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行動及巨量資料 形塑企業創新思維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Event

雲端、行動及巨量資料 形塑企業創新思維

  • DigiTimes企劃

思愛普(SAP)合作夥伴與通路 業務副總經理 林哲瑩
思愛普(SAP)合作夥伴與通路 業務副總經理 林哲瑩

企業汲汲營營推動雲端化,終極目標無非就是提升競爭力,但思愛普(SAP)合作夥伴與通路業務副總經理林哲瑩認為,企業要想追求創新變革,絕不是將原本很多事物設法放上雲端即可,一定得找出一些應用模式,否則雲是不會下雨的。

就在數週之前,SAP才剛與華為締造策略合作關係,聯手推出SAP HANA一體機解方案。藉由此例,不難看出現今IT市場的微妙趨勢,軟體業者亟思推出硬體產品,而硬體廠商也積極朝軟體移動,而已逾不惑之年的SAP,除順應此潮流,與策略夥伴展開軟硬合一之布局外,也從2010年起積極推動購併,從原本ERP擴展至多元化領域,如2012年即合併了擅長人力資源管理的SuccessFactors,以及協同商務方案領導廠商Ariba。

一路發展至今,SAP已從過去側重應用系統的格局,另外闢出商業分析、行動化等兩大主軸,三者俱為雲端組成的重要支柱,可據以撐持不同雲端營運模式。

林哲瑩說,事實上,綜觀現今企業創新變革的三大主軸-行動化、雲端運算、巨量資料,三者看似不盡相同,實則殊途同歸,必須相輔相成。所謂雲端運算,除了「雲」還有「端」,一旦將雲端應用與行動裝置相結合,使用者勢將巨量增加,因此SAP預估2015年全球用戶將突破10億(註:2010年用戶數為3,200萬),短短5年增幅如此驚人,實與行動應用的快速普及息息相關。

一般而言,談論企業應用不外三種角度,第一是傳統「On-premise」模式,企業欲啟動某一應用服務,則該服務所涉及的軟體授權,乃至於包括伺服器、網路、儲存等運行環境之建立,全都一手包辦;第二是「On Demand」模式,係以訂閱模式為基礎,適用於諸如ERP、HR或BI等各類型商用軟體。

至於未來嶄新的「On Device」模式,則是將諸多使用者情境直接嵌入移動終端,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電腦甚至自動販賣機,形形色色的裝置皆有可能,其所繁衍的數據量之大,肯定超乎人們想像,所以林哲瑩始終認為,企業一定要把雲端運算、巨資資料思考為同一事。

而SAP的雲端策略,則可區分為兩種模式,首先是「SAP Owned」,例如SuccessFactors、Ariba或Business One等公有雲服務皆屬此類,服務對象涵蓋所有企業或政府機構;其次是「夥伴或企業用戶Owned」,SAP可依據垂直產業屬性、商業流程需求之不同,協助定義與設計不同的雲端營運模式,比方說醫療雲等等。

在2012年期間,北京神州租車尋求SAP之援助,目的並非引進SAP 最廣為周知的ERP產品,而是亟思針對旗下25,000輛計程車,建立車隊管理雲。林哲瑩透露,該公司之所以積極邁向雲端,主要是有感於過去各區域承載量嚴重不均,有的區域乘客連叫一台車都很困難,有的區域駕駛卻閒得發慌,此現象確實急需化解,透過車機與雲端服務之結合,無疑正是提升派遣效率的理想途徑。

另外,以往民眾進行健檢,一旦出現疑似罹患癌症或白血球現象,就必須進行切片、或血液樣本配對等進階檢查。以日本醫院為例,這部分的檢查過去均與生技公司合作,但往往得耗時3天才能產出檢驗結果,與消費者期望落差甚大。有鑑於此,由醫院、生技公司、SAP三方合作建立健檢雲,透過雲端服務將生技基因資料庫、床邊照護系統、行動醫療系統等不同標的加以整合,因而大幅提升比對效率,只要樣本上傳至雲端,20分鐘後即知檢驗結果。

林哲瑩另舉一例,在中國,諸如食品等民生產業堪稱火紅,面對包括便利超商、超市、雜貨店、餐廳、夜店等為數眾多且分布遼闊的通路據點,使得業者經由日常巡點所產出的資料量非常龐大,以一家擁有8,000名業務員的公司為例,只要每人一天巡查5點,合計即有4萬筆資料,足以匯聚為巨量資料洪流,此時便需透過雲端平台即時而有效地彙集數據,才能據此驅動後續的生產、庫存、物流等管理流程。

著眼於林林總總的需求,SAP秉持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針對一些想推雲端應用,但不太清楚方向的用戶,提供一套涵蓋旅程分析的方法論,把客戶、夥伴、特定產業專家等三股力量結合起來,共同產生最合宜的雲端營運模型。

受此影響,也連帶觸動了SAP的轉型,使其不再是過去僅懂得「軍火展示」,等著客戶上門瞭解並採購ERP產品的公司,一方面將商品拓展至CRM、財務管理、商業智慧分析等更多元領域,二方面則以此作為必要工具,協助夥伴建構各式各樣的Turnkey解決方案,切中不同垂直產業領域之實際需求,順勢讓一些亟欲掙脫低毛利困境的設備供應商,繁衍新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