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設備翻新 促使機房維運支出驟降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DForum0620

機電設備翻新 促使機房維運支出驟降

  • DIGITIMES企劃

機房基礎設施的生命週期成本結構
機房基礎設施的生命週期成本結構

2003年發布的「ASHRAE Application Handbook」,當中提到,一座資料中心的生命週期長達30年,若以生命週期總體持有成本而論,設計與建造僅佔10%,另外9成來自運轉與維護的70%、翻修與汰換的20%,因此機電設備的配置考量,應是儘可能縮減高達7成的運轉與維護支出。

今時今日,企業資料中心正面臨了諸多挑戰,一方面是每分鐘的停機時間,可能為企業帶來難以逆料的巨大損失,所以必須提高可用性,二方面則是隨著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的普及,因而衍生密集增加的網路應用程式需求,因此必須致力營造高擴展性,三方面礙於油電雙漲趨勢驅使能源成本增高,企業主已難以容忍每年動輒1~2成的能源開支增幅,所以需要提升電源性能與效率。

正因如此,逐步朝向「Bronze」、「Silver」甚或「Gold」等級的PUE(分別對應1.67~2、1.43~1.67、1.25~1.43等級距)、DCiE(分別對應0.5~0.6、0.6~0.7、0.7~0.8等級距)等目標邁進,已是所有企業機房管理者,不容迴避的使命。

但此時說來容易,做來卻不簡單,因為意欲兼顧上述提及的可用性、擴展性、電源性能與效率,又得因應企業資料中心生命週期TCO考量,必須設法降低諸如工資、電費、水費或燃料費等巨大開銷,無異是在處處矛盾、碰撞中找出平衡之道,確實存在相當難度。

可調式設計 降低機房維運支出
唯今之計,便是儘可能在機房機電設備上,採取「可調式設計」路線。以空調系統為例,諸如變頻、變風量、變水量等特質,容或會導致設備初始採購成本增加,但持平而論,這部分再怎麼增加,影響的不過是生命週期總體持有成本的10%而已,如果為了斤斤計較這屈屈10%,便可能加重日後運轉與維護成本負擔,且影響幅度高達70%,何者該省、何者不該省,企業即使未撥算盤,也理應一目瞭然。

延續上面的空調系統之例,如果走可調式設計,則當伺服器的工作負載出現變化,空調主機便會在第一時間調整送風量、送風溫度,緊接著風扇轉速跟著變動,最後連水泵也隨之加入變頻行列,如此一來,即可確保資訊設備隨時獲得恰如其分的冷卻效果,不會過多、也不會過少,既能省電、又可充分滿足IT運作需求,此即可謂創造最佳化機房節能及散熱效果的理想途徑。

展望未來,企業機房設計應當如何調整?首先從「機房空調」開始說起。前一章節提到,CFD流場模擬已成為綠色機房重要環節,所以在選擇適當空調設備,少不得需要先歷經這一步,只因空氣流場不對,任憑添加再大的空調負載噸數,往往也是做虛工,甚至導致散熱效果弱化損及資訊設備的正常運行,做了CFD模擬後,即可依據氣流分布角度,看是要調整機櫃擺設方位,還是添加一些隔板,利用最省時、省力又省錢的方式,先把基本盤顧好;有業者透露,可別輕易小小的改變,有一實際案例,在機櫃擺設調整前,空調負載動用到1,200噸也不夠,主機還是因為機板過熱而燒燬,但稍事調整後,噸數需求驟減為30,且再無任何主機散熱不良的事故,一來一往之間,差異著實巨大。

機櫃式空調 讓機房冷卻難題迎刃而解
接著進入機房空調系統的選擇議題,專家建議,用戶可跳脫傳統上或下送風式的集中式空調思維,評估選用列間?機櫃式空調,將空調系統直接嵌入機櫃,為何要做如此轉換?主要是因為,傳統集中式空調有諸多侷限,譬如其風扇轉速是固定的,用戶無法根據白晝或黑夜運算負載之不同,而施行不同的運轉容量,此外,因為送風距離過長,導致系統恆常需要送出最大風量,再加上流場也過長,長期送風容易造成風車耗損,且便即已設置了冷熱通道,仍不可免俗會有混風問題。

