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雲端與行動浪潮 POS產品亟需求新求變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DForum0620

因應雲端與行動浪潮 POS產品亟需求新求變

  • DIGITIMES企劃

如同Vend以提供雲端POS及App的服務供應商崛起,恐為POS廠商帶來一定衝擊。來源:Vend
如同Vend以提供雲端POS及App的服務供應商崛起,恐為POS廠商帶來一定衝擊。來源:Vend

曾有財經媒體說道,客製化程度愈高的產業,都將因客戶不欲負擔高轉換成本,從而具備與客戶之間的長期合作優勢,其中工業電腦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尤其ROE表現一向突出的銷售點管理系統(POS)製造商,雖然因非面向普羅大眾而大鳴大放,但仍引人關注。

回顧去年的COMPUTEX展,曾有研究機構的分析師做過統計,在該展場中所展出的產品應用領域,至少達15種之多,其中不管是由單板電腦(Single Board Computer;SBC)或嵌入式電腦(Embedded Board Computer;EBC)等型式呈現的工業自動化應用產品,仍然可謂相對大宗,接著緊追在後的,即是POS。

由此可見,POS無疑穩居Panel PC之主流應用,乃是諸多工業電腦廠商的追逐重心之一。所謂POS,就過去一般人的認知,其屬於工業電腦產業的一環,是用以統計商品銷售、即時更新庫存數據、記錄顧客購買行為的電子系統,可幫助業主掌握各類商品的銷貨狀況、即時回報庫存量、明列每位會員的消費明細、發票管理、查詢訂進退貨明細、完整的盤點清查單品庫存等關鍵資訊,因此在超商、大賣場、餐飲服務、精品百貨連鎖企業朝向大型化、連鎖化發展的前提下,成為泛零售產業必須具備的管理利器。

綜上所述,POS似乎就是收銀機;然隨著科技演進,早在多年前,POS應用就逐漸跳脫傳統的收銀機範疇,應用格局逐漸擴大,舉凡餐飲店內的點菜機,樂透投注站內的彩票機,乃至於隨處皆可見到的KIOSK,皆是POS產品的新應用領域,幾年前台灣POS領導廠牌飛捷科技,甚至為POS賦予「Point of Service」的新定義。

雲端+行動  帶動POS轉型

回顧POS最早的發展歷程,約莫是從60年代開始,當時主要的技術核心係奠基於後台的大型主機以及前台的條碼機,當時的運作型態是,製造商在出廠時就直接印製條碼,零售店家則藉由條碼掃描器讀入條碼後,再傳送到後台主機,接著借助軟體進行庫存管理與分析,此即為第一代POS系統。

與此同時,日本業界研發出電子收銀機(ECR),對於日常交易記錄可提供更為理想的分析效率,可被歸類為第二代POS系統。且由於ECR要價不若上述第一代系統高昂,開始進入餐飲及零售業者可接受範圍,所以開始被廣為運用。

時至1980至2000年間,由個人電腦帶動的分散式處理架構崛起,使得運算成本驟然滑落,於是由PC、鍵盤、顯示器、印表機、錢箱…等更趨平價的配備,組合成為第三代POS系統。

至於2000年後迄至目前,隨著網際網路快速普及,乃至於晚近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等技術興起,連帶催生了第四代POS系統,此系統最大特色在於具有可觸控式的螢幕,並標榜為「多功能一體機」型態。發展至今,觸控介面已然成為POS系統標準介面,第三代POS系統則逐步遭到汰換,市場主流已見換手。

展望未來,POS產業將呈現何等發展態勢?就在2013年初,領導廠商飛捷科技才為此議題,做了非常值得參考的詮釋。第一個重要趨勢,在於新興市場躍為產業成長動能的匯集地,主要是因為過往歐美日等先進市場在大型零售和通路商的買盤撐持之下,佔了全球總體POS產值高達八成之譜,這些市場的規模雖大,但開發的成熟程度偏高,因此成長動能逐步趨緩,現今甚至已落於全球平均水準之下,已不足以成為業者的泉源活水;相形之下,GDP與消費力不斷走揚的新興市場,遂成為全新商機之所繫。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趨勢,則在於新興技術所產生的威脅。隨著雲端運算與行動技術的崛起,傳統被部署在POS主機內的後台服務功能,已可為雲端加App所取代,雖然現今尚未蔚為主流,但已為POS產業埋下深不可測的變數,尤其類似像Apple或Google等大廠,對行動支付市場不僅興致勃勃,也開始施展積極作為,其餘像是Vend之類的新興服務業者,也開始推出雲端POS及App等服務項目,凡此種種,似乎都不容小覷。

