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機房亂象紛陳 盼化繁為簡打造新局 智慧應用 影音
AVNET(高雄)
DForum0620

企業機房亂象紛陳 盼化繁為簡打造新局

  • 明雲青台北

前言:
多數企業機房,在經年累月擴張伺服器、儲存設備、網路設備、電腦切換器(KVM )……等眾多硬體裝置下,已然顯現滿坑滿谷、零亂不堪的景象,不僅耗費能源、滋生熱氣,也因為過多線纜糾結,導致故障排除、系統配置效率走低,更可怕的是,應用服務的佈建需求並未止步,亟需部署愈來愈多主機,但現有機櫃可用空間已經微乎其微,且面積有限的機房之中,也無力再承載下1座機櫃了。千頭萬緒,該如何解?

本文:
當企業面對持續不斷的主機部署需求,是乾脆替換空間更大的機房嗎?還是老闆一聲令下,要求各部門不能再提應用需求,甚至得讓部分舊系統下架,重回過去紙本謄寫、人工統計的作業模式?這些絕對都是毫無助益的爛步數!唯今之計,只有設法在最小的空間裡,集結最多的計算資源,藉以縮減機器、機櫃、機房面積等使用量,進一步削減能源消耗、空調噸數、資訊維護支出;欲求整合效力極大化,不妨考慮以「刀鋒伺服器+虛擬化」的配置模式,逐步實現目標。

持續不斷的主機部署需求,已讓空間有限的機房顯得零亂不堪,建議企業不妨以「刀鋒伺服器+虛擬化」的配置模式來終結機房亂象,使運算資源獲得有效利用。Sun

持續不斷的主機部署需求,已讓空間有限的機房顯得零亂不堪,建議企業不妨以「刀鋒伺服器+虛擬化」的配置模式來終結機房亂象,使運算資源獲得有效利用。Sun

知名的研究分析機構Gartner,十分看好虛擬化技術,因此在2008、2009連續2年預言10大戰略技術時,分別給予其第2名、第1名的評價;之所以頻頻拉抬虛擬化身價,也絕非無的放矢、空穴來風,主要是因為,基於整合運算資源、節能省電、提升資訊管理效率、節省資訊維運支出、加快應用部署腳步……等諸多考量,企業確實不適合再繼續走「1台伺服器僅裝載1支程式」的老路,而應設法透過虛擬化技術,發揮以一抵多的效應,讓1台伺服器轉化成許許多多虛擬伺服器,從而讓運算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得以被推升到前所未見的新高水位。

至於企業可憑藉哪類型主機,作為虛擬化運作平台?其實並無標準答案,不管是傳統的2路機架或直立式伺服器,抑或陣仗更為龐大的4路(含)以上強效主機,且無論裡頭搭載的是英特爾(Intel)或是超微(AMD)處理器,只要安裝足夠容量的記憶體,一般都會是用戶可以接受的選項;在此之中,1U機架式伺服器無疑是最受歡迎之標的,因為其體積輕巧,僅佔用機櫃內薄薄一層空間,整合效益可謂不低。

但可曾想過,縱使藉由機架式伺服器搭配虛擬化之模式,雖然可以促動相當程度的整合效益,惟這般效益,卻似乎還有更進一步的提升空間,亦即可設法讓主機體態縮得更小,甚至把整個資料中心(Data Center)都置入譬如刀鋒伺服器之更小空間裡,如此一來,假使原本已在伺服器整合考題上締造出60分、70分的成績,即可順勢被推升到80分、90分的水位。

部署伺服器虛擬化,可帶來諸多好處

藉由雙強聯手 打造簡潔有力的e化地基

以虛擬化而論,最顯而易見的效益在於,只消藉由Hypervisor居間坐鎮,便可在單一實體機器之內,切割出許許多多的虛擬機器,然後在每一虛擬機器上,各自安裝不同的作業系統、應用程式,據此發揮伺服器整合的功效;如此一來,不僅每台實體伺服的計算資源,都更能被有效運用,且企業所須部署的伺服器台數變少了,硬體維護之財務負擔減輕了,連帶的,整體耗電量跟著降低,相對應的冷卻成本也隨之下滑,而由於機器變少、纜線條數也趨於減低,此後IT人員便無須在一堆纜線中「翻山越嶺」尋覓故障根源,亦無須擔憂層層纜線糾結、阻撓散熱通道,進而讓伺服器得以延年益壽。

既然虛擬化所挾帶的種種好處,都為企業所熱切渴望,而且若以伺服器整合規模來看,也確實有其經濟效益(註:所欲整合的伺服器台數愈少,虛擬化效益通常愈低),那就大可放手一搏;只不過,在決定導入虛擬化技術後,姑且不論選用哪一品牌Hypervisor,究竟適合以哪類Form Factor主機來承載Hypervisor?肯定是1個值得審慎思量的議題。

