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Gestures借力AI 提升以鏡頭為基礎手勢辨識科技
動動大拇指就能打開車門,在機場不必碰觸自助報到機就能完成手續,這些都不再只是電影情節,而是現代科技可以實現的事。加拿大新創公司Motion Gestures將鏡頭為基礎的手勢辨識科技帶到不同產業,革新現代社會中的使用經驗。 Motion Gestures於2017年由Kashif Kahn和Arash Abghari成立,利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替鏡頭為基礎的手
矽谷新創Expedera專訪/當世界更「智慧」 AI加速晶片IP商機有多大?
美國人工智慧(AI)加速器IP新創Expedera在2021年底成功完成A輪1,800萬美元的募資計畫,將加速產品開發與市場拓展,以滿足市場對深度學習加速(DLA)晶片IP的強勁需求。DIGITIMES專訪Expedera技術副總裁馬志華(Siyad Ma)與行銷副總裁Paul Karazuba,了解Expedera眼中的市場趨勢以及市場拓展計畫。 問:Exp
汽車進入智慧化時代? AI於自駕、座艙中的應用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預測,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車(簡稱自駕車)市值將上探420億美元,而部分實踐自動化、智慧化車輛將佔整體車市的12.4%,而直至2035年止,預期該智慧化車輛市場規模將持續呈倍數成長,智慧化、自駕化在汽車產業將成為不可逆的發展趨勢。 欲討論人工智慧(AI)於車載方面應用,則不可不提及此三大方向:首先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衍伸出的Level 5以
拿下歐美共享平台訂單 正崴以「輕型二輪車」搶攻市場
台灣自1990年代起便享有「自行車王國」之稱號,直至2002年,共有11間主要自行車零件廠,包括台廠、外商及中國台商在內,成立台灣自行車產業聯盟(A-Team),並在當時工業局、中衛發展中心的協助下,導入豐田汽車(Toyota)自動化、即時生產(JIT)模式,促使台灣自行車產業朝向高值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打造如捷安特、美利達等國際知名品牌。 近年來,二輪車電動化及移動共享化趨勢
腦波認證的健康美麗 腦科技應用從臉皮到陸地
結合腦神經科學與IT科技的腦科技(BrainTech),已經應用在運動員訓練、化妝品推薦、駕駛安全裝置等商品或服務的開發當中。 日經新聞(Nikkei)、朝日新聞(Asahi)等報導,化妝品與日用品廠商資生堂(Shiseido),在主力產品Maquillage的產品包裝中的說明書裡表明,這項彩妝產品透過腦科技等科學研究,能讓人直接感受到美麗與舒適。 資生
火線話題:從企業內部孵化未來:Walmart的Store No8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於1962年成立並開始擴張。Walmart建立了一種新型連鎖零售店的商業模式,直接從大型生產商那裡購買商品然後直接銷售給消費者。這種跳過盤商的做法,使其能獲得較高的商業中介利潤,Walmart對供貨商的強大購買力和自身強大的物流能力加大了這利潤。 然而,1994年以網路書店起家的亞馬遜(Amazon)以嶄新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科技能力,取
賓士攜手博世 實測飯店自動代客停車服務
賓士(Mercedes-Benz)攜手博世(Bosch)在洛杉磯市中心洲際飯店(InterContinental Los Angeles Downtown)展示其自動代客停車技術。此智慧停車先導計畫使用了與智慧型手機App整合的賓士EQS及博世智慧基礎設施。智慧停車功能與所需基礎設施配合使用,能自動尋找車位並完成停車任務。 根據Electronics360報導,博世北美負責自
軟體定義汽車趨勢下的四大關鍵技術人才需求
「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議題近期受停電、氣候變遷影響,再次浮上檯面,此外第六缺「缺晶片」為眾所皆知。缺人才,也從短期問題變成結構性失衡,人才短缺問題實為刻不容緩。 面對全球電動車(EV)產業蓄勢待發,產業人士指出,汽車產業面對新四化:電動化、智慧化、聯網化、共享化的趨勢,也就代表著,將會有愈來愈多新能源動力系統發生;自駕與駕駛輔助系統也漸成熟;車聯網應用於交
二輪車智駕平台上線 Gogoro搶攻智慧電車服務商機
有鑒於電動機車的連結性與加值服務轉而變為市場需求主力,Gogoro於16日宣布推出具智慧化車載服務功能的移動平台:智駕電控核心(SSmartcore),搭載於其最新型電動機車Gogoro SuperSport智慧電車面市。 該智駕電控核心具備高強度運算、聯網能力,並整合Gogoro自行開發的電動車循跡防滑系統(TCS)、定速巡航模式,以及LTE遠端無線連網服務,未來亦將持續透
疫情讓城市更「智慧」 新創投資見端倪
當2020年疫情爆發,居家上班、遠距教學、衛星辦公室等形成熱潮,大企業從人口密集的都會區撤離,例如Panasonic把東京總部的一部分功能與人員,分散到關西的淡路島。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前景,一度不被看好。然而,對於智慧城市相關新創的投資,在2021年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最高水準。 CB Insights、日經新聞(Nikkei)等報導,疫情其實刺激了智慧城市的發展,包括網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