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應用蔚為趨勢 企業是否跟上潮流? 智慧應用 影音
阿物科技
IBM 數位行銷

行動應用蔚為趨勢 企業是否跟上潮流?

伴隨行動裝置普及,App迅速蔚為新寵。
伴隨行動裝置普及,App迅速蔚為新寵。

不可諱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已鋪天蓋地席捲人類的生活、工作、娛樂等各式應用場域;此時若有企業仍舊自外於這股浪潮,或僅將行動應用的期望值,設定在撙節成本、提升效率等老套劇本,肯定都是一大失策,因為行動應用「將帶來事業模式巨大改變」,端視企業能否有效駕馭此一趨勢。

回顧2011年的第2季,當時台灣智慧型手機正式邁入黃金交叉,其出貨量一舉超越功能型手機;時至2012年,智慧型手機更顯銳不可擋,出貨量可望超越電腦。而到了2015年,全球行動數據流量將挑戰6.3 EB,相較於2010年的0.24 EB,足足大增了25倍以上。

伴隨行動裝置的大行其道,也助漲了行動應用的增長力道,先是在消費性電子領域掀起巨大狂潮,爾後更朝向企業應用領域步步進逼;根據賽門鐵克在第1季發布的1項調查報告顯示,早在2011年8~11月期間,台灣地區即有逾6成7比例的企業,至少已進入部署客製化行動應用程式的討論階段,當時也有多達25%的企業,正在部署或已經採用行動應用服務。

約莫6個月到1年之前,企業行動應用的發展態勢,即已稱得上如火如荼,時序已進入2012年下半的今天,前述比例肯定有增無減,而且許多皆已走向了App嶄新模式。在此前提下,若有企業依然無視行動應用趨勢的崛起,仍一味抱著Desktop應用的神主牌,或者只是把過往在於Desktop的使用行為複製到行動裝置上,了不起做到單向式的資訊存取,即興高采烈自認駕馭行動應用浪潮,顯然都有劃地自限之虞,不利於競爭力的提升。

值此時刻,仍然對於新浪潮負隅頑抗的企業,其高階主管不妨走出辦公室,來到公司之外,放眼大眾運輸或咖啡廳等人潮眾多的場域,看看正在埋頭刷手機、刷平板的人,究竟是比比皆是、還是屈指可數?如果認為這些人只是在農場偷偷菜打發時間,也不妨瞧瞧他們的行動裝置螢幕,呈現的是什麼應用畫面?

走完這一遭,肯定會讓那些守舊派驚駭莫名,搞不好還可能發現,原來他們的競爭對手,已經利用App建立有別以往的個人化服務,且客戶普遍給予好評,導致自己原本略佔上風的優勢,竟然因而出現逆轉!

又或者,可能發現一些商務人士,正在利用手機簽核電子表單,或進入Intranet查詢訂單資料,這些過去非得回辦公室、或找間網咖才能執行的事項,如今無論何時何地,就這麼在指尖觸動下輕易完成;也就是說,別家公司隨時隨地可能都在讀報表、做決策,自己卻得受制於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之限制,也難怪他人的行銷方案愈來愈靈活多變,愈來愈能迎合消費者味蕾,自己煞費苦心設計的行銷專案,卻愈來愈乏人聞問。

既然如此,那還蹉跎猶豫什麼?為了增加公司與客戶之間的黏著度,不能只靠呆板的官方網站來傳遞資訊了,趕緊拓展企業行動應用版圖,那才是王道!