選用2路或4路傳統直立式主機?多數用戶理應不會做出此一決定,因為在虛擬化導入動機當中,節省機櫃及機房面積等使用量,原本就是頗為重要的一環,既然如此,當然沒必要採用體態如此壯碩的伺服器來執行這般任務。那麼,採用2路或4路機架式主機又如何?先就4路機架式伺服器而論,儘管系統擴充空間普遍不小,且總體核心數量龐大,理當可以為虛擬化挹注可觀的支撐能量,不失為理想選項,但此類強效主機多半要價不菲,其採購成本通常是2路伺服器的2倍不只,若非原本亟欲換置的主機數量夠多,要想藉此坐享立竿見影之效益,可能並不容易,因此在刪減過後,具備較大擴充性的2路1U機架式伺服器就頗易雀屏中選。

然而,1U機架式伺服器縱使輕薄有餘,但一樣擁有獨立的電源供應器,倘若電源轉換效率不佳,則多台伺服器加總下來,仍將形成可觀的熱能耗損,似乎猶有改善的空間;而在佈線方面,每台機架式伺服器,都各自牽引出電源線、網路線、KVM等至少3條纜線需求,因此倘若台數一多,仍難以避免纜線糾結的情況,雖然這般情況會比導入虛擬化之前改善許多,但總讓人覺得,應還有進一步尋求精簡的可能性。

在此情況下,即可考量以刀鋒伺服器作為運轉虛擬化管理程式的平台,把前所提及的若干遺憾1次清除殆盡;其主要理由在於,說到伺服器整合,虛擬化、刀鋒伺服器原本都算是符合議題的不同選項,只是整合程度有別罷了,既然殊途同歸,何不讓雙強攜手、珠聯璧合?相信透過這般組合配置模式,理應能將整合效益推向極致;先不說別的,至少刀鋒伺服器可拜共享式服務機制所賜,從而沖淡電源轉換之熱能耗損情況,且佈線需求也將大幅銳減,光是這些特色,就足夠讓能源及空調成本下降、IT部署與維運難度減輕,可同時教企業CEO、CFO、CIO隨之眉開眼笑。

即便好處多多 因何躊躇不前?

雖然如此,但一直以來,多數企業並不偏好「刀鋒+虛擬化」配置模式,其道理很簡單,首先,迄今仍有不少用戶,依然視刀鋒伺服器為經過精簡的單板型電腦,因此論及系統延展性,肯定不若一般伺服器出色,尤其記憶體擴充能力便是備受挑戰的一環,於是心想,若無足夠記憶體來妥善支撐各個虛擬機器之運作,就不敢切割太多虛擬伺服器(註:以避免倍多力分、效能趨弱),如此一來,恐將致令虛擬化美意折損至鉅;其次,以I/O而論,一般刀鋒伺服器多僅支援4張網路介面卡,但正如某虛擬化供應商顧問所言,欲執行虛擬化的伺服器,對於網路卡的需求數量,從來就沒少過6張,既然連這個「基本門檻」都達不到,而且也存在網路頻寬方面的瓶頸,則一旦將虛擬化重任託付給此類型主機,豈非等於1場豪賭?

記憶體、網路與儲存I/O等擴充能力不足,在在令企業戒慎恐懼,不傾向以刀鋒伺服器撐起虛擬化運作環境。明雲青攝

記憶體、網路與儲存I/O等擴充能力不足,在在令企業戒慎恐懼,不傾向以刀鋒伺服器撐起虛擬化運作環境。明雲青攝

事實上,前述諸多顧慮,以往確實存在,絕非以訛傳訛,但隨著刀鋒伺服器供應商的銳意突破,早已針對虛擬化進行特殊設計,過往種種「積弊」均可望不復存在,在此情況下,只要慎選對的刀鋒產品,即不難與虛擬化技術相得益彰。

舉例來說,惠普(HP)自2008年下半迄今,先後推出了ProLiant BL495c G5、ProLiant BL490c G6等刀鋒新品,2款新機分別配置16條、18條記憶體插槽,各自可支撐高達128GB、144GB的記憶體容量,憑藉這般資源,便能有效切割為數更多的虛擬機器,且提升虛擬機器之運作效能;而在網路I/O部分,2款刀鋒伺服器都提供2個10GbE連接埠,可在配合Virtual Connect Flex-10模組的前提下,為各個虛擬機器挹注頗為可觀的網路處理能力,其具體可行的做法是透過Virtual Connect Flex-10技術,將雙埠10GbE配接卡劃分為8張NIC,依此數量而言,足足是傳統刀鋒的2倍之多,因而讓原本令人擔憂的I/O瓶頸問題得以不攻自破。

