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嵌入式趨勢探討產品競爭力提升因素 智慧應用 影音
Veeam Q2 M365 Webinar
DForum0522

從嵌入式趨勢探討產品競爭力提升因素

資策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經理林敬文
資策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經理林敬文

在觀察今年初電子業盛事CES大展後,資策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經理林敬文指出,2013 年消費性電子展(CES)的重點幾乎都集中在「大尺寸」和「智慧」這二大重點上。

首先,所有設備的螢幕都愈來愈大,除了能為使用者帶來更豐富的使用情境以外,也對耗電量提出了極大挑戰。

「智慧」則意味著嵌入式設備不再是單一產品,必須與其他的設備或服務相結合。在CES展中也看到了「智慧」特性為嵌入式產品帶來的變革,廠商們都在思考如何讓產品更加完善,甚至向消費者推銷第二支手機的概念,也就是說讓消費者建立針對特定用途使用專用手機的概念,如上班使用的手機和娛樂用的手機。因此,廠商必須知道這些不同用途手機之間的差異化何在,也是未來探索的重點。

林敬文指出,他在今年初在CES展中看到了一項相當引人矚目的手機防水技術。一家廠商將塗佈了奈米防水材料的iPhone丟到水中浸泡幾分鐘,在撈起時居然還能使用。這項技術吸引了眾多目光,因為在智慧手機幾乎將納入所有手持嵌入式裝置功能之際,未來朝生活面的需求發展,如手機防水技術,將為廠商們帶來另一種不同角度的思考面向。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是可撓式顯示技術。林敬文指出:「最早由像E Ink這類公司提出的可彎曲顯示器現在已經不再是實驗室中的技術了,已經有一些原型機問世,這也是後續值得觀察的部份。」

嵌入式主流OS現況

除了手機以外,本屆CES展中出現了許多整合Android作業系統的相機,其訴求是拍完照立即可分享出去。事實上,不只是相機,許多廠商都透露,包括門禁系統、汽車導航系統業者都曾提出能否加入Android的構想。愈來愈多的資通訊和嵌入式裝置希望藉由各式各樣的軟體創造更豐富的使用情境,例如,投影機也能透過軟體添加更多功能。

今天的硬體發展幾乎都遇到規格突破的困難了,如數位相機,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晶片的技術都已經發展得非常好,在這種情況下,廠商唯有不斷尋找差異化所在,如Nikon和三星(Samsung)便都推出主打Android的數位相機,甚至訴求帶出門時可以相機上玩遊戲。雖然這種功能未必實用,但無疑地,軟體將為嵌入式裝置帶來更多附加價值。

從市場面來看,去年底開始,Android全球市占率已超過50%。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是Windows Phone勢力逐漸成形。林敬文指出,消費者對微軟作業系統期待的不只是從 PC經驗延伸而來的眾多應用軟體,還包括擴充相容方面的便利性。

目前以行動裝置而言,主流作業系統排名依序為蘋果iOS、Android和Windows。這些作業系統決勝負的關鍵正是應用程式市集。目前蘋果iOS應用程式數量已超過77萬。林敬文指出,蘋果的App Store是這家公司最成功的策略之一,因為應用程式市集的概念延伸了手機的使用範圍。早期購買手機幾乎都只能做單一用途,功能無法擴充,但iPhone改變了這種情況,讓手機可以不斷擴充功能。後期的Siri更帶起了手機語音風潮,創造了全新使用情境,也讓所有手機製造商起而跟進。不過,林敬文也指出,蘋果週邊商品的高價位,也成為了該公司拓展市場的限制。

而Android市集目前位居第二大。但訴求免費、開放式作業平台的Android同時也因為這些特性面臨了極大挑戰。早期開發Android應用程式的工程師無一例外,都遇到了Android頻繁更新的情況。對使用者而言,Android是一個隨時都有新功能的系統,但對程式設計師來說,卻是個穩定度仍有待加強的作業系統。因此,開放性同時對Android帶來了優勢和挑戰。

而Windows雖然應用程式數量最少,但微軟訴求Windows 8使用情境能完全複製到平板和手機上的做法,確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許多Windows介面都開始改採觸控方式進行。但Windows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Android已佔據半壁江山,iOS也有20 %~30 %的占有率,如何在剩下的20 %市場中脫穎而出,將會是Windows最大的難題。

