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是一門好生意 台達電海英俊:8大廠發揮影響力、眾小廠結合夥伴力
無論是政府或企業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刻不容緩,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聯合國變遷小組IPCC發布的科學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風險已迫在眉睫,同時這也攸關企業生存契機。 對此,海英俊指出,氣候變遷問題為全球議題,台灣政府也很清楚淨零碳排積極與否將會影響台灣各廠對外的國際貿易,現在貿易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台灣各界若在減碳方面不夠積極,也會遭國際夥伴抵制。面對台灣目前的減碳困境,全台平均每
友達投入智慧減碳 與供應鏈聯手對抗氣候變遷
面板大廠友達光電表示,正式成為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會員,同時也是全球顯示器製造業中首家承諾於205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的企業。友達同時也號召價值鏈投入深度減碳,希望攜手關鍵供應商在2030年前達成減碳20%目標。 友達指出,秉持環境永續的責任,友達亦是在全球公信力審查通過的科學減碳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s;SBT)基礎下,逐年降低碳排總量,
區塊鏈技術量化納米比亞綠色氫氣計畫成果
分散式氣候資料供應商dClimate跟納米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Namibia)與納米比亞政府合作驗證該國碳衝擊與永續措施,將建立基於原生區塊鏈(blockchain)的登記與驗證系統,以量化納米比亞境內綠色氫氣(green hydrogen)計畫的碳減量額度、碳排放、碳封存。 根據Smart Energy International報導,納米比亞擁有豐富的太
元宇宙來臨 資料中心轉型發展5大趨勢
元宇宙成為近幾年新興趨勢,加上疫情帶動全球各產業數位轉型,推升企業對雲端服務、數據分析的需求。為了因應虛擬環境對數據蒐集、運算與分析需求,資料中心朝向邊緣-雲端化、密集化與綠色發展。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許梅君指出,雲端資料中心產業發展趨勢有五大關注重點:加速數位化、能源消耗、永續發展、重要性提升、功能導向的小型資料中心與邊緣運算。 首先,因疫情提升遠距辦公需求,企業加
以數位分身研究航空業氫燃料化基礎建設可行性
Protium與Siemens Process Automation合作開發新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並據以建立飛機的綠色氫氣(green hydrogen)基礎設施的數位模型,探索最佳化系統設計的相關決策、模擬與最佳化實際效能表現、減少高成本原型製作,加速快速氫氣補給技術的設計與測試。 根據The Manufacturer報導,飛機產業綠色轉型先鋒Pro
台灣永續峰會睽違3年登場 恰逢大停電能源轉型成焦點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55%人口聚集於都會城市,城市的高速發展雖帶來繁榮,但也面臨各種挑戰,像是能源需求與交通量的增加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台灣西門子與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昨(3)日共同舉辦台灣永續峰會,探討全球大趨勢下刻不容緩的城市轉型與升級議題。 台灣永續峰會連續十年舉辦,持續關注城市永續發展議題,今(2022)年除邀請到德國模範智慧城市達姆施塔
機械業今年「處處是商機」 智慧服務成各家主菜
睽違三年,工具機實體展於二月底圓滿落幕,這是首次台灣兩大工具機展首度攜手舉辦聯展,在目前入境管制仍未解禁、少了國際與會者的情況下,「TIMTOS x TMTS 2022」一連六天還是吸引了線上線下超過4萬人參與,參展廠商更是接單不斷,捷報頻傳。 而從此次展會中也釋出許多訊息,展望未來,大廠不約而同抱持正面看法,樂觀看待2022年景氣;而工具機業者近年轉型有成,業界觀察,本屆展
愈早布局愈有競爭力 KPMG:ESG成企業估值指標
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各國喊出淨零排放目標並推動減碳相關立法,在法令、供應鏈、資本市場及產品競爭要求下,企業的減碳壓力日益增加,「ESG」一詞也在近年成為企業顯學。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KPMG Sustainability Consulting)副總經理王竣弘指出,淨零碳排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轉捩點,其中來自金融資本市場的壓力最快也最迫切。 王竣弘舉例,當企業在向銀行借/
ESG人才不好找 企業尋找數位化減碳管理
根據安侯建業(KPMG)發布的《2022全球製造業展望》調查報告,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氣候變遷、地緣政治等因素,全球製造業高階主管、CEO比以往更關注「雙重轉型」目標:數位轉型與ESG議題。製造業是台灣經濟發展主力之一,不少企業也希望加速發展ESG,以因應迫在眉睫的減碳目標進程。 在COP26會議上,各國訂下2030年需達成碳排減半的階段性目標,原物料大廠像是化
比爾蓋茲基金會投資Antora協助重工業能源轉型
能源儲存新創公司Antora已獲得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與風險投資人Chris Sacca的Lowercarbon Capital投資,未來將透過熱電池技術推動工業流程的減碳發展,協助重工業完成能源轉型。 據CNBC報導,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與Lowercarbon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