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Event

物聯網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 朱雅琳台北

現在有誰不覺得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很酷?我們正處在一個所有事物都互相連結的時代,「六度分隔理論」甚至可套用在我們使用的電子器材上,平均只要透過6個朋友,就能認識一個陌生人。

智慧家庭、智慧汽車以至於智慧城市,都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簡便、更舒適而提出的理念。透過慢跑鞋、健身追蹤手環等智慧穿戴式裝置,個人健身教練便如影隨形般跟在用戶的身邊;智慧健康應用程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用戶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便可立即獲得專業的醫療協助;有了智慧型磁磚、藍牙追蹤器,即使一時找不到鑰匙與錢包,也不必翻箱倒櫃;智慧按鈕則扮演操控電話的快捷鍵。昔日自動洗衣機與家用冰箱使我們的祖父母能有更多時間做其他事,對他們而言很酷,今日的物聯網之所以酷也是同樣的道理。

到了2020年,近500億個裝置將透過共通的硬體平台彼此相連,消費者將接觸到各種有助於節省時間、促進健康的應用裝置,而區別這些新型裝置的關鍵,將從硬體轉移到軟體。內嵌記憶體的要求十分嚴格,從矽面積大小、能即時啟動的低功耗設計,到可編程、非揮發性的編碼儲存,都是必須達成的目標。最重要的是,記憶體需具備極高的資安防護能力,才能保護軟體IP,避免這些次世代裝置遭到駭客入侵。

為了迎接這些新型裝置的到來,安全性高又低功耗的記憶體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今天,連線與感應裝置早已無所不在,硬體成本在摩爾定律的運作下不斷下滑,我們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大量分享資訊,隨時透過各種社群平台與應用服務傳輸資料,而次世代智慧週邊裝置將進一步擴大我們的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與聽覺等感官。

隨著年齡漸長,人的聽力不免會退化。現在智慧型手機配備的麥克風已經可以捕捉環境聲響,如果未來手機或其他裝置擁有比我們更敏銳的聽覺,或許就能提醒我們週遭環境的情況,甚至預先警告可能潛藏的危險。如此一來,我們將能更全面地掌握身旁的環境,在提高警覺的同時也能預測風險,而這些並非癡人說夢,我們才剛開始發掘物聯網的可能性,因此或許還沒完全見識到物聯網龐大的應用潛力。

強調低功耗、重視防駭安全的裝置將在日漸崛起的物聯網市場中勝出。由於這類裝置的硬體與各類內嵌軟體緊密結合,預料造價不會過於昂貴,且一般能提供多種應用服務。在數據快速傳遞的現在,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傳輸與接收資料,也因為這樣,資安防護的重要性將愈來愈高。

隨著科技發展,未來將出現更多貼近人體、改變人類生活的應用,而這些應用將更凸顯裝置電力供給與電池續航力的重要。譬如,假設今天發明了能讓人類視力超越2.0的隱形眼鏡,總不能在使用者的眼睛裡放入鋰電池。此外,目前除了穿戴式裝置技術的發展,內嵌式非揮發性記憶體(NVM)的記憶單元電流(bitcell current)也有再降低的必要。

從今日的新奇應用到明日改變生活的週邊應用,相關技術需求與日俱增,而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NVM技術,需要滿足超低功耗、低成本、安全性高的標準。透過這些目標的達成,次世代應用究竟能為人類生活帶來哪些改變,令人不禁引頸期待。若想了解更多相關解決方案,請洽官網:www.kilopa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