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會後報導 整合兩岸優勢及能量 打造互惠雙贏的車載資通訊合作平台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IBM 數位行銷

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會後報導 整合兩岸優勢及能量 打造互惠雙贏的車載資通訊合作平台

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所有重要與會貴賓共同合影留念。
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所有重要與會貴賓共同合影留念。

為期一天半的「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圓滿成功地於4月14日落幕。這場被視為經濟部「搭橋計畫」兩岸策略合作及交流的一大盛會,是在經濟部的指導下,由資策會偕同工研院與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主辦,以及電電公會與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協辦,先後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與南港展覽館舉行。大陸並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擔任總團長,帶領一行共80人之重量級專家團共襄盛舉。

在這次1天半的會議裡,共吸引了兩岸產官學研界共450位車載資通訊領域專家與200家單位機構代表出席。經由該會議,不但對兩岸車載資通訊發展之優劣多所評析,並釐清出未來ITS技術與市場上截長補短之互惠合作模式及方向。尤其會後達成了無線寬頻網路城市建設與汽車電子產品共同開發生產的合作案,更為今後兩岸車載資通訊合作橋樑與交流平台,奠立良基並開創新局。

電電公會陳文義總幹事(右一)、長春市信息產業局呂凝局長(左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李駿主任(左一)等人的共同見證下,正式簽署「友好合作協議書」,展開第一項兩岸車載資通訊之實質合作。" alt="「2009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閉幕式,台灣怡利電子公司蘇志榮副總經理(右三)與長春市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管欣院長(左三),在資策會王瑋副執行長(右二)、電電公會陳文義總幹事(右一)、長春市信息產業局呂凝局長(左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李駿主任(左一)等人的共同見證下,正式簽署「友好合作協議書」,展開第一項兩岸車載資通訊之實質合作。" style="max-width:267px;width:100%;">

「2009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閉幕式,台灣怡利電子公司蘇志榮副總經理(右三)與長春市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管欣院長(左三),在資策會王瑋副執行長(右二)、電電公會陳文義總幹事(右一)、長春市信息產業局呂凝局長(左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李駿主任(左一)等人的共同見證下,正式簽署「友好合作協議書」,展開第一項兩岸車載資通訊之實質合作。

電電公會鄭富雄副理事長(右一)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 alt="「2009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閉幕式,由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中)、吉林長春市光電信息行業協會會長呂凝(左一)及電電公會鄭富雄副理事長(右一)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 style="max-width:267px;width:100%;">

「2009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閉幕式,由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中)、吉林長春市光電信息行業協會會長呂凝(左一)及電電公會鄭富雄副理事長(右一)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

本次會議主軸為來自兩岸產官學研共13位專家分成13個重要議題發表專題演講,並由17位專家於會議中進行兩場座談會。會議一開始來自各界的貴賓紛紛為兩岸車載資通訊之合作新頁發表精闢又感性的致詞。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表示,在全球普遍受創於不景氣風暴之際,大陸雖然也有點影響,但仍能維持可觀的經濟成長幅度。在如此興旺的發展基礎下,也使得大陸成為美、歐之外,另一個急速崛起的新興汽車消費市場,預計2009年新車生產輛可上看650到750萬台之規模。

反觀台灣則在PND、MID、NB及PC等領域的市佔率上拔得全球頭籌,其中全球PND市場發展活絡,2007年全球PND出貨量超過2900萬台,預計2012年更將突破8000萬大關,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2.5%。台灣僅2007年的GPS產值即約達1170億左右,其中PND表現十分亮眼,市佔率破7成。長久以來,台灣已成車載資通訊的重要供應區,不論在汽車電子、交通控制與後端系統等汽車產業ICT化的研發上投入相當心力並展現傲人成果。面對不景氣,唯有在互惠互補的原則下,結合兩岸所長,才能在車載資通訊的研發、檢測與應用服務等領域開闢出新商機。

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在致詞中指出,本次會議將能夠為兩岸汽車與資通訊產業搭起合作交流的橋樑。尤其當前全球車載資通訊以20%的速度成長,為了迎合趨勢、開發商機,資策會特別成立了新興智慧技術研究所,全力投入下世代車載資通訊的研發工作,目標於整合車內通訊,並藉由專屬短距無線通訊(DSRC)技術,提供車外即時通訊。

大陸已成全球汽車最大生產地與出口國 自主品牌蓬勃發展

大陸汽車工業的發展速度驚人,光以汽車的年產量而言,1978年約只有15萬輛的水準,到了近幾年,則是以逐年增加100萬輛的成長幅度增加,2008年躍升至935萬輛。大陸汽車進出口總額,原本1996年進口只有25億美元,出口約8億美元,進展到2008年,進口突破314億美元,出口更高達497億美元。不僅如此,原本進口額一直大於出口額的態勢,也在2005年被打破,由此顯示出大陸汽車自主工業的日漸興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認為,自主生產與合資引進可說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後者若太過可能妨礙前者發展,太少則無法提升整體技術水準。目前大陸在自主開發能力、零組件生產及銷售經驗仍有待加強。