諸多缺憾,唯有透過機櫃式空調能一次化解,因為它就近為特定標的提供冷卻,所以擁有控制風量的彈性,將足夠的冷風送進機櫃即可,無需過量。

此外,專家也建議可運用間接冷卻的思維,評估採用水側自然冷卻節能系統,當機房的外界環境溫度較高時,可一如往常使用冰水機提供冰水,然而當外界環境溫度下降時,就不妨巧妙運用板式熱交換器來達到降溫效果,如果擔心降溫效果不夠,也大可利用冰水機及板式熱交換器同時供應冰水。

當然不可否認,以冰水機而言,要供應一般情況所需之攝氏7度或5度冰水,消耗的電力幾乎相同,援引外部自然冷卻的迫切性似乎不大,但不少人也許忽略一點,低溫的水容易產生結露現象,但如果結合水側自然冷卻節能概念,冰水機的供水溫度即可調高到10%以上,不僅有助於杜絕結露,也能有效降低冰水主機的耗電量。

曾有人試算過,綜觀一座資訊機房的能耗分布,廣義的空調系統佔比大概在40~50%,比重相當高,但其實若進一步細究,可以發現空調機組(CRAC)佔比約在10%出頭而已,其餘30~40%都落在冰水機組(Chiller)之上,所以如果能設法降低冰水機的能耗,對於壓低PUE必能產生極大助力。

模組式UPS 提供隨需擴展彈性
除了機房空調外,機房電力亦是頗值得改善的一環,然畢竟電源堪稱企業機房的生命中樞,既要追求穩定、又要講究節能,所以最適合採用的電力保障系統,即是具備低損耗、高效率等特質的UPS設備。以現況而論,一般三相式AC-AC不斷電系統,滿載最佳效率約介於90~92%,此乃將市電從交流轉成直流、進入電池後再逆變為交流之電力品質確保過程,所必須犧牲的電力耗損(8~10%),但當UPS將電力輸出送進配電櫃(PDU),除了大約會產生1%左右的配電損失外,也會因變壓器而形成1.5~2%的耗損,最終送進Server PSU時,又無可避免再形成10%耗損,所以這段供電過程的總體電力耗損幅度,恐怕逼近20%水準。

惟一旦轉而採用高效率的三相AC-AC不斷電系統,在UPS端的轉換效率便可來到95%以上,至少能減少3~5%電力耗損,別看幅度小,一年下來積少成多,反應在電費帳單上的撙節效果,也是相當可觀的;更何況,現今市場上也有業者開始提倡更為「另類」的UPS型態,一種採取旁路式設計,將市電直接輸出負載端,本身不再做交直流或逆變等轉換,另一種則是直接訴諸380 VDC DC供電,雖然仍有轉換需求,但UPS端耗損幅度可限縮在3~4%以內,真正的好戲是在末端Server PSU,直接吃進直流電,免於進行AC/DC轉換,所以在使用端可減少約2%的電力耗損。

只不過,當大家竭盡所能減少電源轉換過程的耗損,似乎忘記了,其實再高的效率,也不可能恆常發生,多數時間的UPS負載大概落在30%上下水準,僅能對應到效率相對較差的一段曲線,所以為了要進一步提高節能效果,又不能損及資訊設備的正常運作,別無他法,就是設法讓UPS負載率提高,此時便可思考選用模組式UPS,利用單一設備作並機、也就是容量堆疊。

如此一來,即可確保UPS使用率維持在較高曲線,初估可提升到50%上下水平,更重要的是預留了日後隨需擴展容量的空間,連帶壓低了初始建置成本,也因而形塑了N+1備援環境,可因支援熱抽換而容許免停機進行檢測、維護,這對於符合Uptime Tier 3等級的可維護性目標,也具備推波助瀾的效果。

當然,除了善盡電源規劃外,電源管理亦十分重要,企業可搭配使用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CIM)解決方案,藉以滿足即時PUE的監測與追蹤、歷史PUE查詢等雙重需求,為機房節能及散熱,扎下厚實的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