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百家爭鳴 交易金額可望突破兆元 智慧應用 影音
聚陽實業
Event

行動支付百家爭鳴 交易金額可望突破兆元

  • DIGITIMES企劃

2015年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將從2013年2,43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4,400億美元,而且有望在2018年達到9,180億美元。Gartner
2015年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將從2013年2,43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4,400億美元,而且有望在2018年達到9,180億美元。Gartner

自智慧型手機如秋風掃落葉般的席捲全球市場後,市面上也出現許多新興應用服務,其中行動支付正是發展最快速的服務之一。根據Gartner在2014年底公布預測報告顯示,2015年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將從2013年2,43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4,400億美元,而且有望在2018年達到9,180億美元,朝1兆美元的目標前進。

多數人談到行動支付,最先想到莫過於結合NFC晶片技術,由Google主導發展的Google Wallet。只是Google Wallet發展的速度並不快,除肇因於並非全部手機都內建NFC晶片之外,也非所有業者都願意與Google合作,也讓全球行動支付發展呈現百家爭鳴之姿。

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Wallet等服務各具特色,但也有不少發展隱憂在,後續普及狀況仍有待時間觀察。Gartner

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Wallet等服務各具特色,但也有不少發展隱憂在,後續普及狀況仍有待時間觀察。Gartner

行動支付技術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以NFC晶片技術為核心智慧卡,也就是台灣消費者最熟悉的悠遊卡,以及各地店家自行發行的儲值卡,堪稱是問世最久的行動支付方案。第二類則是無須搭配NFC晶片,而是由業者自行在智慧型手機上推出的支付服務,如阿里巴巴、騰訊、PayPal、星巴克、Uber、Line等。最後一類,則是以NFC晶片技術為核心,搭配智慧型手機上的支付服務,如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Wallet。

Gartner消費部門研究總監沈哲怡表示,行動支付服務的成功與否,取決於無所不在、價值、信賴感等三大關鍵因素,而由軟體業者推出的行動支付服務,因無須搭配特定硬體裝置,所以儘管推出時間較短,反而普及速度最快。至於需搭配NFC晶片使用的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技術,在2015年大約僅會佔整體成交金額的3%,即便到2018年也僅會達到6%左右。成交金額偏低的原因,在於消費者需先有內建NFC晶片的智慧型手機,商家也必須更換支援NFC交易功能的MPOS(Mobile Point of Sale)系統,消費者才能夠享有行動支付服務。

確保行動支付安全  NFC晶片整合eSE元件

以智慧型手機為基礎衍生的行動支付技術,在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Wallet等業者主導之外,也有由電信業者將NFC與SIM卡整合為一推出的行動支付服務,因為SIM卡中原本就有屬於個人的資料,當結合NFC應用之後,電信商便能依照消費者需求,進一步提供客製化的應用服務,不過這項服務在台灣尚未出現。

在行動支付發展過程中,交易安全一直是消費者最在意的因素,所以各大業者莫不積極投入安全技術研發,因此當NFC晶片要應用行動支付時,由於需讀取信用卡資料,所以必須整合支援EMV標準的eSE(embedded Secure Element;內嵌式安全元件)晶片,以確保交易過程中的安全。

EVM規範是由EMVCo所制訂,主要是確保行動支付過程的交易流程、標準等,符合全球一致的安全與互通性。EMVCo是由美國運通、JCB、MasterCard和Visa等四大信用卡業者所組成,各擁有25%的股份與管理權限,主要負責與信用卡相關的安全管理規範,管理範圍除電子錢包之外,也涵蓋POS系統的終端設備和自動櫃員機(ATM)等等。

Google Wallet問世早  Samsung Pay支援舊POS系統

就知名度來看,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Wallet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行動支付服務,也都是以NFC晶片為核心的主要服務營運商,只要消費者事先把信用卡卡號輸入系統中,即可享受快速結帳的服務。儘管三大業者的結帳流程類似,不過各作法仍然略有差異,也影響消費者信心與行動服務普及的速度。

Google Wallet推出時間最早,基本上只要採用Android系統的智慧型手機且有內建NFC晶片,多數消費者都可以享受該服務。Google為防止信用卡卡號在交易過程中被竊取,在結帳時會提供一組虛擬信用卡卡號,因此商店不會取得真正信用卡資料。由於信用卡資料被保存在Google的主機中,當商店對虛擬信用卡的消費請款時,Google才會同步對消費者預先設定的卡片請款。

