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資料推波助瀾 儲存設備商機暢旺 智慧應用 影音
藍牙技術聯盟
ST Microsite

巨量資料推波助瀾 儲存設備商機暢旺

  • DIGITIMES企劃

企業用戶可藉由NAS供應商的App市集,搜尋並安裝所需應用程式,讓NAS不僅是儲存裝置,同時具備多元應用價值。QNAP
企業用戶可藉由NAS供應商的App市集,搜尋並安裝所需應用程式,讓NAS不僅是儲存裝置,同時具備多元應用價值。QNAP

前言:
研究機構預測,時至2020年,全球累計資料量將達40ZB,較諸2010年初估算值,足足成長50倍,等於每隔兩年就翻一倍;意謂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數位銀河時代,正在你我身旁上演,因而衍生莫大的巨量資料分析商機,更帶動儲存需求水漲船高。

本文:
曾有人做過統計,每天在地球中,上傳至YouTube影片共計103,680小時,亞馬遜售出商品達440,640項,谷歌(Google)提供的搜尋服務達500萬則,阿里巴巴集團因網購交易產生1,200萬個包裹,臉書(Facebook)處理25億則發文。

具備橫向擴展利基的叢集式NAS設備,是頗能契合巨量資料應用情境的儲存架構,因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Tweak Town

具備橫向擴展利基的叢集式NAS設備,是頗能契合巨量資料應用情境的儲存架構,因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Tweak Town

上述數據,並非強調相關業者的事業興隆,而是象徵資訊爆炸的時代已經來臨。這些生生不息的資料,箇中多蘊含消費者的行為與好惡,具有深厚分析價值,那怕一家再小的公司,只要懂得從數據裡頭淘金,都可能繁衍出憾動市場的創意,從而躍升領導廠商;正因如此,近幾年巨量資料分析議題趨於火紅,甚至與當紅的雲端運算等量齊觀。

但不可諱言,當企業機構亟欲靠巨量資料(Big Data)發財,光靠現有IT系統是不夠的,必須為此進行相關系統的優化與擴充,勢將無可避免加重IT基礎架構的負擔,需針對3S設備-伺服器(Server)、網路交換器(Switch)及儲存裝置(Storage)加碼投資;根據研究機構預測,若以2012~2015年為週期,則企業對於3S投資額度的增長趨勢,以儲存最為顯著,是唯一複合成長率逾四成的項目。

為何想做Big Data,就得加碼部署儲存設備?道理很簡單,爆炸性增長的資料,都需要善加保存,以利後續進階分析,既然要保存,勢必得佔用龐大儲存空間,然而綜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桌機、筆記型電腦等等個人裝置,卻隨著機種愈趨短小輕薄,以致於內建儲存容量愈來愈小,因此偌大的儲存空間需求,絕非倚靠個人裝置來滿足,而是落腳於機房儲存設備裡頭的硬碟!

具靈活擴展彈性 Scale-Out NAS逐成寵兒
論及巨量資料應用,其賴以挖掘商業價值的數據來源,通常指的是並未被標註、且以檔案為基礎的非結構性資料,一直以來,這些資料多不在企業資料中心管理範疇內,如今通通加以納管,最顯而見的衝擊,就是資料量較過往大增逾十倍,無怪乎如前所述,會加重IT基礎架構負擔;在此情況下,企業必定會竭盡所能降低IT支出,譬如實施虛擬化及雲端運算技術,以提升IT資源的使用效率。

而當企業邁向雲端應用,就必須滿足虛擬化環境下的大量複製與鏡像需求,亦將對儲存系統構成沈重負荷,此時企業基於成本考量,絕無可能會傾向以昂貴的FC SAN設備,來應付巨量資料管理、雲端儲存等龐大需求,因此支援橫向擴張(Scale-Out)架構的網路附加儲存(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設備,逐漸趨於走紅,這對於台灣為數不少的NAS設備供應商,堪稱是值得著力發展之標的。

業者指出,Scale-Out NAS係以叢集式檔案系統為運作基礎,由多台NAS控制器組合成為叢集架構,其間每組控制器背後皆有對應儲存空間,因此當用戶遭遇儲存容量或性能不足的問題,即可善用這些空間執行線上擴充;換言之,只要NAS控制器的節點數量愈多,儲存空間就愈大、存取性能愈佳,愈能協助企業克服巨量資料管理挑戰。

