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緊密對接 臺灣精準醫學能量全面提升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IBM 數位行銷

產學緊密對接 臺灣精準醫學能量全面提升

  • 林佩瑩台北

10月21日精準醫學與智慧科技技術分享媒合會,聚集國內醫療產學專家發表精采演說,吸引大量國內醫療產業人士參與。長庚大學
10月21日精準醫學與智慧科技技術分享媒合會,聚集國內醫療產學專家發表精采演說,吸引大量國內醫療產業人士參與。長庚大學

可提供病患更完善服務的精準醫療,近年在台灣的研發腳步逐漸加速,為了讓國內產學兩界進一步掌握精準醫療的發展脈動,由長庚大學技術合作處主辦、擕手輔仁大學事業處、CGU SPARK計畫辦公室、FJU SPARK計畫辦公室與T4GIP科研產業化平台辦公室於10月21日舉辦了「精準醫學與智慧科技技術分享媒合會」,邀請各產學專家介紹其研發及技術亮點。聯合夥伴醫院與學校,共計有聯新國際醫院、長庚醫院、台灣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中央大學以及元智大學等醫療產學專家一起參加技術展出。

長庚大學技術合作處技合長陳敬勳在致詞時表示,精準醫療藉由不同領域的專業互補,方能讓研發成果順利落地,過去2年長庚大學SPARK辦公室積極促成海內外產學合作的成績亮眼,未來長庚大學希望積極擴大媒合觸角,讓學術研發的價值極大化。聯新國際醫院總院長張煥禎也表示,該院與長庚大學合作多年,現在已有幾個整合型研究計畫正在進行中,未來則希望有更密切的技術轉移專案,同時培育人才,優化醫療服務體驗。

精準醫學與智慧科技技術分享媒合會貴賓合照。長庚大學

精準醫學與智慧科技技術分享媒合會貴賓合照。長庚大學

技術團隊代表人與業界廠商積極進行1對1媒合洽談,促進產學兩界交流,提升合作機會。長庚大學

技術團隊代表人與業界廠商積極進行1對1媒合洽談,促進產學兩界交流,提升合作機會。長庚大學

強化產學鏈結 加速研究成果商品化

針對醫療研發成果的商業化,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曾宇鳳副主任,同時也是亞洲SPARK區域委員會主席特別受邀分享她的創業經驗,她以「從學術至創業–台灣SPARK與Biodesign」為主題,表示台灣學研界的研發能量龐大,卻很少與全球藥廠對接,因此難以在醫療場域落地。她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加入SPARK平台後,由平台安排培訓課程,並獲得行銷企劃的協助下順利產品化,因此曾宇鳳鼓勵台灣學研團隊勇敢跨出去,強化與業界的連結。

聯新國際醫院張煥禎總院長緊接著介紹「聯新世代研發平台」,他指出癌症與慢性病向來是健康殺手,「聯新世代研發平台」透過該院旗下的社區健康大數據庫開發慢性病與癌症的風險模型,可為精準醫療、精準健康鋪路,並作為智慧醫療與生醫研發平台。

聯新國際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蘇逸欣副主任則以「腦中風區域聯防-資通訊醫療診斷」為題,介紹該院與桃竹苗多家醫院對於急性腦梗塞的作法,他表示聯新國際醫院的神經醫學團隊有五位具備腦動脈取栓認證的醫師,除了24小時全年無休醫療服務外,也為25家聯盟醫院提供快速轉院與優化轉院通道,並以影像分析系統協助醫師快速判斷病狀,把握黃金急救時間,改善病人預後狀態。

施打高濃度血小板是現在常用的修復作法,林口長庚骨科部運動醫學骨科邱致皓主任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製劑個體差異之分析方法」議題中表示,該團隊創新的個人化血漿濃度製劑製備技術,具備自動化與高通量特色,可減少使用生物劑所需的人力與時間;細胞共同培養作法可避免培養液凝固,低檢體量則符合原代細胞的臨床篩檢分析需求。

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疾病,這次活動中,長庚大學中醫系天然藥物組黃聰龍教授與健康暨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葉婷婷助理教授分別介紹對此疾病的相關照護醫療研究成果。黃聰龍團隊所建立的一站式植物新藥研發平台,利用台灣原生植物「白及」的抗發炎與抗氧化功效,研發出對病患血糖調節與傷口癒合有良好治療效果的植物新藥。葉婷婷團隊的智慧化糖尿病足檢測系統,則是透過AI演算法與紅外線溫度感測器的搭配,偵測病患足部的細微傷口,協助醫護人員快速篩檢出糖尿病早期病變,及時擬定治療方針。