在Google長期規劃中,Google Wallet是設計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交易服務,所以在記錄信用卡卡號之外,也能儲存由商店發行的現金回饋卡、儲值卡。如此一來,Google即可記錄消費者所有的交易過程,進一步提供消費者可能有興趣的行銷廣告,成為Google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在Galaxy S6、Galaxy S6 Edge上市時問世的Samsung Pay,則是三星電子收購LoopPay而開發的行動支付服務,用戶同樣需要事先將信用卡卡號內建在三星手機中,並透過指紋識別來完成身份驗證,才能在商家使用行動支付服務。由於Samsung Pay可同時支援NFC與傳統磁條讀卡POS機,所以在美國有90%零售商支援Samsung Pay,只不過受限於僅支援三星電子的自家手機,普及速度完全取決於手機銷售量高低。

Apple Pay席捲美國  進軍歐亞市場時間未定

蘋果電腦在2014年推出的Apple Pay,是為與Google Wallet抗衡的行動支付服務,但並不支援所有iOS系統裝置,僅有iPhone 6、 iPhone 6 Plus、Apple Watch iPhone 5、iPhone 5c、iPhone 5s等型號可以使用該服務。

為一口氣打響Apple Pay服務,蘋果電腦在美國推出該服務之前,已經事先與多家銀行與主要零售業者洽談合作,因此上市之後,美國當地消費者便立即能在Bloomingdale’s、Disney Store、Walt Disney World Resort、Duane Reade、Macy’s, McDonald’s、Sephora、Staples、Subway、Walgreens、Whole Foods Marke等商家使用。至於Apple Pay在歐洲、亞洲國家啟用時間,則端看蘋果電腦與當地銀行洽談結果,截至目前為止尚沒有明確時間表。

由於Google Wallet會追蹤消費者使用習慣的策略,已引發侵犯隱私權的疑慮,所以Apple Pay服務上市時,蘋果電腦網路軟體與服務資深副總裁Eddy Cue表示:「Apple Pay核心是建立在安全與隱私上,當消費者在商店、餐廳或其他場合使用Apple Pay付款時,收銀員不會再看到姓名、信用卡號或安全碼,有助於降低詐欺事件的發生。此外,蘋果電腦也不會收集消費者購物記錄,因此我們也不會知道消費者的購物內容、地點或金額。若消費者iPhone遺失或遭竊,也可使用『尋找我的 iPhone』立即停止該裝置的付款功能。」

無須更新硬體設備  騰訊、Line後發先至

行動支付服務問世時間最久的技術,自然是建立在MIFRAE規範上的非接觸式智慧卡解決方案,如台北悠遊卡系統、二代iCash卡、二代星巴克卡均屬此類。MIFARE是由Philip研發的技術,其設計是遵循ISO 14443A規格所研發,目前針對不同應用差異,有MIFARE 1、MIFARE UltraLight、MIFARE Pro X等不同規格可以選擇。相較於其他行動支付技術,智慧卡儘管安全性最高,但也因為僅支援單一商家,所以便利性也相對最差。

至於近兩年竄起的軟體式行動支付服務,如阿里巴巴、騰訊、Line等,則是與第三方支付整合的付款機制,消費者只要事先將錢存入指定帳戶,便可以在支援店家付款,由於店家與消費者完全無須更新硬體設備,所以在大陸與歐美國家地區普及速度非常快。

軟體式行動支付服務在付款安全機制的部分,只能仰賴業者自行設計的監控服務,以使用LINE Pay為例,消費者必須設定一組與LINE帳號不同的七位數專用密碼,作為第二層驗證機制。若消費者是在個人電腦上進入LINE Store網站,使用LINE Pay的加值服務時,同樣必須透過智慧型手機進行認證。

提供軟體式行動支付服務的業者,都有24小時監測系統,能檢測是否有可疑操作行為的帳號出現,讓用戶享有安心、安全的資訊安全機制。至於在大陸市場普及率最高的騰訊,則是宣稱一旦發生盜刷事件,會提供一定金額的賠償費,拉攏更多消費者以Wechat付款。


議題精選-COMPUTEX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