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2.x/Honeycomb平板電腦產品發展趨勢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ST Microsite

Android 2.x/Honeycomb平板電腦產品發展趨勢

  • DIGITIMES企劃

iPad 2延續前代產品的成功基礎,以更輕、更薄、更快的3大改版重點搶攻平板市場。Apple
iPad 2延續前代產品的成功基礎,以更輕、更薄、更快的3大改版重點搶攻平板市場。Apple

在Apple推出iPad後,市場出現一股強大的平板電腦應用熱潮,原本眾多硬體廠商推廣多年無積極成效的WinTel平板電腦,也參考iPad成功模式,嘗試推出ARM-Based的平板裝置,而關鍵的作業系統平台則以Google Android為基礎的Honeycomb,試圖挑戰iPad的市場地位...

Apple iPad在產業分析師的觀察下,是具備年銷量超過2,500萬台實力的市場熱門產品,但觀察iPad的產品形式,其實早在數年前PC/NB業者積極投入的Windows+Intel解決方案的Tablet PC已有類似產品推出,只是當時礙於產品架構以輕量化的Windows為發展基礎,造成Tablet PC產品背負了繁重的運行負荷,再加上硬體架構在省電、3D加速、固態儲存元件...等多項基礎未完善的情況下,市場表現未如預期。

以Android 3.0為系統基礎的泛非iPad平板產品,多以雙核心ARM處理器提供高效應用平台,圖為XOOM。Motorola

以Android 3.0為系統基礎的泛非iPad平板產品,多以雙核心ARM處理器提供高效應用平台,圖為XOOM。Motorola

Honeycomb(Android 3.0)基於硬體提供3D加速運算,未來將有更多3D應用或大量3D GUI呈現元素。(Google)

Honeycomb(Android 3.0)基於硬體提供3D加速運算,未來將有更多3D應用或大量3D GUI呈現元素。(Google)

在WinTel形式的Tablet裝置出現成長瓶頸之後,iPad採取以Unix為基礎的Mac OS X搭配ARM架構硬體與固態儲存元件進行整合,加上有iPhone、iPod Touch前期產品發展的完善化應用模式與使用習慣,因此iPad推出的初期即吸引眾多使用者搶購。

為了跟上這波xPad熱潮,早期非Apple的平板電腦製造商,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產品開發路線,一是參考Apple iPad架構,採ARM處理器的簡化型產品,在系統方面使用Linux為基礎的開放源碼系統進行整合。另一種是採取相對熟悉的WinTel架構,將筆記型電腦朝平板化設計。

而採取WinTel架構進行平板產品整合的方向,則會秉持將筆電功能極度輕薄化的設計方針,在機構上可能會出現純平板或是可旋轉或拆卸螢幕式的類平板設計,讓平板裝置可透過產品機構的轉換設計,輕鬆達到熟悉的筆記型電腦操作環境。

iPad精簡形式的系統、操作與應用概念,讓消費者體驗精簡化的平板裝置產品架構,繼而成功創造新的應用市場後,多數PC/NB業者也開始嘗試複製iPad成功模式,試圖採取針對行動裝置發展的開放源碼系統、搭配ARM架構去進行軟/硬體整合。遵循xPad路線的產品,採取ARM的運算平台設計,架構上相對省電,效能可因應基本的平板運算,搭配關鍵的通訊模組,亦可支應上網、收發電子郵件、SNS社群網路等應用需求,在產品定位上可以達到近似iPad的效果。

多元感測已成Tablet平台必備功能

觀察Apple iPad的成功產品架構,第1代iPad產品為透過電容觸控面板以觸按螢幕為主要操作方式,同時搭配Wi-Fi定位,3G版則額外支援AGPS定位,硬體另整合加速度感應器。在iPad 2的改版架構裡,則再加入精密度更高的陀螺儀感測器,讓3D空間的動態感測更加精準。

而對xPad的平板裝置來說,目前亦跟隨iPad成功腳步持續發展,如GPS衛星定位功能,已成為標準設計,另在加速度感應器、光感應器,甚至是陀螺儀MEMS感應系統,甚至還有Honeycomb系統的Tablet裝置額外搭載氣壓感測MEMS元件,甚至整合了NFC無線感測技術,提供軟體開發商研發未來性的應用方式。多感測技術的支援,在xPad的平台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標準功能,這對於發展跨xPad的軟體應用發展商來說,只要因應不同平台感測元件控制接口進行整合,就能讓應用程式在不同裝置進行跨平台發布。

Android 2.x或是Honeycomb?

早期平板裝置在開發上大多是採取將手機版本的硬體、系統(Android 2.x)放大屏幕進行整合,利用現存的元件供應鏈僅需變更屏幕與機殼,就能投入生產Tablet類型產品。有些產品取消3G數據機、通訊模組,有些則維持原有通訊功能設計(如Samsung Galaxy Tab),此一現象在目前多數10吋以下的Android 2.x平板裝置仍相當常見。

Honeycomb為Google針對Tablet平台推出的Android作業系統,架構是針對大尺寸化的Tablet應用進行系統設計,改版重點為大幅針對硬體進行改動,以因應Tablet不同於行動電話的操作形式,而以往小顯示幕的3D或是GUI的需求較低,換到Tablet應用屏幕尺寸達9.7~10.1吋、屏幕解析度1,024 x 768,光是系統UI就得大幅調整。

比較Android 2.x與3.0版本差異,會發現3.0版的xPad是回歸到更完整的應用,通訊功能成為輔助角色,作業系統等於全面翻新,因應大畫面的改版設計,把原有針對單手持握手機的應用模式,改成便於雙手的操作型態,目前Honeycomb已有Motorola、acer、ASUS推出對應產品,而Sony、LG、Samsung也即將推出新品搶攻市場,其後勢發展不可小覷。

Tablet硬體效能持續進化

xPad紛紛把Apple iPad當作假想敵,首要面對的即是iPad在3D處理、運作效能的大幅超前優勢。而在xPad可見度極高的ARM嵌入式處理器,也針對這波效能需求進行架構上的調整,例如發展出商品化的多核心產品,目前已有雙核架構產品,2011年可望推出4核心產品以因應市場需求。ARM架構的運作時脈目前已有1~1.5GHz水準,未來產品也可望將時脈提升至1.5GHz以上,同時維持嵌入式架構的低功耗電源表現。

而在運作效能方面,Tablet屏幕加大同時也代表著圖形運算效能對硬體的考驗更多!這必須在系統核心導入更強悍的圖形加速解決方案,尤其在屏幕放大後的Honeycomb系列產品,也會造成新的開發問題。就Honeycomb的產品架構來觀察,產品線全面導入目前最新的NVIDIA Tegra 2整合處理器,產品具備1080p影音內容即時硬體解壓處理、3D圖形即時渲染,系統也不致於會被複雜的圖形處理拖慢運行速度。

以產品設計的觀點來看,複製Apple iPad成功模式或是延續WinTel的持續性創新模式所開發的平板產品,其實沒有所謂誰抄誰的問題,畢竟平板電腦市場在Apple推出iPad之後才被驗證概念可行,讓開發廠商重新檢視基於硬體、作業系統、服務架構三位一體的極度簡化設計方式,搭配低價的行銷策略,才能創造平板產品足以誘人的甜蜜點。


議題精選-COMPUTEX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