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綠色設計驅動綠色供應鏈 智慧應用 影音
台灣帆軟
Event

用綠色設計驅動綠色供應鏈

產品在設計時就應該考量回收材料,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產品在設計時就應該考量回收材料,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隨著綠色供應鏈管理逐步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如何有效的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也成為當前企業管理者日益重視的問題。有的研究指出,除了綠色採購、綠色法規、消費者等驅動因素外,由於產品設計階段是實踐綠色供應鏈的關鍵因素之一,甚至可能直接影響企業供應鏈的綠化程度,也讓「綠色設計」成為綠色供應鏈的驅動要素之一。

綠色設計可以避免市場流失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ing)的理念,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被提出,雖然當時的稱呼不一,包括生態設計、環境設計、生命週期設計等,但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希望產品在設計階段,就能納入環境因素和預防污染的思維,力求使產品對環境產生最小的影響。

綠色設計的核心精神為「3R」,即Reduce (減量)、Recycle(回收)、Reuse (再利用) ,著重考慮產品的環境屬性,包括節能性、可拆卸性、壽命長、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和可重複利用性等,不僅要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產品及零部件還必須能夠方便的分類回收再生。

綠色設計之所以能夠成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要一環,主要來自於政策法規的限制。尤其是歐盟定下的環保法規,早已迫使企業將綠色設計,提升到企業發展議程中。

而且對企業而言,採用綠色設計,其實可以有效阻止競爭對手搶佔市場,而且一旦競爭者也透過綠色設計,搶食市場時,為了防止原有顧客流失,企業也必然會跟隨競爭者展開綠色設計行動。

綠色設計可能遇到的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企業高曾因為只注意到綠色設計所可能衍生的成本問題,以及轉變供應鏈管理方式,所可能造成的困擾,而忽略可能為企業競爭力帶來的正面影響,進而成為綠色設計推動的主要障礙。

而在一些新興市場如中國大陸,由於當地法規不像歐盟這麼嚴苛,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也尚未抬頭,讓綠色設計產品不見得吃香,連帶也影響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的業者,對於導入綠色設計乃至於綠色供應鏈的興趣缺缺。

因此,為了避免綠色設計乃至於綠色供應鏈的效應遞減,企業其實有必要教育市場及消費者,更加重視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否達到綠色環保需求。如果消費者在意的只是產品是否符合他們的需求,卻忽視了產品在設計階段,可能對環境改善和預防污染的努力,綠色設計對於綠色供應鏈的驅動影響自然就很難放大。

此外,供應商的態度,往往也是企業是否願意實施綠色供應鏈的驅動因素之一。尤其是綠色採購方面,更是串連企業及供應商在綠色供應鏈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如果產品不能在設計階段,就充分考量綠色因素,採購人員就很難對供應商形成壓力。

建立綠色設計管理流程

參考ISO 14062建議的產品設計與發展模型,企業可以為綠色產品設計建置怡套管制系統流程。首先事先收集來自於國際法規指令及國內外客戶的要求與規範,並加以閱讀、彙整,以判斷該規範為強制性或只是參考性質,並深入了解該規範限制的合理性。

其次是針對公司管理階層及執行階層(如工程師)的需求不同,分別進行教育訓練與溝通,包括國際環保法規、無鉛技術等理論與實務面的既邵。緊接著是選定公司的典型產品進行細部拆解作業,並將拆解下的零部件一一標號,並針對材質完成註解,以明瞭需要關注或改善的部分。

一旦掌握需要關注的部分,企業就可以要求供應商提供相關檢測報告,並註明檢測方式與檢測值,一旦發現不符規定的部分,就可以要求供應商改善,以符合綠色設計的目標。

最後,企業更要時時檢討市場反應及法規變化,選擇與建置適當的綠色設計技術與工具,並配合環境考量,隨時改善產品設計與發展程序,建立綠色設計管理流程,才能讓產品設計品質保持一致性。

有消費,設計才會有意義

從綠色設計的角度來看綠色供應鏈管理,目前仍還是一個比較新的綠色議題,主要的考量點在於從源頭達到綠色的目標,但一個不被市場接受的產品,終歸還是會被遺忘,因此企業在倡導綠色設計的同時,其實也必須在綠色消費多下功夫。

所謂的綠色消費包含三種含意。一是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要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於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重視對廢棄產品的處置,避免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

事實上,歐盟定下在諸多環保法規,本質上也形成一種「綠色消費障礙」,讓只會依賴低成本行銷的業者,無法打入重視綠色消費的市場。企業必須早日建立或強化綠色設計的能力,包括建立實用的綠色設計準則、指引及工具,尤其是人才團隊的培養,迅速累積經驗,並建立相關資料庫,方得以發揮綠色供應鏈的效率及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