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連接器廠產業結構與競爭優劣關鍵點分析 智慧應用 影音
Veeam Q2 Microsoite
DForum0620

台連接器廠產業結構與競爭優劣關鍵點分析

  • DIGITIMES企劃

原本大量倚賴電腦與周邊連接器的台廠,近年已經紛紛轉進到利基型連接器如消費性電子產品或顯示器方面研發與生產。劉家任攝
原本大量倚賴電腦與周邊連接器的台廠,近年已經紛紛轉進到利基型連接器如消費性電子產品或顯示器方面研發與生產。劉家任攝

前言:連接器對於進入的廠商而言,目前為止都是獲利豐厚,毛利率甚高的產業,原因在於連接器高低階成品技術差異讓國際大廠與台廠間的產品定位明確,應用廣泛讓產品多元使台廠間也有不同專攻,避免紅海競爭,不過隨著國際與產業局勢轉變,台廠也面臨策略轉變的關鍵點。

本文:
連接器在台廠的主力產品線,多年前就已經感受過一次產業危機,當時許多台廠認知到僅依賴PC產業,面臨PC產業不振以及進入門檻過低競爭激烈的情況,將面臨經營危機,因此幾乎都做了策略調整,在產品面利用多元轉型至通訊或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與遊戲機。

台灣連接器產值

台灣連接器產值

除了產品線多元發展,避免單一產品線的風險以及拓展新客源外,在此次轉型中,連接器廠商亦或多或少採用下列數種策略,壯大自身,如以企業水平或是垂直購併的方式整合上下游業者,整合產品控管或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甚至直接併購對手取得技術、專利,並消減競品。

此外,縮減不合經濟成本的需求與地區,甚至削減某項產品事業,集中生產甚至研發火力到重點產品上,在製造端,則將生產線移往中國大陸尋求低成本優勢。這些策略合縱連橫之下,保住了台廠連接器產業的競爭優勢。

金融風暴下連接器產業需更快速調整步伐 因應變局

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連接器產業的上中下游都遭到波及,雖然檢視2008與即將結束的2009年,連接器產業的毛利率相對於其他零組件產業仍可稱良好,整體產業規模也僅次於PCB,穩定成長,看似沒有受到影響。

但是金融風暴打破了連接器產業的一些業界遵循已久的默契,如原本多半生產高階或高端技術連接器的美歐日廠,也在獲利的考量下,開始生產中低階連接器,侵入台廠的主力產品線。面對此一情勢變化,連接器廠商必須加快腳步調整,加入新策略,並且顧及過去沒有檢討的點與面。

首先,連接器產品的策略調整,與一般商品生產無異,但是檢視連接器產業的生產步驟,即前段設計(產品設計、模具開發)到主要製程(金屬沖壓、塑膠射出、電鍍)到後段組立(組立、測試、完成品)中,一般分析皆認為,台廠已經能夠完全整合主要製程方面,但是此處仔細觀察,發現上游原物料是甚少被探討的關鍵點。

上游原物料指金屬、塑膠、電鍍液為主的原料,如以製造端子為例,基於強度、導電與耐熱性、還有價格等因素考量,台廠多半採用黃銅與磷青銅,後者比例一向較低,但如在高階產品上,磷青銅的使用比率可能高達九成,製程技術勢必要調整因應。此外環保材料的興起,也是材料開始受到重視的因素之一,環保材料往往會使已經成熟的技術作廢,重新研發。

除了原料的供應在外商手上,造成台廠在此端的議價能力容易形成劣勢外,環保技術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上,例如日商掌握鍍錫銅技術,先鍍薄鎳再鍍錫則有成本考量,而因應環保製程的高階塑料亦多數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上。故廠商聯合共同採購原料與高階用料似為可行之道。

實際上觀察台廠的規模,除了鴻海集團規模夠龐大外,其餘廠商仍多為中小企業規模,除了聯合採購,策略聯盟亦是相較購併之外,較為可行之法,因連接器廠商多有專精領域,業務不易尖銳衝突,策略聯盟可讓資源最大化,特別是專利權的交互授與以及資訊的互通有無。一般企業人才養成不易,例如模具設計人才,聯盟亦可善加運用。

降低生產成本已達極限 台廠需強化特殊競爭優勢

連接器的客戶廠商,在金融風暴後,不得不較以成本考量下訂單,而成本優勢正是台廠最為擅長之處,甚至在技術上亦較已經急起直追的中國大陸業者領先一段距離,唯仔細分析,台廠的優勢在於已經大量在中國大陸設廠取得的成本優勢,然國外廠商近年來也開始逐漸移往大陸或勞資更便宜的第三地設廠。

在台廠於大陸的生產力已經達到九成以上的現況分析,能夠利用此點再達到成本削減的可能性,已經大幅降低甚至逼近耗竭,然而外廠才剛剛開始利用此種優勢。故台廠需要強化的即為此種一般性生產製造優勢外的特殊競爭優勢。

不過此種看似簡單的思維模式轉變,往往由於連接器廠商都有穩定的合作對象,因此常常會保守接單,專注本業穩固長久的合作關係,不過由於原物料上漲,匯兌變化劇烈,大陸稅制改變與工資上揚,加上金融風暴造成下游客戶保守下單等壓力,所以如維持過去接單與生產方式,可能營收數字穩定,但是獲利大幅下滑,可能並非長久之計。

新市場有台廠擅長領域分進合擊或是全新開發之分,例如消費性連接器從2006 年開始成長率達30%,至2008年亦能維持20~30%左右成長。台連接器產業於消費性應用市場突飛猛進的態勢,一來是台廠剛進入此領域,產值故能跳躍性成長;且電腦市場飽和下,微軟、英特爾等大廠力推數位家庭概念,將發展主軸轉向消費性市場,台廠以過去和電腦相關業者合作關係,順勢接獲其新推出消費性產品訂單。

利用台灣群聚產業特性,還有LCD相關連接器。台灣已經是LCD生產重鎮,但LCD價格下滑的壓力相當大,因此採用台系的連接器具有相當誘因,例如售價較日系連接器降低20%,交期縮短了一倍不止,因此台廠連接器在LCD產業上,將會有不錯的表現。

此外,新開發市場亦不可輕忽。由於全球景氣低潮也影響了國際級的大廠,讓其原本獨霸的高階連接器市場如汽車或醫療設備零組件,也開始將目光投向較低價位但是品質不差的產品,因此台廠也許能夠掌握此一契機,利用併購的經營戰略或是高價格效能比的市場策略,進入高階的連接器市場,也許危機就是轉機。

資料來源:經濟部IT IS,DIGITIMES整理,2009/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