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淨零碳排議題 碳化矽相關元件與設備成長勢不可擋
近年來化合物半導體的發展已勢不可擋,尤其是在電動車應用近年的推波助瀾之下,不論是碳化矽(SiC)或是氮化鎵(GaN),皆受到相當高度的重視,尤其是在碳化矽方面,在電動車更是扮演電力轉換與驅動的重要角色。
而在台灣,儘管已有業者投入此一領域,但要如何面對各國的產業競合,也是台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發展所面對的課題,有鑑於此,台灣電子設備協會與台灣大學工學院於2023年4月20日舉辦「2023化合物半導體國際論壇」,就該領域的挑戰與未來,以及實務應用等面向舉辦一整天的研討會。
其中亦不乏業界知名的重要大廠與會,諸如Wolfspeed、英飛凌、DISCO、安森美半導體、辛耘企業、世界先進、Electronlnks、Yole、碳矽電子、Soitec、PALLIDUS等,從晶片、調研、設備與研磨技術供應商等全數到齊。
因應節能減碳,碳化矽元件重要性漸增
辛耘行銷事業群總經理李宏益指出,因應全球興起的淨零碳排運動,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碳化矽元件的存在至關重要,以碳化矽元件為基礎的逆變器系統對於電動車、風力與太陽能發電都有相當大的益處。而Wolfspeed亞太區(不含中國)銷售及市場部副總裁許至全則是談到,近期暴紅的ChatGPT的興起,所帶來的是更為龐大的運算能力需求,在這背後就是難以估算的電力輸出,這對於碳化矽元件的成長而言,是相當大的市場驅動力。
眾所皆知,龐大的電力需求與淨零碳排是兩個完全互斥的概念,在ChatGPT這類生成式AI的發展已不可擋的情況下,就必須要有更具能源效率的半導體元件扮演重要角色,方能在這兩個互斥概念上取得最佳的平衡。
而安森美半導體經理江明松也呼應許至全的說法,他以太陽能逆變器系統50KW的等級為例,若是以IGBT架構的設計,其重量高達173公斤,但若改以碳化矽元件架構,大幅減輕至33公斤左右,若換算成功率密度,碳化矽幾乎是IGBT的50倍,所以對於安裝的場地與難易度上,碳化矽的確為太陽能系統服務業者帶來相當大的便利性。
化合物半導體成長勢不可擋,設備業者受惠已是必然
Yole Intelligene Taguhi YEGHOYAN博士則是從化合物半導體設備的角度切入,說明目前主要的化合物半導體晶片大廠如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羅姆、博世與Microchip,在碳化矽元件的部分,預計皆在2024~2025年建置八吋廠產線並加以量產,而在氮化鎵的八吋產線布局,如台積電、XFAB與嘉晶電子等,在2022年就已經陸續布局,而依照Yole的調查,針對化合物半導體設備的資本支出,預計2027年可望超過25億美元,設備類型包括曝光、磊晶生成與製程處理與薄化等。化合物半導體晶圓產能將從2022年的975K(千片)至2027年將成長至3200萬片的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28%。
- 以SEED技術打造更環保永續的網路
- Axis與準線智慧科技攜手打造創新河川水位監測解決方案 落實生態永續發展的願景
- 東捷資訊推ACE王牌計畫 搶攻企業轉型商機添動能
- 伊雲谷獲永續獎項雙認證 數位韌性驅動永續發展
- 啟動Common Criteria產學合作 安華聯網攜手北科大培育台灣資安人才
- 裕富支持攸惜關懷協會 推動水電系計畫
- 裕融企業打造「文化共融 平權共享」公益精神
- 大同永續搶攻碳權商機 完成高價藍碳交易
- 麗升能源打造「綠電交易加速器」
- 宏電科技獲2024新北市友善家庭優質企業殊榮
- 英飛凌攜手 AWL-Electricity ,以氮化鎵功率半導體優化無線供電解決方案
- 新保經驗力挺農業ESG STORE 共創永續藍海
- 半導體龍頭攜手供應鏈推動ESG 引進配客嘉循環箱創三贏
- 英飛凌推出HybridPACK Drive G2 Fusion 將矽和碳化矽結合至電動汽車先進電源模組中
- 英飛凌加強與供應商在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合作並頒發「綠色環保獎」
- 台灣奧的斯智慧電梯 攜手中台灣創新科技引領城市綠色交通新趨勢
- 減碳包裝進駐國際淨零永續展 激發企業永續包裝新思維
- 大數據公司宣布加入 「2024 TALENT, in Taiwan台灣人才永續行動聯盟」
- 泓德能源首度支持運動選手 林郁婷勇奪奧運女子拳擊金牌
- 宏正榮獲天下永續公民獎中堅企業組亞軍 再度勇奪天下人才永續獎