目前大陸逐漸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及產地,汽車保有量也達到5千多萬輛,不過人均保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顯見仍有極大的市場開發潛力。目前中級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佔有率有不斷攀升的趨勢, 2006年約23%,2007年則上升至30%,預計2010年,可達到4成以上。

在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奇瑞、吉利等中小自主企業,以及自主零組件企業迅速發展。此外,以電動汽車為首的新能源產業及產品紛紛出籠。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表示,當前大陸雖已成為汽車大國,但卻不等於汽車強國。尤其遠比大陸汽車發展要晚的南韓,如今已成功蛻變成具備競爭力的汽車強國,這點是需要徹底深省的地方。

大陸Telematics契機在兩岸合作 標準化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

所謂車載資通訊系統,大陸稱之為車載信息系統是指利用計算機、衛星定位、通訊、控制與多媒體等技術,為乘用者提供安全、節能環保及舒適性功能與服務的車載電子設備。車載信息系統的英文“Telematics”有兩種解釋,一為“Telecommunication + Informatics”,亦即車載系統加信息服務。一為“Communication + Location”,亦即遠程通訊加定位。

啟明信息技術公司董事總經理吳建會樂觀指出,當前車載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包括:車載設備多功化與網路化;車載信息系統已成為汽車電子裝置的協調與控制中心;市場重心已由產品本身過渡到服務。

目前大陸Telematics應用逐漸加溫,預計2010年,市場規模將近27億人民幣, 2014年更將上揚至76億人民幣。當前大陸整體Telematics產業規模接近200億元,不過仍以終端設備及地圖為主,綜合內容服務比重仍小。目前大陸面臨的挑戰在於,動態採集交通信息之基礎設施、交通訊息編碼體系,以及產業鏈各方資源的整合作業,都有待加強。

上汽集團總公司副總裁葉永明認為今後智慧行車服務(ITS)市場雖然很大,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的ITS內容仍屬靜態,未來Telematics則是包括生活、娛樂及安全控制等動態服務。

至於汽車電子方面,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院長管欣指出,當前研究重點大致已從改善傳統以機械系統為主的行駛性能,逐步朝向輔助駕駛系統的研發方向進展。其中在研究目標上,由機器取代人的感知、決策和執行的汽車安全問題,以及傳統機械系統設計和非線性特性改善成為兩大課題。

再就標準化而言,目前大陸致力的方向包括:控制化、車輛安全、多媒體、車內總線及電磁干擾等標準之制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所長助理趙新華表示,如今大陸整體標準化工作仍然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今後必須藉助多學科及多領域的整合,才能讓Telematics標準化的工作更加完備、成熟。

為Telematics使用者創造新價值 台灣已具備完整車載資通訊產業鏈雛形

中華電信副總經理李炎松表示,所謂智慧行車服務(ITS/Telematics)是一種結合資訊、通訊與汽車電子技術,來滿足用路人行車需求的一種應用系統及平台,其目的在於建立舒適便利、行車效能與安全管理的行車環境。歐美日在此推展多年,例如美國VII、歐洲e-Safety與eCall與日本Smartway計畫即為顯例。

工研院資通所副組長蔣村杰分析指出,安全與效能可說是帶動Telematics成為下世代產業全新發展方向的主要驅動力,透過Telematics的智慧型協同系統,將可大幅提升行車安全,並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目前台灣政府在智慧行車發展上提供許多計畫,在基礎設施方面,包括建置高快速公路整體路網交通管理系統、省道即時路況交通資訊蒐集及控制系統建置計畫等。在應用服務建置上,則有聰明公車、公共運輸服務智慧化系列計畫、高速公路計程電子收費計畫等。

近年來,以工業電腦起家的研華公司極力提倡ePlatform平台服務概念,並認為由傳統的通用運算供應商,進展至應用及服務(Application-Ready and Service-Ready)平台提供者已成當務之急,這方面須藉由異業結盟才可達到。研華公司技術長陳贊鴻表示,當前垂直應用市場的一大趨勢,就是汽車(Car)、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及控制(Control)之4C整合與服務導向區塊的興起。

陳贊鴻並指出,車輛智慧化的終極目標,即在於為使用者創造新價值。以駕駛者來說,必須創造出行車資訊、運轉狀況及安全駕駛等價值;對營運商而言,則需提供行車監控、創新價值、車輛保全及節省成本等效益。