嵌入式生態系統面臨巨變

早期嵌入式生態系統是以硬體為主,廠商的訴求都圍繞在硬體規格上,如從雙核心進展到4核心、8核心;相機畫素或時脈速度等。其次是訴求核心技術的轉移,例如,早期每一代Android都會有一支代表性手機問世,這部份主要彰顯的是廠商們移植核心技術到新一代裝置上的能力有多強。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訴求都不再是手機廠的重點了。以HTC為例,自第一代Android至今,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所有機型,這也意味著手機大廠已進入機海戰術時代,傳統硬體加上核心技術的作戰方式已不再適用。

今天的手機廠商必須加上應用程式,像WhatsApp、LINE或是GoogleMap等,熱門的應用程式會激勵人們去使用新的手機。另一個重點是服務,未來手機可藉由應用程式連接到特定服務。在結合應用程式和服務後,才能建構完整的生態鏈。

建構嵌入式產品競爭力的三大要素

林敬文指出,創新功能、用測試提升品牌價值,以及確切掌握使用者行為,是提升嵌入式產品競爭力的三個關鍵要素。

今天的嵌入式產品若缺乏創新功能,基本上是無法銷售的。林敬文表示,以Android為例,早期開發產品時,業界便不斷出現是否會出現百元電腦或百元平板的聲音。早期Android技術門檻和硬體成本較高,開發不易,價格還具優勢;但時至今日,有能力快速開發出一款Android設備的廠商非常多,導致設備價格迭創新低,業者們勢必要添加創新功能,或是通過某些特定規格認證,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以目前的嵌入式產品功能創新而言,有幾項技術相當值得注意。林敬文指出,首先是Wi-Fi Direct,這項技術改變了過往兩部終端必須透過一部中間設備才能交換資料的做法,實現了真正的P2P概念,兩支手機的使用者可以立即互傳照片或等資訊;甚至未來手機、平板都能透過該技術直接控制智慧電視。另一種使用情境是在記憶卡上附加採用Wi-Fi Direct協定的晶片,讓相機拍完照便可直接分享。

第二項值得注意的技術是NFC,儘管各國仍有法規限制,但已經有愈來愈多廠商開始採用這項技術了。第三項是HTML 5,其最大的特色是可跨平台。過去要為不同作業系統開發軟體,必須做不同的開發,但HTML 5的問世,為系統廠商提供了跨平台的便利性。

接下來是品牌認證問題。林敬文表示,對消費者而言,一個已通過相關測試認證的嵌入式產品是具有更高價值的。對廠商而言,早期測試可發現缺陷,大幅減少後期發現的測試及修改成本,最重要的是當面對山寨市場挑戰時,透過測試可提升品牌價值。

目前業界針對行動作業系統已經出現了許多相應的測試套件,如Android系統用的Compatibility Test Suite、Google Mobile Service;針對iOS的iOS Xcode UNIT Test、Tools Workflow Guide for iOS;以及針對Windows 8的Marketplace Test Kit、Windows App Certification Kit和Windows Hardware Certification Kit。應用程式方面,隨著手機應用程式數量急劇增加,應用軟體不僅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新藍海,也將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資策會MIC預估,2015年整體App市場產值將高達250億美元。目前在市場上已經有針對多重執行環境的Multi-Thread穩定性測試,以及針對各種多媒體應用的多媒體測試等。

最後是精準掌握使用者行為。林敬文表示,廠商必須確切瞭解使用者在使用了一項應用程式或服務後的滿意程度如何,包括安裝軟體後的耗電量、使用順暢度或是效能等,再從中改善軟體品質。例如,若將iOS 6內建的蘋果地圖與iOS 5內建的Google地圖做比較,在進行相同的搜尋定位和放大縮小動作時可發現,Google地圖每個動作的平均下載數據用量為1.3MB,而蘋果地圖卻只需要271KB,明顯在耗電量和時間方面有著顯著差異。

而WhatsApp和LINE雖然同為IM軟體,但後者在待機時使用了較多的記憶體和CPU資源,因此,軟體設計對行動裝置的耗電影響甚鉅,未來也將成為使用者採用軟體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