反觀傳統的NAS設備,走的是縱向擴展(Scale-Up)路線,看似也具有擴充容量的空間,然限制性相對較大。綜觀多數企業級Scale-Up NAS裝置,均內含1或2組控制器,再由控制器串接JBOD擴充磁碟櫃,因此只要能在控制器後端串接更多JBOD,便可擴大儲存容量,但受限於I/O埠數量與I/O控制晶片效能,此一架構所能承載的磁碟數量並不可能無限上綱,就算企業採用高階雙控NAS系統,也不易承載超過千顆的磁碟,若巨量資料管理需求逾越此承載上限,此時別無他法,只能繼續部署第二台、第三台甚至第四台設備,徒增管理複雜性。

至於Scale-Out NAS設備,多不僅可提供相對靈活的擴展彈性,且通常會提供階層式儲存、資料生命周期管理(ILM)等加值功能,以利滿足資料自動遷移需求,但也意謂檔案路徑可能趨於多變,為避免對使用者存取產生困擾,因此在Scale-Out NAS所建構的叢集環境中,皆會加入全域命名空間(Global Namespace)虛擬路徑功能,意即可橫跨多個控制器節點建立單一命名空間,同時可將來自前端的存取I/O需求予以打散,交由多個控制器節點協作執行。

至於Scale-Out NAS控制器與後端裝置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外有兩種,一是由NAS控制器節點透過SAN網路、再連結SAN磁碟設備,依此做法,一方面擴充彈性較大,用戶要想擴增NAS控制器或SAN磁碟裝置容量皆可,二方面也助於提升IOPS效能;另一做法則是DAS連接,也就是由每組控制器節點各自連接本機磁碟裝置,包括Master主機內接的SATA或SAS硬碟,以及透過SAS HBA卡串接的外接磁碟櫃JBOD,儘管在效能方面不如第一種做法,但成本相對討喜。

例如宏普科技的色卡司(Thecus),推出別具創意的菊花鏈(Daisy Chaining)擴充模式,即較偏向上述DAS連接架構。以Thecus為菊花鏈所設計的N16000PRO 16-Bay機型為例,若依此作為Master,後續只消藉由簡易的卷冊擴充模式,即能利用10GbE交換器堆疊另8台N16000PRO,而每台N16000PRO各可串接4台D16000 DAS,因而利用相同架構、最低投資,最大即可擴展至高達2.5PB容量,並提高資料傳輸速率,頗適用於巨量資料情境。

NAS設備App化 滿足多樣應用需求
除了橫向擴充儲存容量外,現今NAS設備對於無論是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或SOHO工作室等不同用戶而言,應用價值並不僅止於此。另一個顯而易見的特質,其開始走向App化,意即用戶可從供應商的App市集中,選擇安裝其所需要的應用程式,例如電子佈告欄、電子商務、內容管理、安全監控、工具程式…等等,讓NAS不再僅是儲存設備,而可適度扮演應用伺服器角色。

此外,儲存設備廠商提供「企業檔案同步與分享(Enterprise File Synchronization and Sharing;EFSS)」方案,也就是所謂的企業級Dropbox,好讓用戶端的員工享有彈性磁碟空間配置,並實現跨越終端裝置之檔案同步分享,創造「Data Follow Me」效果,亦是另一備受矚目的發展路線。

綜觀市面上已然現身的EFSS產品,對於用戶都具備多重價值。一來,可與企業既有的NAS設備協同作業,既不改變前端使用者存取資料的習性,又可順勢建立另一道資料備份機制(當使用者存入檔案至NAS,將自動同步到EFSS裝置);二來,可取代傳統FTP伺服器,利用群組分享的做法,不需將同一份檔案資料多次複製,便能同時傳遞予群組內的眾多對象;再者,可將E-mail附件轉化為分享連結,幫助用戶節省網路頻寬與郵件伺服器容量;最後,可就地為企業創造行動存取應用環境,讓前端使用者藉由行動裝置分享連結、進而存取實際檔案,MIS不再需要為原始檔案如何轉換為Web Services而傷腦筋。

總而言之,企業要想妥善因應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資料或串流資料等不同層次的Big Data分析處理需求,如何權衡效能與成本,建立最合宜的儲存架構,無疑是至關重大的課題,連帶給予儲存設備莫大發揮空間。


關鍵字
議題精選-COMPUTEX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