遠傳電信副總經理陳立人認為,身處車載資通訊產業體系中,通訊業者必須扮演好OBU車機系統業者與ITS體系供應商之間雙向資訊溝通的角色。遠傳電信並打算透過與車廠協同合作的方式,跨入到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服務體系中。

資通訊上車為兩岸下一波契機 ITS關鍵技術及基礎產業成為台灣優勢

長久以來,台灣IT技術變遷與發展向來是由3個不同的“w”來驅動,亦即WWW、Wideband與Wireless。其中無線網路並朝3個“i”來發展: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Interaction互動與Integration整合。其中所謂互動是指裝置與基礎設施、裝置之間,以及人與裝置間的互動。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指出,同樣的,當前Telematics應用,也將從汽車與基礎設施(V2I)、汽車與裝置(V2D)、汽車與汽車(V2V)等三個方向發展。

當前Telematics應用在車內已由娛樂逐漸擴充至資訊、LBS等訴求,在車外則是以安全駕駛為發展重點。詹文男認為,今後V2V之發展旨在建立一個以協同合作系統為基礎的駕駛情境,其發展重點包括制定傳輸技術及標準,就傳輸技術而言,DSRC已成為許多國家的測試重點。此外,未來汽車將匯聚各種通訊技術,所以Telematics必須具備異質網路的整合能力。

面對今後車載資通訊之發展,陳立人認為,以人為主的服務內涵將成為今後Telematics服務的主要發展方向。陳贊鴻則斬釘截鐵地認為,資通訊產業上車必然是兩岸車用電子下一波成長的契機所在,對此,不但需廠商通力合作,同時得藉助3C產業的成功經驗,從車用電子前端技術,進而往車後整體解決方案發展。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黃隆洲剖析道,無線通訊可說是掌握ITS技術的最重要基石,台灣則擁有領先全球的無線通訊技術及產業,不僅如此,不論電信系統業、整車與車用電子業,以及內容應用服務業,台灣都具備,這些都是成功發展ITS的重要基礎。再者,對TPS供應商而言,如何與異業合作共創雙贏,為致勝關鍵所在。

蔣村杰也認為,兩岸初期可以下世代Telematics系統、應用及服務的共同發展為切入點,並以台灣做為先行實測的基地,以縮短商業化進程。在中長期方面,並以兩岸合作開發經驗及技術能量做為切入全球市場的基礎。

打造兩岸合作平台 拓展下世代智慧行車產業市場商機

如何結合兩岸產學研單位之能量,共同研擬下世代車載資通訊標準成為今後重點方向。尤其是在標準訂定之後,如何相互再驗證,皆有合作空間。怡利電子副董事長陳錫堯以自身經驗表示,大陸合資車廠非常封閉,所以進入過程的障礙非常大。面對產品要求性價比高的大陸自主品牌,極具優勢的怡利電子反而能順利成功地切入。

北京汽車副總經理郭新民建議,兩岸合作的關鍵在找突破口,自主品牌就是一個可以通力合作的地方。台灣廠商應該在研發階段就要介入,才比較容易達成合作。另一個快速合作的方法,就是建立資產關係的結合,就有如結親家一般。福建汽車董事長廉小強表示,對福建而言,與台灣間的橋樑早已搭建好了,接下來是如何改善提升的問題。福建是兩岸合作的先行者,可為兩岸之間更進一步全面而深入的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兩岸聯手合作 成為全球車載資通訊TSP

今後應如何善用兩岸的能量及強項,共同進行車載資訊設備及應用服務試行專區,也成為與會專家討論焦點。裕隆汽車副總經理李俊忠指出,對使用者來說,買車的目的即在於移動,裕隆所推出的TOBE移動價值鏈,旨在提供包含移動工具、移動過程與移動目的的附加價值服務。未來,ITS還有很多更細微精緻的地方需兩岸通力合作,尤其是在地化服務。

研勤科技總經理簡良益強調,在地化服務非常重要,畢竟兩岸在文化、用字遣詞上存在許多差異,例如台灣稱呼的右轉、迴轉,大陸卻叫做右拐、調頭。以研勤為例,為了能提供更精緻的在地化服務,地圖資料的更新非常重要,對此,研勤提供動態雙向更新的系統及服務。金龍汽車董事長孫建華認為,兩岸之間必須充分總結二十多年來合作交流的成功經驗及失敗教訓,如此才能達到互惠互利的競合關係。

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於閉幕式中特別指出,兩岸透過實質的交流已達成共識,相信在發揮兩岸所長之下,攜手合作將成為全球下世代車載資通訊系統、應用服務的Total Solution Provider。

主辦單位資策會柯志昇執行長(左一)、貴賓為經濟部次長黃重球(右七)、大陸交流團總團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右六)。


議題精選-GPS/PND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