至於前台用於結帳的端點裝置,更已直接受到智慧型手機及平板裝置的莫大威脅,因為這些設備不僅全都擁有觸控可能,而且體積輕巧、取得成本不高,且操作門檻也相對較低。

換言之,藉由雲端服務、App行動應用程式、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等前端裝置之連成一氣,似乎就可滿足過往POS整套系統的功能需求,對於POS廠商當然是巨大威脅。但危機往往也是轉機,POS廠商亦可善用雲端運算與行動技術等元素,整合出難以被外來業者取代的優勢,就可望延續市場戰果而不墜。

舉例來說,有廠商別出心裁運用了 RFID技術,將RFID Tag巧妙置入餐具當中,藉此提升POS結算時間及營運效率,就是不錯的範例;又或者,另有業者工業平板由電腦與POS Docking基座的搭配,藉以提高遠距點餐便利度與效率,也蘊含了莫大的創意巧思。這些範例所挾帶的靈感,似乎都不是亟欲搶進行動支付商機的外來業者能夠輕易設想到的。

展望未來  POS產業仍具發展利基

即使新興科技的興起,看似已為POS產業帶來不小的衝擊與挑戰,但深究該產業由來已久的發展特性,仍舊埋藏著無可取代的利基與優勢。

首先,不論POS產品如何世代交替,有一件事從未改變,便是其可發揮的應用場域很多,不管食衣住行抑或醫療照護,處處都蘊含商機,但個別領域的量能都不算大;基於這般「少量多樣化」的特性,使得POS產業不像PC產業,出現少數幾家廠商聯手宰制八至九成超高市佔率的局面,即便如NCR、Panasonic、Micros、Radiant、Wincor-Nixdorf或Fujitsu等饒富國際知名的大廠,合計市佔率也不過50%,如此一來,營運規模偏向中小型的台廠,若能在軟體設計、產品客製化等方面下足功力,展現差異化利基,仍會有不錯的發揮空間。

再者,POS設備不比消費性電子產品,通常未必會緊密跟隨最新穎先進的規格,而是取決於一些業已歷經市場實證、且成熟穩定的架構,即使技術規格看似落後,也沒有急起直追的迫切性與必要性,因為客戶看的是整合能力,而非計算速度;此一特性使得POS產品生命週期相對較長,5~6年、6~7年的比比皆是,所以驟然遭到淘汰、換置的機率不大。

此外,一套能夠為客戶所接受的POS系統,往往在於設備設計、測試,乃至於部署安裝、教育訓練、資料整合等各個層面,都亟需耗費一番時間的琢磨,一經採用後,也十分倚賴供應商提供長期的維修服務,因此其應用價值的建立過程相當漫長而繁瑣,實無可能輕易遭到轉移,長此以往,導致POS產業的進入門檻偏高,不利於新進業者加入。

因此POS業者一旦享有穩定經營績效,便無懼於新進業者的低價搶單,探究其有恃無恐的最大癥結,就在於新進的競爭者,往往不具備足夠的客製化設計能力,也未必能夠適應少量多樣化的產業生態。

但這是否意謂著POS廠商就可不思進步、躺著等生意上門?當然不是!相反的,相關業者為維持競爭優勢,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擴展產品線,並透過生產製程的改進,以符合彈性客製化、即時交貨等客戶需求,才能如願在一個個小型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舉凡傳統桌上型,以及無線手持、平面觸控等多元化POS產品線,甚至是訴求自助服務的KIOSK機台,似乎都是追求營運成長的過程中,不容偏廢的產品項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