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地理與環境限制 蘇花改植入5G基因化身科技路廊
台灣東部海岸線綿長,蘇花路廊為目前台灣東部唯一現存的南北向主幹道,但由於地理與環境的限制,交通方面容易在尖峰時段壅塞,而網路傳輸方面也常常遇到短暫斷訊的情況,因此即便「智慧交通」口號已經高喊多年,但在此仍遇到不少阻礙。尤其,近年疫情不僅嚴重衝擊台灣觀光產業,交通運輸營運狀況也受到波及。 交通部偕同電腦公會推動「5G帶動智慧交通技術與服務創新及產業發展計畫」,其中「5G整合AI
NVIDIA:邊緣運算加值 ICT業應化痛點為解決方案
NVIDIA業務副總經理林敬祖表示,要發展邊緣運算,伺服器運算效能要能即時處理眾多AI模型,與5G低延遲通訊相輔相成,並加速產業應用落地,台灣ICT業者應發展軟體加值,將產業痛點轉化出解決方案。 林敬祖與NVIDIA資深經理戴宏展參與「SaaS-In-Chip X 服務賦能」論壇,分享邊緣運算的趨勢及對台灣產業的意義。 林敬祖表示,台灣ICT產業的優勢不
智慧化生產成標竿 ABB直流快充電樁製造基地產能倍增
ABB E-mobility 日前在義大利Tuscany區的 Valdarno開設集團迄今最大的直流(DC)快速充電樁生產基地。據悉,全系列ABB直流充電解決方案將在該生產基地生產,支持所有運輸部門的電氣化。 ABB E-mobility 已經在超過85個市場銷售超過68萬支電動汽車充電樁,對Valdarno工廠的3,000萬美元投資,意味著產能在過去2年中增加1倍以上, V
米其林輪胎轉型 發展氫燃料電池系統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為657.6萬輛,預期2025年達到2,964萬輛,將帶動電池裝機量倍增。 輪胎大廠米其林(Michelin)為因應全球趨勢努力轉型,規劃出4R計畫,非別對應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可循環(Recycle)、再生復原(Renew)。 除了在輪胎本業方面,米其林近
不受市景影響 車用持續帶動和勤精機業績成長
近期市場普遍對於下半年景氣抱持著反覆的態度;不過仍有部分業者在車用等領域的帶動下,對第3季甚至下半年依舊隨持著正面樂觀的看法。 高階精密沖壓大廠和勤精機表示,先前受中國封控影響的遞延出貨加上新訂單出貨,拉動6月營收成長,特別是美系電動車業者等主要客戶穩定增量,包括建築工程用結構件、重卡零件、美系電動車剎車零件等新品出貨成長,以及門鎖平台件海外新訂單出貨暢旺等,均為營收成長主因
專攻空氣偵測 WeavAir期助企業減少病毒與細菌傳播
加拿大空品分析新創公司WeavAir的創辦人Natalia Mykhaylova在攻讀博士期間就以空氣指標和空氣汙染議題為研究主體,於2017年成立了WeavAir,提供客戶空氣指標分析與改善的解決方案,目標客戶涵括旅宿、零售、交通運輸、商業、物流、工業業者等,偵測營業場所或工廠中看不見的汙染,協助提升環境維護效能與能源使用效率。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WeavAir也因應推
數據為王時代 台灣大車隊如何打造新生活服務生態圈?
「台灣大車隊如今不再是交通運輸產業中的一環,而是以數據驅動的科技服務公司。」移動服務產業人士道出這句話,顯示台灣大車隊董事長林村田接下車隊近17年,全公司進行轉骨後的結果。 據了解,台灣大車隊穩站計程車業者市佔第一,達24 % ,全台車隊人數2.2萬人,每年服
依場域特性建構充電設備 裕電攜京站實踐停車即充電
裕電能源以「停車即充電概念」布局電動車充電樁營運市場,近年積極尋找與車主日常生活相關的生活場域,建構適合場域特性的充電設備,2022年4月下旬宣布以「綠電、綠能、綠美學」之品牌概念,攜手京站時尚廣場打造同時具備快充與慢充的「YES來電電動車充電站」。裕電能源表示,目前該充電站有1個DC直流快充充電樁、4個AC慢充充電樁。此外,裕電宣布2022年5月將會結合環保概念,把理念化為實際行動。
Asimo功成身退 Honda機器人策略轉向阿凡達化
從2000年起,日本汽車大廠本田汽車(Honda Motor)的人形機器人,Asimo,就是本田先進科技的活招牌,且本田也不斷改進其設計,目前展示的最新世代在2011年公開,直到2022年3月31日最後一次展示,Asimo的歷史終畫上休止符,由遠端遙控的分身機器人,Honda Avator Robot,取而代之。 本田要讓Asimo退役,而非沿用這名號繼續改進,最重要原因在自
疫情讓城市更「智慧」 新創投資見端倪
當2020年疫情爆發,居家上班、遠距教學、衛星辦公室等形成熱潮,大企業從人口密集的都會區撤離,例如Panasonic把東京總部的一部分功能與人員,分散到關西的淡路島。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前景,一度不被看好。然而,對於智慧城市相關新創的投資,在2021年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最高水準。 CB Insights、日經新聞(Nikkei)等報導,疫情其實刺激了智慧城市的發展,包括網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