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攜手冰島新創 推動綠色氨能技術
富士通(Fujitsu)正與冰島新創Atmonia合作,透過超級電腦「富岳」強大的運算力,共同研發製造綠色氨能所需的關鍵原料、觸媒和技術。只需一個貨櫃大小的機具就能生產的氨能製程,將可成為富士通超大型資料中心的備用能源,甚至慢慢取代當前相對不穩定的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為輔的供電結構,成為未來超大型資料中心的主要供電來源。 據The Register報導,雙方的合作將由Atm
上雲易但治理難 IBM:企業多雲混合架構已成主流
在數位轉型浪潮及COVID-19(新冠肺炎)推波助瀾下,企業採用混合雲或多雲架構已成主流趨勢,但不同產業仍有不同考量,導致某些產業轉型速度相對緩慢。台灣IBM諮詢合夥人林翰接受電子時報專訪,談論企業雲轉型的痛點,以及IBM如何透過B2B諮詢鞏固自身優勢、與前三大雲廠商競合。 雲的誘因 IBM於2021年調查全球28個產業
新加坡量子新創Entropica Labs執行長Tommaso Demarie 用量子技術提供複雜問題最佳解
新加坡量子運算新創Entropica Labs是新加坡政府創投SGInnovate投資的深科技新創公司之一。作為獲得新加坡以政策和金融生態圈大力支持的量子新創,Entropica Labs下一個成長動能將來自哪裡? DIGITIMES趁該公司獲時代基金會邀請來台參加COMPUTEX 2022的間隙,專訪了共同創辦人兼CEO Tommaso Demarie,了解該公司的量子計算解決方案以及該科技的未
超級電腦助攻 富士通理研合作改善AI藥物研發速度
針對藥物研究耗時日益拉長,與新疾病在全球化下的快速傳播,日本在2010年代積極推動AI藥物研發技術,目前雖有一定成果,但也陷入多頭馬車的浪費投資困境,因此2020年代除政府糾集藥廠合作外,日本IT大廠富士通(Fujitsu)與日本國立研究機構理化學研究所(Riken),也展開AI合作。 根據富士通2022年5月17日發布消息,這次新藥研發用AI技術的合作,是將富士通專門處理複
中國推動東數西算 打造中央資料中心系統
中國於2022年2月宣布啟動「東數西算」大型基礎建設工程。這項工程預計在2025年前完成,目的是將中國東部地區不斷成長的資料運算需求,轉移到地廣人稀但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進行處理。 據TechNode報導,中國新推動的「東數西算」項目,反映了運算與資料處理基礎設施從中國東部轉移至西部的趨勢。這項大型工程計劃在京津冀、長三角、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成渝、粵港澳大灣區等八個區域
雲端代工廠現身 台灣AI創新生態系萌芽
40年前政府主導台灣成立新竹科學園區,工研院技轉成立聯電、台積電,開創了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的序幕。時至今日,AI幾乎已無所不在,台灣能不能在軟體與AI技術上也開創新的可能?科技部幾年前已經有了答案,在政策支持下,AI創新生態體系正在萌芽中。 政府幾年前提出「AI科研戰略」報告時提到,台灣有幾十年的資通訊研發與製造經驗,應該結合本土廠商的力量,建構出優異的超級電腦和雲端平台,讓產
用量子運算演算法開發更有效率的下一代電池
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攜手離子井(trapped-ion)量子運算領導製造商IonQ,運用量子運算演算法開發更有效率的下一代電池,雙方將合作建立大型、先進的電池化學模型,在量子電腦上執行以模擬氧化鋰的結構與能源,為改善鋰電池的成本、性能表現、安全性奠基。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更好的電池技術可提升電池效率、降低製造成本,為促進電動車發展的關鍵之一,而
LINE開發者大會登場 大玩元宇宙、展示技術進展
LINE台灣於19~20日舉辦年度開發者大會LINE Techpulse 2022,本次首度以全線上並於LINE Music LIVE串流直播。本屆大會著重元宇宙(Metaverse)主題,並建構虛擬場館與應用AR技術,更有講者於化身LINE虛擬分身(Avatar)進行演說。而本屆開發者大會主要亮點有四,分別為人工智慧(AI)、數位金融、外送服務與行銷科技(MarTech)。
疫情加速科技普及 國研院國網中心角色日益吃重
延燒近兩年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即便疫苗已經問世接近1年,但在產量有限、病毒持續變種下,這波疫情至今尚且看不到終點。全球疫情大爆發期間,可觀察到民眾對行動網路的依賴日深,是支撐居家辦公、線上購物、居家學習的重要關鍵。 第二個科技則是各種雲端服務,許多企業為因應居家辦公需求,開始引進各種線上會議、協作平台等智慧服務,將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日常。
高速運算與數位科技 迎向後疫情新日常
2019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不光對全球經濟帶來極大衝擊,也對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面向,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進入運用數位科技加速轉型的新常態。 在後疫情時代中,無論工作型態、日常生活、產業轉型等改變,許多專家均認為已無法回到過去模式,也凸顯出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科技正扮演因應變化的重要力量。 致力於提升台灣高速計算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