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發展優勢何在? 產業鏈高度信任是關鍵
工研院29日舉辦AI人工智慧產業論壇,廣邀官、產、學界專家以全球趨勢、台灣優勢以及技術進程為題,進行系列演講及對談。 人工智慧(AI)自2016年電腦圍棋程式AlphaGo問世後,發展至今已逾5年。前Google台灣總經理、現任Appier及iKala獨立董事簡立峰於演講中提及,過去沒有一項技術可於5年之內暴風成長,以跳躍式的發展席捲資本市場。 2021
Google辦公室部署機器人 驗證非結構化環境作業
Alphabet旗下試驗性質的X實驗室聚焦於研發一般用途的學習機器人,2021年11月19日宣布約有超過100個由其日常機器人計畫(Everyday Robots Project)團隊開發的原型機器人將進駐舊金山灣區的Google園區,驗證機器學習讓機器人也能在住家與辦公室等非結構化環境作業。 據The Verge報導,這些原型機器人具備靈活的手臂、輪子、多用途抓夾、支援機器
金融成氣候變遷改革核心 科技業如何接招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中,金融首次成為重要研討對象,顯示該產業在經濟轉向淨零(net zero)上扮演要角。會議不乏科技業高階主管與環境專家,與會者談論到私營部門如何幫助加快邁向淨零的過渡期,以及數據和綠色科技在氣候變遷方面的重要性。 據Finextra報導,Alphabet財務長Ruth Porat強調公、私部門之間合作的重要性,而數據就是促進變革的動力。Po
縮短物理距離之後...元宇宙科技背後的雙面刃
Mark Zuckerberg宣布將Facebook改為Meta,由Meta作為Facebook的母公司,宣告元宇宙(Metaverse)時代正式啟航,相關產業及供應鏈包括Google、NVIDIA、鴻海、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無不為此沸騰,但在擁抱元宇宙之前,技術以及人身隱私可能更需要被注意。 元宇宙一詞首先出現在1992年尼爾史蒂文森 (Neal Stephenson)的
台電彰化雲端資料中心 助精準掌握綠能發電預測
全球暖化趨勢嚴峻,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愈演愈烈,已經對人類社會及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衝擊,歐盟率先推動2050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的目標,已有128個國家跟進,歐盟並預計2026年實施課徵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歐洲企業逐步推動購買碳配額(Carbon Allowances),做為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而採取的碳市場機制,全球製造供應鏈必須採取
KKBOX Group更名KKCompany 三管齊下擴大市場
媒體科技集團KKBOX Group於25日宣布,正式更名為KKCompany。從集團化營運以來,KKCompany持續拓展旗下多元產品線與海外布局,串聯旗下聲音社群KKBOX、串流影音KKTV、串流科技KKStream、內容新創加速器KKFARM與娛樂展演KKLIVE,期盼完善媒體科技版圖,協助更多內容創作者擁抱科技。 KKCompany執行長林冠羣 指出,200
瑞基海洋生物科技力拚自動化、數位化 迎向PCR檢測大商機
創立於2004年的瑞基海洋生物科技,聚焦於核酸檢測(PCR)試劑與相關儀器的研發,將原本需要在實驗室進行的PCR檢測可以帶到現場運用;透過長年的精進與淬鍊,瑞基的檢測儀器越做越輕巧,不論在配置或操作上也愈來愈便利,使得從未受過專業實驗室訓練的蝦農、畜牧業者,都能隨時隨地做檢測,迅速確認蝦、雞、豬或牛等動物是否帶有病原菌。 「瑞基最厲害的地方,在於擁有平台技術,一樣的機器,轉換
內容產業回歸市場需求 OTT服務是下場決勝點
過往看似壁壘分明的不同媒體,在數位時代隨著各項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OTT等網路平台的崛起,已逐漸打破界線,成為一個整體的『內容產業』。因此,希望透過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的成立,就是期望以整合思考方式,促進各內容產業會員間交流,達成水平與垂直性的多重整合,找到台灣內容產業的新動能。 在OTT服務下 市場競爭關係已進入白熱化
犀動智能看中自然語言產業應用 跨入飯店場域搶先機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更為普及在不同領域與應用當中,AI技術所包含的各細項應用的商機也更為發酵。其中,自然語言理解的技術門檻相對高,然卻能夠支援諸多應用與服務,Google、亞馬遜(Amazon)等業者皆積極投入優化這塊服務,期盼提升理解準確度。 創立於2018年底,台灣新創犀動智能(Aiello)為亞洲地區極少數專注於自然語言技術的新創團隊,旗下主要分為兩大業務,一為針對
企業減碳是越級打怪? 業者:需仰賴數位治理
歐盟於日前正式宣布,將在2023年起進行進口商品碳排放申報,並自2026年開始正式啟動碳邊境稅制(Carbon border tax),針對「碳密集型產品」如電力、水泥、化學肥料、鋼鐵、鋁等重工業材料率先實施,爾後不排除針對其他商品的碳排管制。除歐盟外,近期美、中、日、韓等與台灣進出口來往慎密的國家,皆有針對碳排交易立法的進程與傾向。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與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合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