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焚燒、沒有污染!鴻躉開發「太陽能板回收設備」實現循環再利用 智慧應用 影音
台灣玳能
Event

不用焚燒、沒有污染!鴻躉開發「太陽能板回收設備」實現循環再利用

PV CirculatorTM  讓廢棄太陽能板重獲新生。鴻躉
PV CirculatorTM  讓廢棄太陽能板重獲新生。鴻躉

世界各國大力提倡再生能源,其中太陽能發電佔綠電超過一半,但是太陽能板的使用年限僅不到20年,淘汰只能變成垃圾焚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已成為嚴重問題,美國加州甚至祭出最嚴厲的法規禁止焚燒,而鴻躉(TSGC Technologies)開發太陽能板回收設備,透過AI運算拆解成原材料,實現太陽能板100%的循環再利用。

鴻躉成立自2022年,為國科會補助成立的台南大學衍生事業,以物理化技術實現太陽能板零污染、完全回收的解決方案,共同創辦人傅耀賢教授分享,鴻躉為台南大學創立超過120年以來第一家衍生新創,目標是以循環經濟加速太陽光電的能源轉型,並應用物聯網、區塊鏈、去中心網路技術來整合碳權經濟。

以刀片刨除物料的精密研磨法。鴻躉

以刀片刨除物料的精密研磨法。鴻躉

以 AI 辨識拆解 提供回收履歷給太陽能板擁有者。鴻躉

以 AI 辨識拆解 提供回收履歷給太陽能板擁有者。鴻躉

鴻躉以設備拆解太陽能板實現回收再利用

傅耀賢教授指出,團隊開發一套大型設備「PV Circulator」,只要將廢棄太陽能板放進去,利用刀片刨除的精密研磨法拆解,再以AI辨識系統分類各種原物料,包括鋁框、電線、背板材料、封裝材料、矽晶圓,因為這些東西混在一起就是垃圾,但是拆解開來就有正面價值,像是台灣回收一塊太陽能板,經濟部補貼300元,因為太陽能板沒有價值,而鴻躉的目標就是透過100%回收再利用來創造價值。

拆解廢舊太陽能板並不容易,傅耀賢教授指出,台灣的太陽能板種類就超過2,000種,美國加州的種類就超過2萬種,每一種都不一樣,因此這套設備能以AI辨識拆解,再將參數記錄到雲端,包括回收率、拆解過程的耗電量,全都能換算成碳排量,並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提供回收履歷給太陽能板擁有者,以得到減碳證明,未來或許能轉換成碳權,以此激勵業者回收太陽能板。

世界各國尋求太陽能板零污染解決方案

目前各國都有太陽能板的補貼方案,傅耀賢教授指出,歐洲、美國、日本最早開始使用太陽能板,導致後續污染嚴重,目前市場既有的解決方案,像是日本NPC的熱刀法、新菱隧道式熱分解法,而歐盟的FRELP(Full Recovery End-of-Life Photovoltaic),都涉及化學、熱或掩埋。

美國加州原本同樣是以粉碎焚燒來處理,但在2021年祭出最嚴厲的法規禁止焚燒,傅耀賢教授指出,鴻躉這套設備不用化學品或焚燒來處理太陽能板,即可做到99%的回收再利用,為目前全世界唯一符合美國加州法規的設備,因此團隊正積極將設備量產,期望儘快協助世界各國達到淨零碳排,而終極目標就是做到100%回收再利用。

鴻躉盼透過TIE Award行銷技術到全世界

鴻躉開發的太陽能板回收解決方案,獲得2023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所辦理的TIE Award肯定,並將在參與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中未來科技館的展示,傅耀賢教授指出,鴻躉的技術很厲害,但是缺乏一個推廣行銷到全世界的網絡,期望透過TIE Award能讓鴻躉增加國際曝光率,因此將展示整套設備和模型,完整介紹物理化技術拆解太陽能板的解決方案。

由於整片太陽能板運送的成本高昂,以500 MW為例,運輸費用就超過200萬美元,傅耀賢教授強調,鴻躉以美國作為營運總部,台灣作為生產製造基地,目前在美國加州已有廠商洽談後續合作事宜,還有比利時瓦隆尼亞外貿投資總署的合作機會,下一階段期望能做到行動化,直接將設備移動到當地進行拆解,加速太陽光電的能源轉型。

欲瞭解更多,歡迎各專業人士於10月12日~14日蒞臨世貿一館「2023 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並點此報名參加TIE Award商機媒合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