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統於行動電話、平板電腦、Smart TV應用發展趨勢 智慧應用 影音
藍牙技術聯盟
Phison

嵌入式系統於行動電話、平板電腦、Smart TV應用發展趨勢

  • DIGITIMES企劃

Android 3.x應用變化多元,圖為Motorola ATRIX智慧行動電話,可搭配Lapdock配件衍生筆電功能。Motorola
Android 3.x應用變化多元,圖為Motorola ATRIX智慧行動電話,可搭配Lapdock配件衍生筆電功能。Motorola

Apple的iOS Device,自iPhone推出後在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市場產生重大的變革,而在iPhone成功打入智慧型手機市場後,Apple再嘗試複製成功經驗投入Tablet產品,同時強化連網電視服務內容,相同的,Google也計劃複製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台經驗至Tablet產品與連網電視...

在消費性電子市場中,要定位一款優良的電子商品,必須從不同面向來進行觀察,基本上要在外型取勝,此為視覺觀感方面的設計考量,而最實際、直接的使用體驗(User Experience)與產品實際的Usability可用性,則是左右產品實用程度的關鍵。

Logitech推出的Revue,即是採用Google TV系統的連網電視機上盒。Logitech

Logitech推出的Revue,即是採用Google TV系統的連網電視機上盒。Logitech

Honeycomb初期主力產品,多為10吋上下中型螢幕的Tablet,圖為Samsung Galaxy Tab。(Samsung)

Honeycomb初期主力產品,多為10吋上下中型螢幕的Tablet,圖為Samsung Galaxy Tab。(Samsung)

在產品發展階段,可透過工程手段優化User Experience與產品的Usability,而iPhone產品可以在市場獲得銷售佳績,也是得益於較佳的外型與精簡卻不失實用性的裝置功能。

在外型設計方面,除材質特性外,其餘牽涉較多非技術面向的Industrial design,實乃影響產品是否好用的關鍵,使用者經驗與產品的可用性,對行動裝置、連網電視以及熱門的Tablet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開發議題。

iPhone/iPad/Apple TV 利用iOS建構從小到大的CE應用體驗

檢視Apple iOS Device的成功模式,iPhone/iPod Touch屬於顯示屏幕最小、產品最輕、外型迷你的行動裝置,而當相同架構與系統模式擴展至屏幕較大的iPad/iPad 2時,也是利用近似的設計工法與iOS嵌入式系統共有的人機介面架構。

姑且不論Apple App Store豐沛的APPs數量所建構的強大應用彈性,光是產品介面的使用經驗延續便可降低學習門檻,除了iOS嵌入式系統僅需更動螢幕適性與I/O方面的架構調整,大量共用的系統資源不僅強化了iOS Device硬體料件在生產端的議價條件,也因為系統的高度相似性,可集中資源發展具備跨裝置、跨屏幕尺寸優勢的嵌入式平台。

而在連網電視方面,Apple的Apple TV,其實也是採取自OS X系統簡化的作業系統,比較有趣的是,Apple的連網電視僅借助iOS的基礎應用架構,如系統的影音處理、檔案管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與基礎I/O等,設定為本身無屏幕,設備外接平面顯示器形成完整的應用架構。與iPhone、iPad這類行動裝置的差異點,即在User Experience的設計基礎略微不同,一個是以「遙控器」為主要操作介面,另一個是透過手指觸按螢幕,人機介面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Google Android針對小、中、大屏幕的發展動態

Apple的大、中、小屏幕CE裝置的發展路線,證明了近似的嵌入式系統架構,搭配不同的屏幕尺寸整合,確實可以達到延續產品體驗一致性與共用多數開發資源的效益,而且,開發段只要積極維護主要的核心架構程式碼,對於不同屏幕的使用需求,可再透過整合的形式,達到加快產品開發速度與上市時間的目的。

Google Android的嵌入式系統發展,也採取類似的策略,例如,原本已經發展多年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系統,為針對小屏幕設計的系統架構,而沿用相同的核心針對不同屏幕需求進行改版,也衍生出對應中、大型屏幕應用需求的Android 3.0(Honeycomb)嵌入式系統。

觀察原有的Android 2.0/2.1/2.2與2.3版,其顯示屏幕的主流解析度最小有320 x 480或480 x 800水準,而Android 3.0/3.1的Honeycomb則在推出時就針對1,280 x 800解析度的中型屏幕需求進行最佳化,而目前號稱將以Honeycomb為基礎進行開發的Smart TV版的Android 3.x系統,評估至少需支援1080p的1,920 x 1,080或更高解析度,才能因應產品的規格需求。

以Android的版本針對不同載具的分裂現狀來看,Android 2.x可以說是目前最完整的嵌入式系統架構,同時也是相關硬體最成熟的應用系統。而Tablet產品部分,目前有Motorola、acer、ASUS投入,其他如Samsung、LG、Sony等業者,也即將推出奠基於Android 3.x嵌入式系統的產品。

與iOS Device發展路徑較不同的是,Android在2.x與3.x的版本改變,於嵌入式系統核心的差異點為3.x針對硬體改變的雙核心架構進行大幅強化,目的為讓雙核的硬體升級也能在系統中獲得相對高效的表現,尤其是繪圖加速的核心支援部分,新系統對於加速晶片的優化效能,也能得到不錯的效益。

不只屏幕尺寸變化 經由配件創造新區隔市場

Android的3.x版本並非僅限Tablet使用,這與Apple在iPhone、iPad不同系統版本的涇渭分明區隔是相當不同的,以Google初期發展Honeycomb的合作業者Motorola使用Android 3.x嵌入式系統發展產品的形式,除在XOOM的Tablet產品使用外,也預計在Motorola的ATRIX智慧型手機與Bee智慧型手機上採用,更令人驚艷的是以Honeycomb為基礎的ATRIX智慧型行動電話,還可以搭配Lapdock選購配件,就能讓行動電話具備類似筆記型電腦的應用形式,包括電池、鍵盤、觸控板與LCD螢幕功能。

而Motorola發展的Lapdock「配件」,其實並不是一部電腦,Lapdock外型上酷似筆電,是一組整合11.6吋(1,366 x 768解析度) LCD螢幕、鍵盤與觸控板的套件,外加2組USB埠,使用時必須插上ATRIX才能透過手機的運算功能來提供電腦應用。甚至,Lapdock本身內建1組36Wh的電池,使用期間都是藉由該電池供應螢幕、USB埠、鍵盤、觸控板的運作電力。

Honeycomb嵌入式系統架構,基本上已是具體而微的電腦應用系統,以首部搭載Android 3.x的ATRIX為例,不只可以搭配Lapdock變身近似筆電的應用模式,僅以手機本身透過內建的HDMI視訊輸出,在技術上幾乎已經可以取代基礎的電腦應用。另外,Motorola另推出ATRIX的Dock擴充機座,透過Dock即可讓ATRIX具備USB Host功能與完整LCD螢幕的HDMI輸出介面,只要接上鍵盤、滑鼠,使用者即可以ATRIX充當電腦來上網、閱讀文件、處理文書等。


議題精選-COMPUTEX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