

成立於2003年的群創光電,經過2010年與奇美電子、統寶光電合併,已躍升台灣第一大面板廠,亦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大中小尺寸LCD面板、及觸控面板的全方位供應商,產品線涵蓋電視用面板、桌上型監視器與筆記型電腦用面板、中小尺寸面板、醫療用面板、車用面板等眾多型態。

回顧10年前,當時才在苗栗竹南成軍未久的群創,即已有所體認,TFT-LCD產業的生存競爭堪稱不易,只因產品生命週期短,生產線技術必須快速更替,且產品價格極易遭受市場供需狀況及景氣循環之衝擊;正因如此,其高階主管至為重視管理報表,不僅務求報表數據正確性,對於報表產出速度的要求甚高,唯有如此, 才能迅速掌握外在環境的變遷,及時做出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

報表負荷繁重  需倚賴BI工具加以紓解

為了滿足此一需求,IT同仁自知責無旁貸,必須全力以赴提供高品質的管理報表,但群創竹南資訊部資訊管理處經理曾朝明坦言,初期在任務執行上,確實面臨嚴苛考驗。 首當其衝的挑戰,即在於早期係運用.NET技術產出報表,箇中所需數據,都是直接從資料庫加以擷取,因此每一份報表的誕生,從頭到尾必須歷經冗長運算過程,導致效能不盡理想。

至於第二個重大挑戰,則是以早期架構而論,每當高階主管想要針對任何報表數據,進行向下鑽取(Drilldown)時,都得藉由Hyperlink型式鏈結到不同參數,所以層層Drilldown,就意謂著層層的獨立頁面轉換,經過一路輾轉,高階主管便難以返回總表,就像在叢林中迷路,反倒遺漏了最初的大方向。再者,對於IT同仁而言,每逢產出任何一份報表,都得開發許許多多界面,不僅耗時費工,開發的方便性也確實有所不足。

基於這些理由,曾朝明便將種種管理報表予以分門別類,再根據報表屬性的分類,逐項思索改進之道 ;隨後發現,多數管理報表,其實所講求的呈現格式都很固定,只是需要歷經繁瑣計算,因應這些型態的報表產出,若能藉由一套事先定義的Cube機制,預先滾算數據,最終再以同一畫面 展開各項運算成果,即可一次化解過往種種疑難雜症。

切中核心需求  Analyzer因而雀屏中選

曾朝明透露,就當時的產品評估過程,考慮的選項有3個,其中2個是曾活躍於BI市場的外商品牌,另一則是台灣睿智提供的Analyzer。

上述論及的前2個品牌,基於系統架構相對複雜,若欲加以導入,都得歷經繁複的專案建置過程,一併引進原廠提供的顧問服務,且需負擔高昂的軟體授權費用;某種程度上,如果引進此類方案,就彷彿借助外部廠商之力,教導用戶如何產生報表。

「我們的定位很清楚,就是部署一套報表開發工具,藉以增進報表產出效能,且不會對經營管理面造成任何影響,」曾朝明進一步解釋,群創的高階主管,早已清楚自己需要哪些管理數據,也深知 TFT-LCD產業變動快速,必須因應外在環境的轉變,隨即調整經營模式,所以高階主管本身,即是主導商業決策動向的軸心,絕非取決於外來的指引範本。

在此前提下,部分BI產品汲汲營造的應用訴求,實與群創的最終需求不盡吻合。相形之下,奠基於微軟SQL Server AnalysisServices架構的Analyzer,對於早已嫻熟於微軟技術的IT同仁,進入門檻 最低,對於最終使用者,Analyzer訴諸的視覺化直覺操作介面,也最易於學習與使用,足以一步到位協助群創克服從前各項難題,且相對具備價格誘因,於是就在高階主管及資訊部的共識下,成為最終脫穎而出的標的。

Analyzer可謂不辱使命,一如曾朝明預期,始終能憑藉Cube進行高效率滾算,並幫助使用者一目瞭然洞悉各項資訊,避免像過去因過度Drilldown而產生迷思,使用經驗堪稱順暢愉悅,所以到了2008年,當群創亟思藉由平衡計分卡建立KPI管理機制,希冀透過清晰可見的儀表板,即時掌握各項營運目標的達成進度,便決定與台灣睿智再續前緣,引進AnalyzerCPM績效管理系統。

時至今日,初期僅為群創(此指合併之前)使用的Analyzer與Analyzer CPM,也順勢推廣到了原本奇美電子、統寶等其他使用單位,也進一步結合奇美電子先前建立的資料倉儲,緊密串聯ERP、品質管理與MES等不同關鍵資訊系統;包括董事長段行建在內的一干高階主管,全都是兩套模組的頻繁使用者,據以滿足營業額分析、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甚至是供應鏈管理等不同維度的經營管理需求,也順勢將管理力道,灌注到各個作業層面。

至於採用Analyzer等解決方案過後,對於群創所產生的具體效益,曾朝明認為,BI工具的最大貢獻,無非就在於資訊的提供,俾使高階主管能運用這些資訊善盡經營管理,因此一切成就,仍應歸功於高階主管本身的睿智判斷。

但對於IT團隊而言,Analyzer的效益則更為顯而易見,因為有了它的輔助,使分析管理報表的開發架構趨於簡單便利,如此一來,IT同仁便無須像過去一樣,需要經常針對報表產出效能不佳、使用者易因Drilldown造成迷思等難解習題,陷入周而復始的夢魘,由此觀之,Analyzer確實能夠精準契合群創所設定的期望值,導入價值之高,著實可見一斑。(本文由資通電腦提供,魏君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