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雲服務助力、轉型高頻企業 推動AIoT智慧升級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hotspot

善用雲服務助力、轉型高頻企業 推動AIoT智慧升級

  • 陳毅斌台北

Attila Lin, Lead of Enterprise Business Development, AWS
Attila Lin, Lead of Enterprise Business Development, AWS

陳毅斌/台北
在2020年許多企業主感觸至深,事情總是來得很快、需要迅速應變,因而體悟到轉型為高頻企業的迫切性。事實上根據統計,高頻企業所能創造的價值,比起低頻企業高出46倍之多。表面看來,企業採取高頻實踐確實好處多多,但甘於活在低頻舒適圈的企業不在少數,只因動作緩慢令他們備感安全。過去一做專案長達1~2年,完工時不管需求、環境、目標早已生變,徒然留下技術債務,反倒形成阻礙前進的絆腳石,使這類型企業愈來愈不敢全力變革。

AWS Lead of Enterprise Business Development, Attila Lin認為,與其固守大型功能集與系統、製造一個個IT內部孤島,企業應當轉換思維、從小處著眼,縮小每次交付的內容,增加價值交付的頻率,如此才能持續重構與改進,藉由反覆測試與權衡過程來淬煉資料驅動型決策,讓企業從上到下養成勇於試錯與創新的DNA。也許有人質疑,已經成立多年並擁有複雜架構的中大型企業,相對難以改變;但身兼AWS的客戶與夥伴的福斯汽車集團,足以為大家帶來顛覆性的省思。

幾十年來汽車產業已有巨大變革,隨著電動汽車及車聯網浪潮崛起,甚至著眼於未來自駕車,凸顯汽車製造商不管在生產製造、流程管理上都必須革新,思考如何數位轉型。福斯集團旗下擁有12個品牌,及多不勝數的工廠、產線、供應商,架構太過複雜,生怕無法做到敏捷創新,影響未來競爭力,因而決定與AWS合作推動數位轉型,規劃建造一座DPP數位生產平台,藉以實現資料分析、供應鏈協作,要求所有工廠、機台、供應商資訊悉數收納到此平台。

DPP平台位居企業雲制高點,在從地到雲的路徑上,福斯引用非常多AWS服務來建立不同層次的支撐架構。例如最貼近製造現場的「Device Tier」,部署OT-IT Gateway,藉以萃取、轉換來自現場的數據;接著是「Edge Tier」,藉由AWS IoT Greengrass Connectors、OT-IT Infrastructure Services構成邊緣閘道器,負責彙集不同現場據點的資訊;再上一層是「Plant Cloud」,係以AWS Outposts為前哨站,以蘊含DPP Core的落地公有雲形式,針對某些場景就近做出回饋與反應,以迎合速度、安全與法規等方面的需求。

至於最上層的DPP Enterprise Cloud將匯聚地面上傳的IoT資料,透過AWS IoT SiteWise、IoT Analytics等雲端工具做大數據分析,接著利用Managed Landing Zone當中的AWS lambda和API Gateway等服務來建構相關應用,最終以API形式提供到更多場域。除福斯集團外,說起大象輕盈轉身,台塑也算是另一個典範案例。台塑與AWS合作推動機器學習應用,包括透過預測合適的批量大小,來優化聚丙烯生產;檢測台灣冷軋鋼生產線當中的缺陷;除此之外也將應用範疇推向矽晶片生產線。對此AWS說明,該矽晶圓片廠以往採取人工目檢,為避免耗費工時及發生誤判,決定以AI/ML進行瑕疵檢測。

可惜該廠掌握到的瑕疵樣本有限,看似難以滿足ML訓練需求,於是AWS發揮技術創意,將有限資料放大500倍成為400萬筆,接著便利用這些資源,在4個月內快速執行30多次模型訓練,最終取精準度最高者做為推論模型,讓單日缺陷檢測時間從原本十幾個小時急縮為5分鐘,大幅提高訂單履行速度,改善品質並減少人為干預。另一特別案例來自威聯通科技(QNAP),該公司有感於多數企業皆有資料上雲需求,且期盼一併建立雲端檔案管理機制,遂利用Amazon EC2佈建QuTScloud虛擬機運行QTS服務,協助其NAS用戶補強原本雲端平台無法提供精細檔案管理及彈性共享等需求之缺憾。

後來QNAP據此發展出全新「QuTScloud」的Cloud NAS方案,並從AWS的客戶變為夥伴,將QuTScloud上架於AWS Marketplace,方便用戶透過訂閱方式,輕鬆將QNAP的NAS智能作業系統部署於雲端平台上,也讓原本擅於製造的QNAP延伸至雲端服務轉型。「決策是可逆的,不試過沒有人知道行不行,唯有勇於嘗試、錯了再轉向,才足以產生最佳決策,」AWS強調,企業須拋開好大喜功式的決策制定、低靈活性的軟體與流程,採取高頻實踐,才能躍居市場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