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行動裝置 收集現場製造資料 智慧應用 影音
藍牙技術聯盟
ST Microsite

結合行動裝置 收集現場製造資料

  • DigiTimes企劃

資通電腦經理 黃盈彬
資通電腦經理 黃盈彬

雖然行動通訊早在1980年代便已出現,但直到1999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第三代無線通訊的全球標準(3G)後,隨著其頻寬的不斷擴增,行動裝置始有能力傳輸與接收各種多媒體資訊,之後則要到2010年iPAD誕生後,有關於行動裝置加值運算的各項應用才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

但資通電腦MES產品顧問黃盈彬表示,當平板電腦及各式手持式裝置進入在企業領域時,無論是公司內部MIS或一般坊間IT解決方案供應商,仍多僅視其為是一項普通的營運報表資料查詢工具,而沒有再進一步運用其所具備的主動、高行動性、操作簡易等特性,將之實際應用於智慧工廠的生產製造過程中,用以解決現場作業人員的種種不便。

以建置智慧工廠系統時最基礎的現場資料收集實務為例,傳統產業第一線員工雖然作業純熟,但一般來說,其平均年資都普遍偏高,對於電腦設備操作步驟並不太熟悉,在這種員工素質條件下,要求其運用電腦收集第一線即時生產作業訊息,無異於是緣木求魚。

另一方面,特殊的廠房環境與生產線作業方式,也會對現場資料收集產生相當的障礙「像是電鍍產線充滿腐蝕氣體,設於廠房內用來蒐集資料的PC常用不到半年就得報廢。至於有些作業員必須跟著產品移動,進行零件組裝或是檢驗動作的生產線設計,由於無法固定在一地輸入資料,因此員工若不是來不及將資料輸入,不然就是乾脆隨意填寫,更使得智慧工廠所希望達到的品質追蹤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當公司需要生產新產品,或管理者因追求生產效率,或是規避其他現場作業因素干擾時,也常會變動廠內生產線,這不僅導致IT人員得重複網路、電腦的佈線,造成企業有限IT資源的浪費,資料收集設備經常性的移動,亦容易提高其故障率。

黃盈彬表示,有些資料收集作業方式太過於繁瑣,也容易遭到使用者的抗拒。如典型的進料檢驗作業,品保人員先要在紙本上紀錄下產品不良狀況,拿出相機拍下問題,並到系統登錄資料並上傳該張照片,最後以E-mail通知供應商改善。過程不僅相當冗長、繁複,當料件種類與供應商數量隨著公司成長而越來越龐大時,要在短時間內將紙本單據與實物照片加以對應,即變得相當困難,而且非常容易出錯。

為了解決上述因企業現場員工素質不穩定,因流程繁瑣而抗拒使用,以及現場環境過於複雜,難以架設資料收集工具等因素,而導致智慧工廠系統平台無法有效運作,難以協助公司經營人員進行生產線管理的問題,黃盈彬認為,新一代的智慧工廠現場資料收集設備,應該要具備可突破作業環境限制、降低硬體佈置衝擊、更人性化操作介面、無論搭配何種硬體設備都能保持一致的操作環境,以及能夠主動即時回報當下生產狀況資料等特性。這也是資通為什麼會選擇智慧型行動通訊裝置─特別是平板電腦,將其由原來單純的資料查詢應用,加值發展成現場端的資料收集設備,以強化現有智慧工廠系統的管理及決策成效。

舉例來說,當產線調整頻繁時,相關資料收集設備無論是要以重新裝設新的電腦,亦或要進行網路點的再次佈設等方式進行處理,對於IT人員而言都會是件相當麻煩的事情。而透過平板電腦搭配無線資料收集器的組合運作架構,平時只需把平板電腦固定在桌上,即可方便現場員工輸入資料,一旦產線異動時,也只需把設備卸下並移動到新位置擺放即可。

至於對環境惡劣,連個人電腦、資料收集器都難以安裝的現場作業場所,則可提供結合無線條碼槍的方式,利用條碼的掃描來進行其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資料蒐集。除了能夠加快資料蒐集速度、提高其正確性外,也因為操作方式十分容易,即便是現場員工素質程度不佳,同時也可完成該一工作。

藉助行動裝置的應用,智慧工廠系統在現場資料收集完整性、即時性的表現便能夠得到進一步強化。除了可以提升現場管理幹部產能監控與管理的能力之外,透過無線通訊裝置,把原分散於各地現場設備所蒐集到的各項生產及流程控制資料,回傳至後端總公司的系統中進行相關資訊整合,並與原生產計畫進行比對,更可讓高階主管進行製程參數、機台稼動、機台狀態、人員績效、訂單進度與即時產能等方面的分析及決策。

黃盈彬表示,對於業者而言,由於每一個物料及產品製造過程都能有效追溯,不僅能夠減少生產的時間、降低在製品數量與不良率,讓管理人員在計算生產成本時更為精準,還可提高訂單的準時達交率,使客戶對於業者的服務更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