惠普甫推出的ProLiant BL490c G6新型刀鋒伺服器,配置多達18條DDR3-1333插槽,至多可承載144GB容量記憶體。惠普

惠普甫推出的ProLiant BL490c G6新型刀鋒伺服器,配置多達18條DDR3-1333插槽,至多可承載144GB容量記憶體。惠普

值得一提的是,惠普所提供的Virtual Connect技術,不僅有助提升網路處理能力,對於用戶而言,尚可產生另一助益,便是大幅減輕系統管理的工作負擔。在以往的情況下,假設任1台刀鋒伺服器故障,系統管理員就必須以手動方式調整諸多設定,如此才能使接手運轉的伺服器,可以正確對應到區域網路、儲存區域網路的Partition,而在Virtual Connect的輔助下,系統管理員僅需在一開始完成網路、光纖通道等配線動作,此後一旦遭遇任何設定修改之需求,即能憑藉Virtual Connect虛擬介面的自動辨識及調整功能,從而在無需人力介入的前提下,自動把應當調整的IP、MAC Address或Worldwide Name等設定,即時修正完畢,因而大大提升了整體系統的容錯能力。

不只惠普ProLiant BL490c G6等刀鋒新機大打「虛擬化」牌,戴爾(Dell)旗下諸如PowerEdge M710等刀鋒機型,記憶體插槽數量也動輒達18條之多,且可允許用戶透過SD卡或內接USB,接著運用內嵌式Hypervisor加快虛擬化部署進程,其陣容同樣可觀;此外,備受市場關注的思科(Cisco) Unified Computing System刀鋒伺服器,先天即標榜是「機房自動化與虛擬化」解決方案,且強調可與VMware vSphere 4.0緊密結合,據此提供更多的虛擬化管理功能。伴隨這些標榜「為虛擬化設計」之機種接續登場,用戶再也無須故步自封,不妨多加研究與評估,從而朝向「刀鋒+虛擬化」目標審慎規劃。

思科將其首件刀鋒伺服器產品-Unified Computing System,視為促動企業資料中心虛擬化、自動化的解決方案。思科

思科將其首件刀鋒伺服器產品-Unified Computing System,視為促動企業資料中心虛擬化、自動化的解決方案。思科

儘管虛擬化帶來諸多優點,但在此同時,亦考驗了企業基礎架構的整合能力,倘若欠缺適當管理工具,則系統管理員就必須因應實體伺服器、虛擬伺服器等不同環境,從而分別管理,反倒致令企業IT環境更顯複雜,這也是讓若干用戶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如今,包括惠普Insight Dynamics-VSE、思科VFrame,以及Avocent DSView 3.5等訴諸跨平台的管理軟體相繼問世,已可有效填補這層缺憾。

以Insight Dynamics-VSE為例,即可在HP Systems Insight Manager(SIM)管理架構下,俾使用戶得藉由單一介面,同時監管虛擬及實體伺服器,不論是在實體主機上製作虛擬伺服器,在不同實體主機之間搬移虛擬伺服器,甚或憑藉即時性的容量調整機制,把負載吃重的虛擬伺服器遷移到運算量較低的實體主機,通通都可做到,惟該系統僅適用於惠普Integrity或ProLiant伺服器,不能支援其他廠牌的硬體裝置;而其所支援的虛擬化技術,含括了VMware Infrastructure 3.0(含)以上版本、微軟(Microsoft) Hyper-V及Citrix的XenServer。

至於思科VFrame,則提供了1個圖形化介面,協助用戶管理資料中心之中的VMware虛擬伺服器,以及相關的網路環境。而有關Avocent DSView 3.5部分,亦是以單一介面為基礎,從而整合顯示多個VMware VirtualCenter上的所有虛擬機器,且可同時監管虛擬與實體伺服器,否則一般來說,VirtualCenter僅能查看並管理單台主機之中的虛擬機器,如今藉由DSView 3.5,無異是將格局放大。

透過惠普SIM項下的Insight Dynamics-VSE,系統管理員可在無須切換介面的前提下,同時監管VI3、Hyper-V或XenServer等虛擬機器,以及Integrity或ProLiant等實體伺服器。惠普

透過惠普SIM項下的Insight Dynamics-VSE,系統管理員可在無須切換介面的前提下,同時監管VI3、Hyper-V或XenServer等虛擬機器,以及Integrity或ProLiant等實體伺服器。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