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報酬率的觀點 破解虛擬化迷思 智慧應用 影音
aispecialreport
ST Microsite

從投資報酬率的觀點 破解虛擬化迷思

  • 閩潔台北

表面看來,由於伺服器虛擬化大幅降低了伺服器的使用量,理當能減少企業成本,畢竟從20台實體伺服器到僅需要3台主機,即代表了較少的硬體、電力、冷卻系統及管理需求。

但虛擬化真的有助於成本降低嗎?專家表示,除非身為大型企業,否則企業在虛擬化的支出可能超過節省的成本,尤其導入初期將更加明顯。虛擬化顧問Matt Prigge表示就其所知,50%中小企業執行虛擬化的成本高於直接替換既存的實體伺服器。

伺服器需求量低於20台的企業應慎重考慮虛擬化成本

試想,若以每台5,000美元的成本購買20台全新的伺服器,初期總成本為10萬美元。若改採虛擬化方案,包含3台主機,每台所需的超微(AMD)或英特爾(Intel)晶片以1.6萬美元計算,外加4萬美元的儲存設備區域網路(Storage Area Network;SAN),以及人員訓練、軟體管理、虛擬化授權、顧問等費用,總成本也相當於10萬美元。至於無論汰換實體機器或採虛擬化方案皆需要的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則因成本相當而不列入討論。

共享式儲存設備的投資及新的AMD或Intel伺服器,加上多餘的網路連線更新,佔了虛擬化成本的最大部分。每台主機付給VMware、Citrix及微軟(Microsoft)等供應商的軟體授權費用雖然高達數千美元,比起基礎架構成本卻相形見絀。當然,後續維護費用對成本的貢獻也不能忽視。

對建置20台伺服器的企業而言,虛擬化及實體伺服器方案的初期花費相當,但長期來看仍以虛擬化方案較能持續為企業帶來獲利。如果企業需求的伺服器超過20台,虛擬化方案就明顯勝出了。Burton Group分析師Chris Wolf表示,企業需求的伺服器台數愈多,愈突顯虛擬化的優點,投資報酬率一般在8~18個月就能回收。

相反地,伺服器需求若低於20台,選擇虛擬化方案將無法享受到物超所值的好處。曾針對虛擬化所需的價格、產品、技術及技能撰寫案例的Prigge表示,光1套SAN對於中小企業就是大筆負擔,伺服器需求量有限的企業最好找到比成本更強而有力的理由,再決定是否選擇虛擬化方案。

當然,上述計算方式是假設使用者從零開始,但鮮少有企業的IT建置是零,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從現存資料中心的基礎計算虛擬化成本及投資報酬率?Wolf表示,以現有20台伺服器的資料中心來看,每台伺服器的更新期皆為2~3年。若企業打算以實體伺服器替換現有設備,每年需採購8台伺服器,總價約為4萬美元;改採虛擬化方案則要價10萬美元,初期投資的回收期約需2.5年,相當於實體伺服器的汰換週期,無法突顯虛擬化效益。

但由於虛擬化的主要成本來自於分享式的儲存裝置,若企業不需要新的儲存設備區域網路,回收期可縮短為1年上下。反之缺乏儲存設備的企業,必須加裝iSCSI SAN、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 SAN或網路資料系統,每2~3年還需要更新主機伺服器。因此藉由延續其他SAN硬體的壽命,長期而言虛擬環境每年的更新成本將低於實體設備。節省的程度端賴各環境所需的設備而定,可以確定的是,SAN的更新週期不會低於5年,因此在不缺SAN的情形下,選擇虛擬化方案肯定是安全賭注。

虛擬化投資報酬率難以帳面數字計算

即便列出所有基本數據計算虛擬化的投資報酬率,實際的成本仍得參照企業執行的過程。由於虛擬化改變了管理模式,企業可能需要不同生命週期的管理工具,因此軟硬體管理也是影響財務預測的因素之一。「許多企業為了虛擬化而將作業系統更新至Windows Server 2003或2008資料中心版本,這些成本都應該列入計算公式中,」Wolf說。

此外無論虛擬化的規模為何,企業免不了需要檢視虛擬化架構的顧問。幸而在所有業務都上線運作後,擁有20台虛擬伺服器的企業通常不再需要花費8萬美元聘請特定的虛擬化指導人員甚至額外的系統管理員。虛擬化供應商深知中小企業頂多設置1名人力兼任系統管理等各項工作,因此提供的虛擬化工具多容易上手,企業也能藉此培育自有虛擬化專才。但無可諱言,虛擬環境的規模愈大,愈需要相關的專家,無論再怎麼刪減伺服器管理員人數,企業仍不能忽略SAN需要管理的事實。

Prigge警告,另外1項難以估計的成本是虛擬化人員的訓練費用。例如系統管理員必須了解如何在不重新啟動整個主機的前提下,將個別虛擬機器重新開機。若企業無法撥出時間學習如何使用系統,在有限的條件下堅守實體伺服器反而是比較好的選擇。

並非所有的成本都適合放入VMware及微軟虛擬化伺服器的投資報酬率計算公式,其預測模型往往僅計算實際的投資報酬率。身為中小企業,若對投資虛擬化的期待回報是數字,那恐怕要大失所望了。根據Prigge的經驗,選擇虛擬化方案的中小企業付出的成本較原先預期的數字通常要多出10~15%。但他強調,為了應付硬體的故障率,多出的預算情有可原。畢竟除了降低伺服器的使用數量外,虛擬化的優點還包括具備彈性,以及簡化整個資料中心的持續運作。企業仍應持續關注業務上的獲利,才能真正享受到虛擬化帶來的全新體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