主要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川崎氏症,目前臨床尚無輔助技術可供應用,絕大多數都靠主觀症狀診斷,其檢測速度、精準度都有改善空間,對此高雄長庚醫院兒科部黃瀛賢主治醫師研發出創新川崎氏症之篩檢模組,此模組可協助醫護人員即時確認川崎症,避免患者變成重大傷病之心臟病兒童。

盛行於各國的中耳炎,不僅是使用抗生素最多的疾病,同時也是兒童手術的成因之一,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也是長庚大學專任臨床教師陳錦國副教授表示,該團隊研發的中耳積水診斷系統,利用以超音波從外耳乳突位置偵測積液,並結合獨特演算法,這種非侵入作法可縮短檢查時間,並不會受到耳膜破洞、耳道狹窄、病患不配合等影響,可提升中耳炎治療品質。

另一位將超音波技術應用於精準醫療的專家是長庚醫院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陳嶽鵬助理研究員,代表高軒楷醫師團隊分享其「智能醫院超音波影像辨識系統」可作為幼兒髖關節的輔助辨識,醫護人員只需使用手持式超音波設備,系統內的AI深度學習演算模型,可快速找出幼兒髖關節位置,並產生量測結果、髖關節發育等級與報告範本,成為幼兒髖關節的聽診器。

精準醫療百花齊放 台灣發展深具潛力

免疫疾病的治療成效,常受不易診斷與追蹤兩大因素影響,對此陽明交通大學資訊與工程學系曾意儒副教授,研發出以免疫標記及視覺化方式,建立免疫疾病輔助判讀模型。此模型以圖像化方式呈現於輔助判讀模型,協助臨床照護人員直覺了解檢驗結果與疾病狀態的變化。

病患跌倒往往容易帶來各種後遺症,目前智慧病房系統雖有影像感測功能,但仍無法精準偵測病患狀態,長庚大學電機系林文彥教授所設計的系統,將慣性運動物聯感測模組應用於病床跌倒偵測,透過已獲發明專利的加速規傾角感測演算法與藍牙通訊模組,精準、即時偵測病患動作,再搭配各種警報機制,預防跌倒機率。

植入人工水晶體是目前治療白內障唯一而有效的方式,臺大化工系陳賢燁教授團隊研發出的「新型可調控光學特性及生物功能人工水晶體」,採用氣體製程鍍膜封裝液體技術,同時具備光學操控與生物功能性兩大特性,具備容易達到肌肉調節焦距能力、極佳生物相容性,且可避免光學所造成的干擾,接下來將積極展開產品商業化腳步。

化療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方法,不過現在化療藥物的給藥是以臨床指南為導向,而非根據個體患者的需求量身定製,導致一線化療對20%~50%的癌症患者無效,台大物理系董成淵教授的「快速精準個人化化療用藥預測平台」透過自動化組織切片類器官處理、培養、候選藥物敏感性之測試術解決此問題,可於6天內為臨床醫生提供化療藥物敏感性結果,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傳播力強大的新型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CoV-2,直至今日全球感染人數已達6.25億,死亡人數高達657萬人,對此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陳建甫教授研發出具備快篩、高通量靈敏檢測特色的攜帶式傳染病分子診斷系統,此系統的小體積、檢測結果快速呈現、友善操作設計、可視化數據分析與可變更引子擴展檢測能量等特色,可大幅降低使用門檻,並因應檢測目標機動性變更,大幅提升醫護機構的檢測能量。

除了各團隊的研究技術成果分享外,「精準醫學與智慧科技技術分享媒合會」的媒合服務,邀請多位產學專家就健康福祉與疾病預防、精準檢測與治療、遠距醫療與精準照護、醫療資訊及其他等四大主題介紹研究成果,於會場中也展出31組研究技術的簡介海報。當天活動同時也提供技術團隊代表人與業界廠商完善的對接管道,安排1對1媒合洽談,從此次盛會的榮景可看出台灣精準醫學與智慧醫療深具發展潛力,在產、官、學、研各界的全力投入下,未來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