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構科技專欄:ESG 是不是一場騙局?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人權、多元包容等議題受到愈來愈多關注,ESG投資也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一股強勢趨勢。根據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統計,2021年第3季,全球ESG相關基金的規模達2.9兆美元。然而在美國,一股反ESG浪潮正在興起。
什麼是反ESG?
美國保守右翼近日批評ESG跟左翼熱愛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如出一轍,企業行為只要不夠政治正確,就等著被抵制。部分保守派政治人物、投資者和企業家認為,ESG投資是左派推動的政治正確運動,會限制企業自由發展、降低投資回報、增加監管成本和風險。他們甚至認為ESG只是投資者的一種藉口,藉由指責企業不夠「ESG」來抵制不符合他們價值觀的企業,如同激進左派的取消文化用以抵制不符合他們價值觀的名人言論一般。
反ESG浪潮與美國政局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一場縮影。最早可追溯到2021年11月,Tesla執行長馬斯克在推特上痛罵ESG是一項騙局開始。馬斯克作為「喊水水會凍」的超大型KOL,他的發言自然引發許多迴響。但事實上,在美國對ESG不滿的不只是馬斯克而已,長久以來ESG評比的標準不一,讓一些矽谷投資人和企業家也對ESG標籤抱著不信任和不滿。
反ESG的人在想什麼?他們有理嗎?
反ESG者認為,ESG評比標準缺乏統一性、透明度和可信度,ESG投資只會降低收益率、增加成本和風險;同時他們也擔心ESG會限制企業自由、創新和競爭力。
《經濟學人》(Economist)近期指出,ESG這三個字母已經變成炒作和爭議的縮寫,要求企業兼顧環境、社會、治理三者並且同時保持獲利難度太高,以至於大多數企業都只把ESG當成文案寫作大賽。而在左右派對立的美國,反ESG者也批評,ESG是左派人士執行政治正確和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指運用大眾輿論抵制不符左派政治理念的名人或企業)的手段,本質上是一種「覺醒資本主義」(woke capitalism),會削弱股東權利,扭曲市場,損害經濟成長。反ESG者也否認或淡化了關於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科學共識。
反ESG浪潮的影響
反ESG浪潮已經對美國的金融市場和政策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相關的反ESG運動正在影響投資者。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全球第二大的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在2022年12月退出淨零資產管理倡議(Net Zero Asset Managers, NZAM initiative),即便該公司本身已經承諾在2050年以前旗下投資組合要達到淨零排放。
Vanguard退出NZAM可以說是該公司在ESG投資界前所未有背信行為,這項決策與其公司自身的淨零承諾相違背,這點也讓投資人感到困惑。即便Vanguard表示這是為了讓投資人有更多自由可以選擇投資標的,外界普遍推論這項決策和美國政局共和黨派施壓有關。而BlackRock貝萊德投信,儘管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化燃料企業投資者之一,但由於廣泛提供ESG基金,BlackRock現在也成了共和黨派反ESG運動的主要攻擊目標。
在最近幾個月中,包括亞利桑那州、阿肯色州、佛羅里達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蘇里州、南卡羅來納州和猶他州在內的一些州已經從BlackRock基金中撤資,特別是佛羅里達州直接撤了20億美元,截至2022年12月,總撤資金額約為40億美元。從上述跡象中皆可以看出,美國反ESG浪潮是來真的,而且聲勢正在逐漸壯大。
台灣的企業應如何理解反ESG浪潮?
反ESG浪潮是一種對於永續發展趨勢與理念的挑戰與質疑。然而,面對美國極端政治產生的反ESG浪潮,台灣企業不應該被動,也無需恐慌,而是應該更深刻的理解,在全球化與數位化時代下,任何企業都無法孤立自己於社會與環境之外。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在1990~2000年剛被氣候科學家提出時,起初也被石油公司資助的遊說團體大量質疑,說服大眾全球暖化是一場騙局,他們宣稱科學家觀測到的平均溫度上升,只是地球正常的溫度起伏。而今天當氣候變遷的證據歷歷在目,人類存續受到日益增加的威脅,聯合國提出了ESG運動:相信我們能藉由企業自我規範,結合利害關係人的督促,共同努力來延續下一代人類的存續。國際針對ESG議題爭論不休的同時,國內企業更應該穩住心,專注做好永續轉型。永續轉型是一項複雜且艱難的議題,牽涉到公司內部治理文化轉變,因此更需要具備紮實觀念的領導人與強大溝通能力的永續部門。
此外,永續轉型也和數位科技息息相關,企業可以藉由自身擁有的大數據,透過數位轉型與數據科學來為企業的ESG制定可執行的策略,在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同時,規劃好未來的減碳路徑。櫛構科技提供企業從廠房設備至交通車輛全面性ESG永續碳管理平台,從碳數據收集、盤查到碳減量決策協助企業達到ESG減碳的目標。舉例來說,透過平台自動化的碳數據盤查,直接替企業組織自動計算交通碳排放與其佐證圖資,進而提供永續數據結果,大大節省企業組織80%人力成本及導入門檻。(本文由櫛構科技提供,DIGITIMES林佩瑩整理報導)
- 以SEED技術打造更環保永續的網路
- Axis與準線智慧科技攜手打造創新河川水位監測解決方案 落實生態永續發展的願景
- 東捷資訊推ACE王牌計畫 搶攻企業轉型商機添動能
- 伊雲谷獲永續獎項雙認證 數位韌性驅動永續發展
- 啟動Common Criteria產學合作 安華聯網攜手北科大培育台灣資安人才
- 裕富支持攸惜關懷協會 推動水電系計畫
- 裕融企業打造「文化共融 平權共享」公益精神
- 大同永續搶攻碳權商機 完成高價藍碳交易
- 麗升能源打造「綠電交易加速器」
- 宏電科技獲2024新北市友善家庭優質企業殊榮
- 英飛凌攜手 AWL-Electricity ,以氮化鎵功率半導體優化無線供電解決方案
- 新保經驗力挺農業ESG STORE 共創永續藍海
- 半導體龍頭攜手供應鏈推動ESG 引進配客嘉循環箱創三贏
- 英飛凌推出HybridPACK Drive G2 Fusion 將矽和碳化矽結合至電動汽車先進電源模組中
- 英飛凌加強與供應商在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合作並頒發「綠色環保獎」
- 台灣奧的斯智慧電梯 攜手中台灣創新科技引領城市綠色交通新趨勢
- 減碳包裝進駐國際淨零永續展 激發企業永續包裝新思維
- 大數據公司宣布加入 「2024 TALENT, in Taiwan台灣人才永續行動聯盟」
- 泓德能源首度支持運動選手 林郁婷勇奪奧運女子拳擊金牌
- 宏正榮獲天下永續公民獎中堅企業組亞軍 再度勇奪天下人才永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