開發行動應用 諸多挑戰接踵而至
不可否認,行動應用與現今辦公環境常見之Web或Client/Server程式,委實有很大差異,因為綜觀行動作業平台,包括Apple iOS、Google Android、RIM Blackberry,再加上微軟Windows Phone,林林總總就有好幾款,而不同的平台,就有不同的開發環境,顯見箇中所蘊含的技術門檻,絕對高於傳統的程式開發。

難免有人好奇,說到桌面作業環境,雖然明顯以微軟Windows為大宗,但其實也存在諸如Linux等其他系統,並非定於一尊,因此有關跨平台開發的挑戰,理應早有經驗,絕非投入行動應用後才首度遭遇。

話雖如此,但會提出此問題的人,顯然忘記1件事,在Desktop作業環境裡頭,有1個足以跨越不同平台藩籬的虛擬機器,那便是Java,如今移駕至行動應用世界,可有類似Java這種「write once,run many」的利器嗎?雖然有人將此希望投射在HTML5身上,但截至目前,至少這件事還未發生。

於是乎,舉凡Android SDK、iOS SDK等不同的原生SDK,即成為現今投入行動應用開發的企業,無可迴避、也必須跨越的學習曲線;換言之,企業如果想把相同的應用內容,部署到不同的作業平台,肯定需要運用這些SDK,重複開發個好幾回,這對於資源不足的企業而言,不啻是極為艱鉅的挑戰,況且意欲針對各個平台大舉延攬不同的開發人才,且要能留得住人,也絕對不是簡單任務。

以Web程式充數 只是緩兵之計
在尚未建立Native SDK操作能力的初期,先將一些以Browser作為載具的程式,搬到不同行動作業平台,再逐一進行網頁呈現效果的最適化,似乎算是不差的解決之道,至少起了個頭,就算一時之間不會為企業品牌形象加分,也可望遏阻因為遲未投入行動應用而慘遭扣分之趨勢。

但坦白說,這只能當作緩兵之計、權宜之計,絕對不是長久之計,若企圖想一路沿用行動網頁這個一招半式闖天下,那真的是想太多了;主因在於,光是就畫面的美觀程度來看,行動網頁比起原生應用程式、也就是所謂的App,即明顯遜色一籌,再加上受制於程式碼功能限制,又無法呼叫譬如照相、震動、定位、加速計、電子羅盤等手機底層功能,操作彈性自然相對較差,因此妄想以行動網頁營造吸睛效果,難度非常之高。

儘管如此,倘若企業只是想給客戶一些方便,暫時以行動網頁當做雛形(Prototype),藉由「行動版」程式開始提供部分功能,也不失為可行的做法,因為一來產出的速度較快,二來亦可在開發「專用版」App之前,先行測試市場水溫。

跨平台開發工具? 普遍未臻完備之境
此時或許又有人質疑,市場上已有愈來愈多跨平台解決方案,何需繼續將行動應用開發視為畏途?道理很簡單,一堆能被喊得出名號的工具,其實並無任何1個具備足夠的能量,得以脫穎而出成為一次搞定所有平台的框架。

在此之中,有的標榜可讓用戶憑藉同一組程式碼,無需搭配任何修改動作,便能在其所支援的平台上編譯與執行,但卻不支援Android或iOS等兩大主流平台,因此說再多也是白搭。

有的可以將HTML、CSS或Javascript產生的網頁,包裝成好像原生應用程式一樣,不但有icon,也能在應用程式商店上架,甚至還可以呼叫重力感應器、GPS定位、電子羅盤或相機等底層功能,看起來不僅能維持Web應用程式開發的親和性,又可貼近專屬應用程式的功能,其實頗為誘人。

不過有一點必須注意。因為不管是Android、iOS或Mango等不同作業系統,目前都還處於持續發展的階段,少不得需要進行改版,適逢新舊版本交替的轉折點,對於前面提到的跨平台工具而言,無疑會是巨大挑戰;如果企業一時不察,恐將導致程式運作出現狀況。

當然,也有某些工具看似相對完美,但這些解決方案往往趨於肥大,動輒盤踞數十MB空間,對於若干手機構成嚴厲考驗,若因而讓客戶產生「效能不彰」的誤解,那就得不償失了。

行動網頁、跨平台開發工具都有其缺陷存在,該如何是好?企業不妨暫時收起跨平台宏願,先利用有限資源,聚焦於單一平台進行發展,好好地把使用者體驗,調校到趨近完美的境界,顯然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